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解题如何总结

数学解题如何总结

发布时间:2022-03-30 06:43:48

❶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本来想具体说点儿可是现在高中的题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当时就是做题,我做的时5年模拟3高考,这个东西没啥技巧做多了就行了,高考真的只考基础,

❷ 总结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1、配方法
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❸ 话说数学要总结,什么是总结怎样总结求详细解答

总结就是将一类相似题型进行整理归纳出一套解题套路 , 这个解题套路适用于这类所有题 。 以后遇到这类题型, 直接按套路来就行。
怎样总结呢?先从头到尾分别知道每一步求什么, 先要怎么做, 后要怎么做。以后遇到的时候就会想起来 “ 这个题我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❹ 做完一道数学题,该如何归纳总结呢从哪些角度总结

做完一道题关键是找出出题点在哪,这一题考什么知识的。当你做多了题目,
就可以
把题目归类。

❺ 求数学的学习技巧,怎样去总结解题步骤,有时我看题目都看不懂。

个人认为数学主要还是在于上课的听讲以及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做题目千万不能借助任何外界力量,哪怕是看着老师上课的步骤写下去也不行,上课听懂弄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后加上作业的思考及练习订正才会有进步,题海战术固然有用但是不懂的情况下做了也白做,况且个人不支持这种办法,加油噢~ 【精】【锐】

❻ 数学应该怎样总结,每次一道题不会做时,查看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可是不知道怎么

这位同学,我读书的时候也遇到过和你一样的情况,问题的关键就是这道题你不会做,看了答案解析之后就会了,但下次还是不会,这就需要你重新独立把题目做一遍,然后再对照解析查看哪个地方你不会,然后总结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独立做一遍,看自己会不会,直到融会贯通才算掌握了,前期可能慢一些,后面知识掌握多了就容易了,有人觉得做题越多越好,做一张试卷丢一张,不去总结,这样既浪费时间进步也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❼ 高中数学要怎么总结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与技巧总结
(1)函数
函数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方程或不等式
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初等函数
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的不等式
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参数的取值范围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
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问题
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曲线方程
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离心率
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1)数列问题
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立体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 ;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13)导数
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4)概率
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15)换元法
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6)二项分布
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
(17)绝对值问题
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8)平移
与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平移一定要使用平移公式完成;
(19)中心对称
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一是中点在对称轴上。
六种解题思路: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所谓函数的思想是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再运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去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而所谓方程的思想是分析数学中的等量关系,去构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求解或利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思想
数与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某些代数问题、三角问题往往有几何背景,可以借助几何特征去解决相关的代数三角问题;而某些几何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数量的结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对问题的解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题类型
(1)“由形化数”: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在的属性。
(2)“由数化形” :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
(3)“数形转换” :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的结构,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
3.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之所以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它的逻辑性较强,原因二是因为它的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广,原因三是因为它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四是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分类讨论各种可能性。
解决分类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在局部讨论降低难度。
常见的类型
类型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的讨论,如实数、有理数、绝对值、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概念的分类讨论;
类型2:由数学运算引起的讨论,如不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
类型3 :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条件引起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应用引起的讨论;
类型4: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如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中的相关问题引起的讨论。
类型5:由某些字母系数对方程的影响造成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对图象的影响,二次项系数对图象开口方向的影响,一次项系数对顶点坐标的影响,常数项对截距的影响等。
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寻求解答的一种思想方法,其作用在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全面考虑问题。分类的原则:分类不重不漏。
4.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是一切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所以以上三种思想也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呈现。
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的过程中前因和后果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不等价转化就只有一种情况,因此结论要注意检验、调整和补充。转化的原则是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为熟知的、易解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为具体的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为特殊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转为数学的问题等等使问题易于解决。
常见的转化方法
(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
(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
(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使结论适合原问题;
(6)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
(7)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5.特殊与一般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6.极限思想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掌握数学解题思想是解答数学题时不可缺少的一步,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型训练之前先了解数学解题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并将做过的题目加以归纳总结,以便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❽ 数学解题思路和过程,总结

