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30 06:39:10

㈠ 如何提高学生初中数学的审题能力

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
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这也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㈡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要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就可以在初中生所有的大纲知识点钟易错题进行归纳,把易错题中容易忽略和忽视的审题点告知学生。

㈢ 如何让孩子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一、 审题的重要性 “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二、 何谓审题
1、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2、审题是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便是这样的道理.
3、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拿到题目时往往看见数字就去加、减、乘、除,有老师对部分学生开玩笑说是加减乘除打架,谁打赢了就用谁.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来说,这或许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对于那些喜欢“拐弯”的题目来说,就会发现问题来了.例如一道这样的习题:“三位老师带领82名同学去坐缆车.每辆缆车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很多学生都没有将三位老师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82和2,而似乎忘记了“三”的存在.

㈣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
如:一次练习课,有一道应用题:一瓶墨水4元,妈妈带的钱刚好买了9瓶墨水,妈妈带了几元?有一个孩子很随便扫视了题目就对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我说你再读2遍题。他读了2遍之后,还是不做,又对我说:“老师,我还是不会做!我说你用心用脑再认真读,直到你读懂。后来他还真的做出来。
二、长期指导和训练。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自己读题目,要他们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四、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孩子学习是靠自己的努力,很多学生依赖性很强,等待老师或者同学的答案,甚至等待家长的的辅导。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杜绝过多的辅导。养成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0个三角,要学生从左数给第5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右数给前面的5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5个”和“第5个”。

㈤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老师让学生找出错题的原因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或没有读懂题意。当老师叫他们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重做一遍时,很多学生就能正确解答。因此老师误认为是孩子们的“粗心”和“马虎”造成的。可仔细想来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出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和消极思维定式。所以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入手。正确审题无疑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关键,而消极的思维定式却给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带来了极大影响,导致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出现错误。
1. 凭感觉、凭印象的思维惰性。学生最先接触的思维和方法,牢固掌握的内容,往往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他们习惯性地使用第一印象思维,解题过程中忽视了认真审题,仅凭感觉、凭印象,造成“先入为主”思维方式,从而限制了对问题的分析范围,解题方法定型化。
2. 学生容易受到对例题强化信息的影响。平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同类例题反复讲解,过多强化,就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进而形成强信息。这种强信息往往会使学生的正确思维受到干扰。
3. 对以往积累的经验给予过多的依赖,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认真读题,一看题目好像做过,急于下笔,至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都没有看明白,对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扩展解题思路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学生,他们往往注重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深入细致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在解题中思路单一,思维受到局限性,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由此可见,思维定式对于学生解题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仔细地去理解和推敲,而一旦题目中条件有所变化,受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就会导致解题失误,久而久之,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逐渐下降。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如何克服消极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来正确解决问题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概念教学,巧用思维定式
概念教学是为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基础的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数量关系、公式等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而这方面知识的薄弱也严重制约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方面要下功夫,对于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等,要让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做到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能根据已有的概念知识进行解题,最大化地巧用思维定式的优点,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
二、引导读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正确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就为审题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读。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前提。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在读题方面上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学会抓住关键字,重点词。比如说这样一道题目:“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倾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倾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问题中的 “再”和“一共”就容易被粗心的同学弄丢,错误结果自然出现。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认真仔细,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所谓“陷阱”词。
二是说。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能够口述出来。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通过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思考和争论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能。
三、对比教学,防止混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防止思维混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同类题型比较分析,找出同类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容易混淆因素进行辨别区分。如(1)一根绳子长3米,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子长3米,用去了4/5,还剩多少米?学生在这里必须弄清楚4/5米和4/5,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分率,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
四、扎实进行基本功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
1. 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指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六年级二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1)男生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3)女生是男生人数百分之几?
(4)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5)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 一题多变。通过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有助于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某商店运来西瓜360箱,______,运来哈密瓜多少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充另外的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变成了多道解法不同的应用题。这样的练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 一题多解。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可培养学生从一个问题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既可扩大知识面,深化知识结构,又可活跃求异思维。
如教学“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了语文作业?这时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了数学作业?这时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做完?没有人举手。你算算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以线段图为思考依据分组讨论,终于汇报出以下四种方法:
生1:①先求出没有完成语文作业的有48-37=11(人);再求出没有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8-42=6(人);最后从全班人数中,去掉没有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人数,就是两科作业都完成的人数48-11-6=31(人)。
生2:先求出没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48-37=11(人),从完成数学作业的42人中,去掉未完成语文作业的11人,就可以求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人数42-11=31(人)。
生3:先求出没有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48-42=6(人),从完成语文作业的37人中,去掉未完成数学作业的6人,就可以求出两科作业都完成的人数37-6=31(人)。
生4:因为做完语文作业的37人中有做完数学作业的,同时做完数学作业的42人中也有做完语文作业的,如果把两者加起来,那么既做完语文作业的又做完数学作业的,就统计了两次。因此从37人加42人的和里减去全班总人数48人,就是两科作业都做完的人数。算式为37+42-48=31(人)。
以上是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了一题多解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念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这道题的多种解法,也获得了成功的体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消极思维定式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负面影响,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努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每年的考试试卷分析中总有一个话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每学期的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也总少不了学生审题能力欠缺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差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因素,我们教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关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而审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经常会走进一页自己都不知道的误区:(1)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常常会选择一些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把学生的机会剥夺了,教师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失去了巩固练习的机会,成了一个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把情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包了,成了一个孤独者;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成了清闲者。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等待教师的答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待着教师划定“背”的范围。(2)教学反馈。练习的作用除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外,还有一个功能是反馈信息,即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包练习的结果,使这一功能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也无法实施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只能按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变得死气沉沉。(3)培养审题能力。我们常说,学生的审题能力很差,题目看得不仔细,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也隐藏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清楚,学生没学会,显然是学生能力不行。好象自己很委屈,其实真正的委屈者是学生。(4)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2个圆,要学生从左数给第十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左数给前面的10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10个”和“第10个”。关于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二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表达的兴趣,这点很重要。三对表达得清楚明白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怎样进行表达的榜样。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㈦ 如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每年的考试试卷分析中总有一个话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每学期的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也总少不了学生审题能力欠缺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差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因素,我们教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关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而审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经常会走进一页自己都不知道的误区:
(1)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常常会选择一些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把学生的机会剥夺了,教师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失去了巩固练习的机会,成了一个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把情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包办了,成了一个孤独者;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成了清闲者。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等待教师的答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待着教师划定“背”的范围。
(2)教学反馈。练习的作用除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外,还有一个功能是反馈信息,即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包办练习的结果,使这一功能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也无法实施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只能按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3)培养审题能力。我们常说,学生的审题能力很差,题目看得不仔细,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也隐藏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清楚,学生没学会,显然是学生能力不行。好象自己很委屈,其实真正的委屈者是学生。
(4)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
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2个圆,要学生从左数给第十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左数给前面的10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10个”和“第10个”。
关于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二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表达的兴趣,这点很重要。三对表达得清楚明白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怎样进行表达的榜样。
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㈧ 怎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教学中,发现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很差。题目要求很清楚,学生还是稀里糊涂。某中类型题目已经练习多次,学生还是对书写格式还要问老师。分析原因:一则可能是低年级考试都是有老师读题,不清楚的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二则个别学生习惯不好,解题时怕动脑筋,对自己缺少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应用题
(一)、“划”
划就是划出题中关键的字、词、句,删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和缩句能力。
学生要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二)、“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三)、“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四)、“复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二、计算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看”
二、“画”“画””
三、“想”“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计算题教学还要注意对题目要求的辨别。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是否要求验算。
审题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一项能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