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是什么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28 08:41:08

❶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该怎么写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是《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的核心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就数学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言,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1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提出是创新式教学的重要标志,是研讨式教学的重要的组织方式,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测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气质的重要手段。数学的发展展示着数学创新,而数学创新始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因而,数学问题的提出成了数学发展的源头。当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时,学生不但能获得一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而且也会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从数学情境出发,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由探索,敢于质疑和猜想,大胆提出数学问题、揭示数学问题,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对学生提出问题水平的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问题的数量——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种类——思维的灵活性;问题的新颖性——思维的独创性。

2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即在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独立地、能动地思维认识的过程,是指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善于摆脱思维的盲从性,能面对不同的情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结果新颖、独特,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程式,大胆提出新的见解和采用新的方法。

3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小学阶段归纳概括的过程如下:
第一,从特例问题到猜想数学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通过少数的特例感悟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形成概念、法则,形成规律性认识,用概括方法将抽象概念、法则形式化。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分类等思维方法。
第二,验证,即检验猜想正确性的思维过程。由归纳概括所得到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因而,验证结论就成为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验证结论包括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特例,特例检验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形:其一,继续出现支持猜想的特例;其二,出现不支持猜想的特例,即出现了否定猜想的反例,此时猜想被推翻。

❷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中阐述了具体要求,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从小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所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符合教师的思路时,老师马上让另一名学生回答或干脆自己说出答案。这样处理不但会对前一名同学的积极性造成挫伤,更重要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回答不正确,老师作以必要的引导或者请同学们帮助一下,这样使学生既不失面子又培养了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些简单激励的语言“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等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能增强学习气氛,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要鼓励学生敢于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相互间的争论,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 自发地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又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也应用而生。

二、激起好奇心,优化新课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的萌芽。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去发现真理、获得真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构建研究科学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可见,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导入新课尤为重要。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说:“过去都是老师们考你们,今天同学们考考老师”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都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同学们怀着一种好奇心理,鼓足勇气说了几个很大的数让我判断。我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让同学们笔算检验老师说的对不对。同学们非常好奇:“老师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以寻求答案,学生们会想出这样或那样的结果。适当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把每个能被3整除的数中各个数位上数字和是3+1+5=9,“9能被3整除,那么315就能被3整除。”啊!原来是这样,这时的学生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他们感到轻松愉快的时候,老师点名课,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得到的数学知识,是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的。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养成主动去探究的专研精神,其创新意识得以发挥。

三、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合作探究,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课堂组织讨论要运用恰当,把握时机。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大胆探求获取新知,淡化课堂教师角色的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优化练习,开创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练习设计时,基本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还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交流机会。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答案与他人有不同想法、不同表现,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体现。

例如对待一题多变的训练和一题多解的训练,教师不要盲目评定某种方法的优势,而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出发,让学生自由取舍,择取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五、指导学生求异,增强创新意识

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较丰富,信息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这就解决问题可以有多样化的方法,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由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其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教学分数方法解决这类应用题后,我并不满足只用这一种方法来解决这类应用题,而是指导学生试着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它。结果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又分别想出了用求“份数”的方法和用“方程方法”来解决这类应用题。而这两种方法在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又十分有效。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求异”。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只要他们能说出理由就行。学生通过这样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六、引导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意识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运用掌握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给他们创新机会、创造空间、循循善诱使之开拓进取。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

❸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浅谈

一、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如何让学生有创新意识,就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过程而言,应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入手。从心理学上说,创新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根源在于个人与周围事物的矛盾,当矛盾存在时,问题也就出现了。学生一旦对发现的问题倾注了兴趣,就会产生精神动力,进而激励他们有所创新。当一个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便会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去创造,其创造精神也就随之萌芽、滋长。只有对现象敢于提出为什么,才能有所发现。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这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有助于学生利用旧知识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发现意识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借助直观教学教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如在进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分组操作,使学生在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而面积不变,从而求出圆的面积。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空间
要想让学生实现自主性地发展,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主观能动性。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由“演员”许素转变成“导演”,转变只重教、轻视学的旧传统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要做大海航行中的引航灯,这是让主题归位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决克服和废止强制和灌注的倾向,努力向“激励型”教学转化。

