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如何小组合作

数学课如何小组合作

发布时间:2023-08-27 19:12:49

❶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简单的小组讨论。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根据教学班级情况划分小组,一般8—10人一组,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生个性尽量平均分配,不能出现高智商组,也不能出现低能力组;其次,赋予每个小组成员固定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全组的总体安排,,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责任区,有自己必须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再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定期交换分工,也有得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 制定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我们不能造成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息。教师就要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将会损坏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还要帮助他人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能最终达成。
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布置任务,游走几圈,听取各小组报告,就宣布结束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自由放任状态。在整过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起到主导作用,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了解小组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质量,对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及学生给予激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
四、 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合作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该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对小组学习的贡献等等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❷ 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一、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数学是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数学。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全体学生服务,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乎梁。众所周知,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 “以学生的发展为 本”这个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言讨氛围,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宴运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来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岁祥运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

❸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❹ 如何指导学生在数学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玉琳中学 张兵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被推上了风尖浪口。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结构是基础,合作学习内容是主体,合作学习习惯是升华。

一、优化小组成员结构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便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把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在合作研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以优生带差生,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总之,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小组成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就能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

二、优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我们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三、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合作学习,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会听是会学的前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才能发挥合作的效应,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2)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发他们的疑问,对他们的学习实践给予帮助(如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等),并在学生需要时承担一份任务。同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❺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班主任编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全面,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四人中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同时兼顾到男女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平时座位前后的4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还应根据学习内容阶段性表现,进行弹性调整(比如有的学生几何是优,计算差,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差等差异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都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如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教学片段:
师:首先小组交流(学生事先回去找资料或上网查询)七巧板的由来,然后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七巧板并小组集体改进,涂上不同的颜色,剪下,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然后通过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代表本组发表自己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评价各自制作七巧板的体验。怎样交流评价呢?我们一起来看方法!
1、轮:组内同学依次轮流介绍自己的设计和体验。
2、说:轮到的同学向组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要注意说清理由。
3、听:当一个同学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4、评:评小组要对组内每一位同学的设计进行评价,评完以后请派代表汇报评价结果。
师:现在开始其中1组的活动片段如下:
组长:我们来评ⅩⅩⅩ的设计方案吧。
生1:我觉得他的设计方案……
生2:我觉得他的设计方案……
……
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拼出了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美丽的图案。在案例中,我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3、选择最佳的合作时机
经过探索实践和学生调查问卷的整理,数学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类使用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1.订正答案。涉及的知识点少,较容易的题目,小组长协调帮扶进行订正答案。
2. 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有一些挑战性难题、找规律性的题目和当独立思考出现思维障碍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答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如实数和勾股定理应用,有一道货车通过隧道的问题,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宽然后比较货车的高与隧道的高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利用先满足隧道的高然后比较货车的宽与隧道的宽。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探究新知时,个人动手操作无法完成。某些数学动手操作任务比较繁杂,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如,在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量很大,这是安排组内调查,然后汇总、归纳和统计,也很快完成了,从而提高了效率。
5.由于课时调整,课堂时间减少,自主时间增加,部分学困生当堂不能将作业改完,小组长督导其独立改完,并适当帮扶,合作优越性体现出来。
6.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似图形的研究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节活动课——相似图形与自然,让学生回去到自然界中收集相似的植物叶子,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我让他们测量相似叶子的直径(即叶子上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和周长。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测量周长,同时提出以下研究步骤:
(1)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直径,并计算出相似比k;
(2)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比k;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周长比与相似比有何关系?在这一节课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很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展开。
4、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整个小组合作草率结束。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尤其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轮流分工当汇报员,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扶等措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5、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我每天都进行小组评比(用小红旗表示,进行积累),每周汇总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独立统计时,尽管很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提出:0有没有倒数?部分学生说“0的倒数是0”,部分学生说“0没有倒数”,双方坚持已见、互不相让。我趁机说:“你能说明理由吗?请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有的从分数的意义说明:“0如果有倒数,写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有的从倒数的意义说明:“找不到哪个数与相乘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4)解答“开放型”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促进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交流,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汇集,才能融合为集体的智慧。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1、学会独立思考
我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并有效地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合作前的独立思考。例如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当用课件出示圆形与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哪段路程长一些?能算出具体的路程吗?接着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学会倾听
我常告诉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当与自己意见发生冲突时要善于表达意见,并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如“我认为××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的看法是…”,“请问××同学…”等。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倾听与反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常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例如,我在上《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当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桌上的物品,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当时我上的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在这个环节中,我发觉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讨论,场面热烈而不乱,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基本上都能想到绳测法与滚动法,达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4、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我在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会以自己的示范为主。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把一句话说完整;其次,再教他们怎样做到有条理。例如在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我就比较重视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我会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四、建立评价机制,延伸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会让学生选出代表自己小组的图标,画在教室墙上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一块地方。小组间合作得好,便在墙上的“合作愉快”栏目中加上一颗小星星,达到10颗小星星可得到一个奖杯,贴在黑板报的相应栏目中。这样的评价,可以燃起他们“奋发”的欲望,哪怕只是一个拇指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动力。这样的评价犹如一个个台阶,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教师在合作中既要当导演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又要当演员积极参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再谈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沟通包容、知识互补、成果分享等。这样,合作学习的优势就突现出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真正收到了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这样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如何小组合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