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22-03-31 09:36:55

①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使他们乐于接近和走进数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情境的创设引人入胜,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到先声夺人,就会收到奇效。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时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中,设置悬念,使之处于很想弄懂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时,先出示三个题目给学生做:⑴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气温零下3度),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⑵2006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⑶吐鲁番盆地的海拨高度为-155m。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3,-2.7%,-155m,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减少2.7%,低于海平面的海拨高度(数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学们很快就做完了⑴的3℃,⑵增长1.8%,但做到题中的-3℃和-2.7%,-155m时,问题出来了,很多同学提出疑问,这是什么意思?到此时,遇到新问题,同学们将认识一种新的数——负数,并在有理数的范围内研究数的表示,大小比较与运算等,这将使他们的运算能力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新知的学习就开始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习兴趣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等科研的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它的形状是否会改变?第二组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它的形状是否会改变?第三组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是否会改变?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后达成共识,由学生总结:第一组的学生回答: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第二组的学生回答: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第三组的学生回答: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
有的学生还例举了屋顶钢架、学校大门口的活动铁门挂架等。
如学生学完测量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课桌、黑板、球场的长宽以及全班同学的身高等;学完几何图形后,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大小、余角和补角等);学完统计调查后,让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身高,以及根据某地区的电视观众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等五种节目的喜爱情况进行百分比调查,制一份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统计表。这样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与数学分不开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直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教材中编排了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和实物,把要解决的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数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形(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0;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1/2、1/3,……;由七年级上册教材第25页综合运用如图看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和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湖的高度是-302米,求出两处高度相差8452米)、有实际操作图形[野外搭帐篷、制作茶叶盒、可容纳9万观众的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鸟巢)]、有实际现象图形(用于测量人造卫星的激光测距仪、用经纬仪测量角的大小)、有数据资料图形(描述多种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这些图形清晰而又明快的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教材第82页用天平做实验,能发现等式的性质1,2,3,)。如何利用这些图形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笔者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孤立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的传统习惯,针对不同的图形(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探讨一些问题,整理记录,逐步形成结论。图形给予的学习空间是编排教材的作者和教师无法想象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会将发散思维影响到每一个人,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形,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对图形相关知识掌握得更深,一看到图形就想起了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投影等,能让学生做的要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能演示的要演示给学生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时,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圆时,可先让学生用图形纸对折成半圆形,(引导学生将他们做的半圆形,形成平角、对折后会形成相应的直角、钝角、锐角等结论。通过动手操作和演示,使一些原来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坚持不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充分地激发起来。

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顽强意志。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甚至废寝忘食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而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
构造和谐师生关系。大部分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数学课堂单调枯燥,导致厌学,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和感受,一味采取打压,逼着学生学,只会恶化师生关系,并令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因此,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基本保证。初中生有强烈的向师心理,他们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感情不稳定,一旦受挫将萎靡不振,丧失学习兴趣和斗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③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

一、精心经营课堂,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特点及小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情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巧妙设计,诱发学生欲望,产生强烈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猜谜语: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小王上前问道:“老爷爷,钓了几条鱼啦?”老爷爷一笑说:“几条?哈哈……6条无头鱼,8条半截鱼,9条无尾鱼,你猜猜,一共几条鱼?”(学生迟疑了一阵)想想“无头,半截、无尾”这几个词……对了,是0条。别看这0,它的用处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跟0很有关系呢!请大家要特别注意,看0怎样显神通。这样老师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凝聚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而且轻松自然的引入新课。
2、巧设故事,激起兴趣。
如教学分数的性质时,讲故事:美猴王分仙桃给小猴,“30个仙桃分给你们6只小猴,高兴吗?”“不高兴。”“300个仙桃分给你们60只小猴,高兴吗?”“高兴,高兴,我们很满意)此时,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小猴,你高兴吗?其实,小猴不动脑筋,30÷6=5(个)与300÷60=5(个),结果一样。又如在讲“平年和闰年”时,讲这样的故事:爷爷在给小明过五岁生日顺口说了一句,“小明,你真有福气,五岁过了五个生日,而你哥哥九岁才过了两个生日。”哥哥小伟吵着说:“爷爷,你太偏心了,虽然我要学孔融让梨的品格,可也不能不给我过生日啊)此时,学生带着故事悬念来学“平年和闰年”知识,一定兴趣十足,巧设故事后,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吸引力。
3、动手操作,激起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多制教具和学具,如口算卡片、钟面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三角形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折纸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产生。又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时,老师先把全班同学按每4人一组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拿3个同样大小的圆实际分一分,同学们一边剪一边拼,相互讨论着、评议着,有的同学把每个圆剪成4个1/4块,然后把3次剪成的12个1/4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份得3/4块,有的同学把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分3/4块,还有的同学把2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2分,每份得1/2块,再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1/4块,然后把每份1/2块和1/4块拼起来,得到每人分3/4块。通过分拼,使同学们理解每人分得3/4块和3÷4=3/4(块)的密切联系,明确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4、数学游戏,激起兴趣。
组织游戏性质的分组比赛,开展为组争光的练习,使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得到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商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学生所学变化规律逐步达到熟练,设计了一组练习,在黑板上贴出了0.0001、0.001、0.01、0.1、1、10、100、1000、10000这九个数字卡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找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面,老师提出问题,100缩小1000倍是多少?有4名同学想出答案后抢卡片,抢对后给小组加分,最后看哪个组为获胜组。为小组得分,同学满意而归。其他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高涨,游戏比赛过程中,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已深入人心,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了判断能力及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以兴趣带创新,重在思维,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喜欢研究数学的热情,学习数学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道路的每一步。因此,我们应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还学生“自主权”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给一点思考时间,多留一点活动余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新知识。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在学生理解倒数意义后,大胆放手由学生出题,第一个学生出 ,同时很快说出它的倒数,第二个学生说 后,教师问:“能不能有新意的题?”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出了假分数、带分数、小数以及特殊的“1”、“0”等,在学生讨论中,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三分批评,七分表扬”,用赞许的眼光看待学生,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误,首先要肯定其积极思维的精神,再指出错误所在。比如在教学“比较两位小数大些,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生活中,如果你的钢笔坏了,四个商店都有同一种钢笔,甲店标价3.80元,乙店标价2.95元,丙店标价3.45元,丁店两支一起卖每支2.50元,你怎么办?(答案不唯一)”这道颇具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教师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全班讨论后,A生说:“买乙店的。”B生说:“买丁店的。”老师说:“丁店不卖一支,怎么办?”学生沉默了,很快,C生说:“两人一起买。”全班为他鼓掌,D生说:“买甲店的,价格贵,买得放心。”教师笑了:“生活中,确有便宜没好货的现象,但也不乏价廉物美,还有别的方法吗?”M生说:“不买,到店里修一修。”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议论,赢得了全班再次热烈的掌声。
教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不断发展。