❹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打开学生视野,拓开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改革练习与作业设计,以乐学促会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树立创新观念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变的更聪明。但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不少老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备课时,往往迷信教材、围绕课本、教学参考书和教案,不敢对教材做大胆的处理。上课时,常常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其创造的个性受到压抑。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培养的是知识型、书生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学问,培养的是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即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充分地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的、是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同时,学生在这种学、做、用一体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知识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了解世界,丰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激活教学内容,使知识的获得、应用和创新相互融合,各方面的能力同步发展。如在教学方位与数数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班级的座位开始说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引导学生体会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初步渗透坐标的知识。或组织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到“电影院”找座位,看谁找得又快又对,使学生学有所有用,饶有兴趣地思考。探索所遇到的问题,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并从中激发创新意识。
二、创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他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是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的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同时,还要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因为没有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就没有问题的提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提出除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在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把侧面沿一斜线剪开,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侧面积公式等。对于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我都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着地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笔算任意几个自然数除以3,然后请学生报出任意一个数,老师会立刻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便会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从而产生探究其中奥妙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优化新知识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被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教学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注意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方法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对折、测量,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与关系等知识。再如学习“圆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平等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剪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注重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使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 )=8……5,使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要尝试、猜想,就应允许出错误,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独立思考
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学实际,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前,放手大胆的让他们尝试探求新知,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2/5,同学们很快说出它的倒数,我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出的题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以及特殊的数“1”“0”等,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学生求倒数的积极性。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新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处理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是唯本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能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面向大多数受编排体例的制约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详尽的简述所有内容,也不可能把知识发现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因此,尚示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素材,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会缺乏具体生活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德育内容等教学目标,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竟的形式出现,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例题是这样:“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我说:“谁愿意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讲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我把题又做了小小的变化,改成:“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自由站起来发表意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书中单一问题变为灵活问题,不但渗透了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五、优化练习与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优化练习设计
旧教材中的习题几乎都具备完整的条件和问题,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正确答案,对于解题思路的多样性,问题的内在因素缺乏进下步地研究和探讨。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呆板,思路狭窄。创新萌芽被扼制,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所以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创造性设计具有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发散型的、开放型的练习题。
① 条件开放
如在教学“倍的认知”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自己(或同班同学)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② 问题的开放性
即它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主体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如在复习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鸡36只,鸭比鸡少18只,鸡比鹅少7只,你能提哪些问题?
③ 思路和开放性
即题目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索、探索。
如有教学“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年(1)班24名同学参加广播何操比赛,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学生可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识。
由于开放题本身的综合性、多向性、新奇性、条件的我余性,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的处于主动参与的位置,积极的思维、探索,思能力也从中得到充分地训练,思维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缜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长此以往,才能鼓励学生不断求异,勇于向问题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改革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对书面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测试成绩也较高,但要真正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常常是无所适从,成了真正的“书呆子”。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巩固的作业布置方式,而应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本着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放于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更能提高创新技能。
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后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圆柱形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了“单价、数学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后,要吧布置让学生到菜市场上做一次调查,用5元钱可以买多少共同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❺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一、教师做表率作用,拥有创新意识
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大胆突破,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二、鼓励学生多问,倡导学生敢于质疑
提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开始。在课堂设计上教师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达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毕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喋喋不休地揭示或揭“谜”,以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这几分钟的寂静,才有可能使生的思维进入到兴奋状态,尽自己的所能去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教学时,是要有意识地留给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即问。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生疑中生奇,奇中生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教给学生一种质疑和想象的勇气,各抒己见,开阔思维,共同提高,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再成熟的证法依然有创新的余地。让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并且增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注重变式教学,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借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能使学生思维开阔,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如:
这样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以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创造和胜利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进取激情。也可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要求题目新颖独特,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