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8-26 10:53:06

1.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指思维的路径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维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布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去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是要求学生能在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摸索体会。

一、 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出一个分数,我马上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试,果真如此。学生都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他们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断的奥秘,对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注重教给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是思维的开端和源泉。”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呈现。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图片和直观教具进行观察,进而获得并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其进行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简单加减应用题》时,大部分的习题都配有插图,在练习之前我都先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通过观察插图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且道习题要求找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前面几个学生一下子都找到了,就是最后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而且是倒过来放的。很多同学看了都不知所措。这时我不急着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先复习三角形高的定义,然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个三角形,通过仔细的观察学生顿然开悟,都弄懂了。只要把它旋转过来看就行了。最后,我再引导他们不用旋转把底延长出去也可以做出高来。

2、比较法

比较法是一种很常用且实用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学《简单乘除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习题: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8页,3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2、一本故事书共24页,小明看了3天就看完了,小明每天看多少页?3、一本故事书共24页,小明每天看8页,几天可以看完?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建立乘除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分析、综合法

分析与综合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其它一切思维方法的基础。例如教学《乘法简便运算》时,有一道习题:25×16,我引导学生看到25就要想到25与4之间的联系:25×4=100(这是综合),于是想到可以把16分成4×4(这是综合指导下的分析),最后得到结果25×4×4=100×4=400(这又是综合)。

三、加强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且说时声音要响亮。更主要的要求是要正确地说,完整的说。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增加到”说成“增加”;把“除以”读作“除”……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引导学生完整地、正确地说,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数的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操作指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有目的、主动地进行操作,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或法则、原理的来源及其合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操作

学生都喜欢摆摆弄弄,但他们动手操作大部分是无意操作。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获知。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先示范用6个圆圈摆一朵小花,边摆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目标”,然后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目标”,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再摆一朵,学生依样很快就摆出来了。通过观察和动手学生明白了摆1朵要6个圆,摆2朵要12个,摆3朵要18个……这样,即使学生学会了操作的方法,又有利于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指导学生主动的操作

主动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小学生的操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往往是被动的,不是真正为了理解题意、解决问题而主动操作。因此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我并不是一下子告诉他们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让他们死记硬背把它背下来。学习之前,我提出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边讨论边摆弄着手中的三角形纸片。通过讨论有的把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再加起来;有的把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拼成一个大角,再用量角器量……这时在探究动机的推动下,学生逐步建立起感性认识。接着我引导学生看书,通过看书学生发现自己动手操作的结论与书里的一致,心里非常高兴,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一是追求渗透,启发领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点讲解,二是轻例题教学、重课堂练习。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只追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常见题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识和习题背后的数学逻辑。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磨去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教师应当把知识教育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把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植根于每一个知识点。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维过程,把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规律的概括等过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曲折而生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思维的美。
二是积极动手,引导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欲望,对数学这样一门思维体操来说,将抽象思维和“动手动脚”结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我在讲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找了12个小正方体积木,让学生试试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思考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最后推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看似简单的一项操作,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有学生课下找到我,问其他多边体的组合是否也适用这个公式。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
三是任务驱动,激发活力。小学生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认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课堂学习。设立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讲授立方体的表面积时,我特意了解到某学生即将过生日,然后准备了一份需要包装的小礼物和彩纸,要求全班学生帮我用最少的彩纸完成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提出了很多充满童趣的方案。这时,我再提出让他们测量小礼物的长宽高,并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思考:如果立方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一个普通的表面积计算就拓展为对整个几何图形知识系统的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猜想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开拓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4.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上要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比数学知识更重要,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不是空洞地讲,而是借助数学知识使学生理解这种方法,不能就知识论知识。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有人认为复杂的知识中蕴涵着数学方法,其实不然。从一年极开始,在以阶段呈现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都蕴涵着纵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9+3=12,9+1+2=12(可以把9和1相加凑十),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凑十法”,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甚至于几百几加几。再比如讲“圆面积公式”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公式为什么是S=πr2外,还要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划归思想和转换思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想象,当圆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十亿份……时,拼成的 图形是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当份数是无穷大的时候,就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从而渗透极限思想。

5. 如何培养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一、设置问题,加强引导
众所周知,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使人进行思考,不断发散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根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然后带领小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如果要想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及时和适当的引导。一般来说,小学数学知识的展开都是通过提出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问题教学,才能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小学生尝试用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比较对照和综合分析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和牢固,也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将这些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都屡清楚,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中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结合图形,加深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帮学生理清各个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需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学方法。数形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形象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将数量关系和空间结合的结合起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化小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线段和图形来表示,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清晰明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图形上的数学知识抽象为一定的数量关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好的指导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联系实践,提高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不断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常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从实际生活获取相关的场景,通过日常的感知慢慢上升到数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教师切勿按照数学教材上进行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告诉小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角,每个角每个面都有什么特点的话,小学生一下子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家里的空调和冰箱,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活力和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

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必定蕴含着“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都会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中的现实问题。作为课堂引领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条线在数学课堂中齐头并进呢?
1、在操作中交流比较,感悟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要性。
让我们走进两位数学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课堂,一起感悟不同的教学定位演绎出的不同教学效果。
[案例甲]
教师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上课时教师出示带有方格的几个三角形,问:谁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结果)
接着,教师出示不带方格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感到困惑,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下面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于是,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问:你能想办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获得以下结果。)
生1:我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生2:我拼成了正方形。
生3:我拼成了长方形。
5.师: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6.师生问答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案例乙]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剪刀,给各小组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各两个和形状、大小各不一样的三角形6个。
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的?
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推导出来的。
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4人小组,动手拼摆、割补三角形)
全班交流后,学生获得以下答案。
生1:我们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不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生2:我们也发现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边说边演示)
生4: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是正方形。(边说边演示)
生5: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可是平行四边形。(边说边演示)
然后,又有几名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演示说明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6: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也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师:你真了不起!
【反思与启示】:从甲教师身上看到的是“教教材”的影子,只是为了教教材而教,按照教材的安排顺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片断缺少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其根本原因是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乙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分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数学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明显要优于前者,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必要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2、在情境中多次体验,逐级递进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从学生的数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数学思想不可能向数学知识那样一步到位,它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我们的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明朗,直到最后的主动应用。
以“化曲为直”思想在《认识周长》一课中的有效渗透为例,谈如何围绕“化曲为直”思想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片断】1:预习设计测量圆边线的长,初步感知“化曲为直”思想。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一个圆。提问:你能想办法知道圆一周边线的长吗?
生1:我沿着直尺滚一圈,就能知道圆一周边线的长。
生2:我用绳子先围一围,再测量绳子的长就能知道圆一周边线的长。
生3:我先将圆对折两次,再用绳子量圆弧的长,然后后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最后乘4就得到圆一周边线的长。

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是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阅读全文

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