先利用勾股定理,测出bc距离。
bc距离为120米,再算速度:
120/4.8=25m/s
在换成时速:25*3.6=90公里/小时
所以超速了

❾ 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目前高中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还存在着不足,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在解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待于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提高数学成绩。
1.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解题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数学例题解析时,要选择较典型的例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只要解对或证出就认为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并不懂得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两个相互平行,而其余的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一定是棱柱。让学生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在讲解这道题时,如果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棱柱是凸多面体还是凹多面体?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正向迁移,不会忽略考虑棱柱的特性,学生就可以顺利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一起解决,这样的解题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解题过程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解题思路。首先,从题目入手,有些数学题在题目中会隐含着一些条件,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抛物线的这一部分内容,有这样的例题:已知点M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一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若以|MF|为直径作圆,则这个圆与y轴的关系是(B)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那么在解析这道数学题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圆和抛物线有公共点的隐含的条件吗?如果找到这个隐含的条件就会容易很多;另外考虑p的取值范围,把p的正确取值范围计算出来,这样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使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就从这两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总结规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反思解题方法和策略
数学题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很多,但一定有一种解题的方法是最简便最节省时间的,不仅学生在学习时要对题型和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快速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做题的效率的提升。教师备课时,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角度不同决定了解题方法的不同,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反思从解题中获得的启示。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时,其解题方法就有多种,有的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就会采取一点一点的推理,而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想到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入手的话,就会让学生一步到位的解出这道数学题,而且,采用定义推理,可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定义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引导学生专项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数学这门课程都是以计算为主的,因此要有准确的计算能力,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是比较繁琐和复杂的,所以需要学生经常练习,多做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数学成绩自然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典型的题去练习,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或者这类题型,以及告诉学生这类题型的价值所在,通过练习这样的题型会对那些知识点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些宣传的教育和引导都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指出解题步骤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或隐含的要点,引导并提高学生选题技巧,学生选择高质量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这样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5.题型归类,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的题型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对题型归类,总结解题的规律,反思问题的一般性,分析题型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等,对其一般性进行提炼和总结。
例如,高中较难的解题题型:已知动点求一个重心的轨迹方程,那么在解题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所求的动点随着已知的动点的运动而运动,另外还有已知动点在已知曲线上运动,那么我们如果总结了这样的轨迹方程问题,在解题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从而会提高学生学习和解析该类题型的能力和技巧等,从而突破这类题型的重难点。
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解题教学的方法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还应该坚持经常反思,总结经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查阅资料,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在数学教学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❿ 数学如何学会总结

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教会学生“总结”。而总结的核心,就是“分类”。目前的这种以分类为核心的总结方法,由于过于僵化,所以,随着分类不断细化,思维就必然越来越僵化。

比如某个学生本来又会做三角函数的题目,也会做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也会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很多三角函数的题目,而且做题速度很快。但老师教会他“总结”后,他把三角函数的题目分成好几类,每一类又分成了好几类,等等不断的细分下去。

然后,在分类过程中,进行说明,比如这类题目应该用一元二次方程,另外一类题目不该用一元二次方程,等等。经过这么细致的分类之后,他确实有能会做了一些新的类型的题目,但原来的快速解题能力明显的下降了。而且,以前做题的那种轻松、流畅的感觉,彻底消失了。

那么,如何解决“分类”与“灵活”的矛盾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你的进一步的“分类”,不要受其他人的已有的分类的限制,也不要被自己的分类所限制,也不要被自己的总结的各种方法所限制。你可以横向分类、竖向分类、正向分类、反向分类,分类之后再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进行分类,等等。

对于数学,还有一些方法:你总结出很多解题技巧之后,进行分类。例如你总结出某种解题技巧可解决哪些题型,而哪些题型可以变化成另外的题型,等等。总结这些东西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尝试着“自己出题”,在自己出题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题型,找“一题多解”类参考书,尤其是一种题型有几十种以上解题技巧的,专门找超出你分类范围之外的,这样,你的大脑和笔记本中的“解题技巧体系”就得到进一步扩充了。

从“原理”的角度,“分类”是“思维支脚”的形成和细化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过程中,你的大脑中的“思维海”被强行“犁”出了很多“思维缝隙”,这些“思维缝隙”有可能把原有的“思维钩子”给弄断掉了。所以,你需要重塑或者新建一些“思维钩子”(把断掉的“思维钩子”再连接起来,那是不可能的,“思维钩子”可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绳子)。

阅读全文

与数学解题如何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