④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 领导者 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 羔羊 ;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 参谋 ,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 拨乱反正 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 老师在期待着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 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先写出一个数 128 ,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 能! 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 2 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 2 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 2 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 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 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 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想! 我继续说道: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时,以 1/2 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 几分之一 的概念,从而抽象出 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 认识几分之几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

⑤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2、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己学习过的公式、法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斗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3、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总是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例如:在口算练习时,主要形式有:听算、打手势算、抢答、举卡片、猜算式等形式,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同时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摘苹果、拔萝卜、出手指、点灯笼等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4、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我的教学中,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统计》时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哪组表现好或者答对问题,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最后看哪组的红花多,哪组就为获胜队,最后比赛结果又形成了一幅统计图,让其回到这堂课的主题

⑥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教育家凯洛夫曾说过:“谁能让孩子的求知兴趣保持稳定和持久,谁就能教育孩子成才。”唯有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去克服和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归纳与总结数学规律,最后达到运用自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发现学生优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等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丰富了课堂,吸引了学生。在多媒体数学课堂中,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方式对枯燥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予以演示,使课堂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能行,也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最活跃的色彩。例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物、枫叶、蝴蝶、窗花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具有轴对称现象的实例,产生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解说,体验数学教学活动的乐趣。如此,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真正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热情,有利教学高效进行。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学生是称赞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是鼓励得到的,闪光点是要靠老师去发现的,对待学生要以表扬为主,对于学生的好表现和好成绩,教师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学生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我班有一位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发现他课堂上爱睡觉,从不认真听讲,这与他平时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我多次找他谈话,发现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对于数学题目一点就会,只是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我在班上公开鼓励他说,“你很有数学天赋,我要把你培养成数学尖子!”并在平时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对他的作业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如“真不错”“对,下次再细心点”,“你作业态度很端正”,“你真的很聪明”等等。结果这个孩子变化非常大,非常喜欢学习研究数学,成绩直线上升。看来表扬和鼓励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真的不容低估。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就有多深。教师的激励、期待、关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对你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学生的错处,不要过多地给予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产生厌烦,并且在心理上产生阴影,从而犯更多的错误。
三、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句话体现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在讲《瓷砖的铺设》时,我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八边形的剪纸,让大家动手拼一拼,有谁能够铺满地面。学生有的在自己座位上拼,有的几个人一起研究,热情高涨。我在教室巡视、指导。几分钟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实践的体会: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可以覆盖一个平面,正五边形与正八边形不行。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很好地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改变了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满堂灌,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自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有效地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思维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数学史,将知识原始再现,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拓宽视野,全方位地认知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历史故事和数学家轶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一册《走进数学世界》时,我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巧算100个自然数之和的历史,即年仅师十岁高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算出1+2+3+…+100的结果为5050,原来他把这100个自然数分为50组,每组的和为101,101×50=5050,学生纷纷被高斯的神思巧算所吸引,对这个天才的数学家产生了兴趣,也对学习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纷纷动手演练1+2+3+…+100的结果,《走进数学世界》就在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中开课了。另外,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教授有理数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二千年前就有 “正负术”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而负数在国外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在教授《圆中的计算问题》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的典故,而在国外,祖冲之死后一千多年,西方人才获得这一结果……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掌握和熟悉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中渗透历史发展的观点,将数学史知识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数学、体验数学、实践数学、运用数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⑦ 求问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着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的希望发现我所要发现的东西”。丁教授正是由于这种对科学的兴趣,才最终发现了“J”离子,为物理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伟人贤哲的思想可以看出,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对教师信服、崇拜下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 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二、 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启智之祖。”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爱因斯坦在其《论教育》一文中也曾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奇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 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 “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四、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节: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类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六、合力创设余尾情境,或巩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余尾情境就是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结束之际,要恰当设计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节课或新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完统计图后,我提出让学生回家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同学之间调查统计,并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结合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学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提出课下根据所学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⑧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课堂的走向,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确,“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你让低年级的学生说说“这节课的目标”,估计学生会集体迷糊。

阅读全文

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