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怎么选题
竞赛期间,鼓励参赛同学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利用互联网获取有关科技信息、使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及自编程序完成赛题。各参赛学校应尽力为参赛队员提供相关条件。竞赛期间,同一参赛队的三名研究生应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注重讨论交流,分工协作,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通过各种方式讨论与赛题相关的任何信息。参赛队员必须讲究诚信。发现违纪行为,组委会将严肃处理,雷同试卷一律作为废卷,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赛题理解有疑问时,可通过领队老师或直接向组委会咨询,有条件的单位,竞赛场所应尽量集中,并实现半封闭化的管理。 论文一律使用打印稿或复印稿,纸张大小为A4复印纸,正文字体为宋体、正体,字号为小四。如个别地方有手工改动,一律再行复印,否则修改无效。
论文首页统一从指定的网站下载。首页仅打印题目和详细摘要,并在下方指定位置标志参赛的指定队号,除此不能有任何其他标记。除封面外,论文的任何地方均不得出现参赛指定队号,更不得出现参赛校名及队员、领队教师姓名,否则一律视为无效答卷。
论文应牢固装订成册,防止散落(尤其首页与附页),各页的右下方打印页码(除首页外从1开始计数)。摘要中应给出论文的主要工作、结果、特点等,在评奖中有较大的权重,请各参赛队重视摘要。论文中不得出现无关的图饰,图、表应有标号,参考文献也应全部列上。
论文应按队封装,封皮上应注明所选赛题,邮寄时可以将几个队已封装好的论文放在一起邮寄,最外面也要分别注明各队所选赛题代号。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进行,评审前对所有的论文重新编号。
重新编号前的拆封应当众进行,每个学校均有权检查邮戳时间,检查完毕后方可拆封。
重新编号由组委会聘请无关人员进行,并请参赛学校派代表一起参加重新编号。
重新编号前由组委会聘请无关人员编写密码对照表并保存到评审结束为止。重新编号时将每份试卷封面上的参赛队号不规则地剪去或撕去,写上对应的密码号,剪去或撕去的部分应保存以便核查。重新编号应确保准确无误。重新编号时不能遗漏原袋中论文或光盘,并确保论文中无队号、校名、姓名等。 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终结果由竞赛组织委员会决定。
评审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无法一致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决定结果。 为维护竞赛纪律,提倡良好的赛风,杜绝不公平竞争,特设立争议期。
评审后组委会即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布拟获奖参赛队的名单,接受广大师生的举报与申诉,时间为期十五天。如果举报属实,确有违纪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获奖资格,并追究有关人的责任。如果与事实有出入,以调查结果为准。争议期结束,组委会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⑵ 数学建模选题
数学建模范围很大,鉴于你才上高中,建议你做一个数学理论在某个实际问题中运用的例子。比如:
1.找一个线性规划方面的题目,然后经过分析,用线性规划方法解答,这个比较简单,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
2.垂直平分线在选选址方面的运用。
总之,可以找一些最优解有关的方面的运用,你们做过那么多应用题,任何一道运用题分析透彻,都是一个数学建模论文。
我在大学里也是学数学的,有什么问题(比如论文格式方面的),可以和我交流。
⑶ 初中数学建模如何选题
找一些初中试题作做 然后 看看 自己那些不行的 ...再找试题做 自己慢慢地摸索,我也是为了加分。
⑷ 数学建模论文的选题范围
题目范围符合初一水平,要小,要熟悉 摘要:席位分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怎样才能公平呢,这时就要用数学建模要解决。模型的建立:假设由两个单位
⑸ 数学建模结课了,但是论文写作没头绪,不知道如何选题
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选题是论文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积极思考,适当的选题能够使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
选题的重要性
1、选题能决定论文的阅读价值。导师在某一方面的知识面是很广的,研究也是有深度的,所以如果对新的有价值的选题肯定特别有兴趣。
2、选题能够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于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固积累,加深理解,对于分散的思想进行选择、鉴别和几种,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轮廓的勾勒。
3、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选题是论文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积极思考,适当的选题能够使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
4、考虑写作过程。在确定选题的时候虽然有些新颖的观点固然可以吸引到是的眼球,但是有的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水平太高,可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语言表达得也不精练、准确、专业,结果弄巧成拙。也有的学生提出的观点自己在论证时就感觉到不是很可信。
选题时的注意事项
1、查阅文献看别人怎么做。
2、资料是否充足。
3、在选择较具争议性的研究题目之前需慎重考虑。
4、调查您的研究题目研究是否未被研究过。
5、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能力问题。
6、选择您喜爱的研究题目。
7、时间条件和导师指导条件也是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⑹ 大学生数学建模如何选题
我参加过两次,都当队长的,选题首先看你队伍里面成员专业,物理,化学,生物,建筑,等等,可以优先考虑相关主题的题目。没有擅长统计数据处理的人在的话,可以考虑避开大数据量的题目,反之可以优先。没有会用Matlab、lingo、C的队员的话,注意避开最优化方案设计、调度方案设计以及计算繁杂手工不可能实现的题目(不过说实话队里没人懂编程基本已经寸步难行了)。要是队伍里没有任何人有突出特长,那最好做最有开放性,最让你不能确定要你具体做什么东西的题(有的新手队伍往往去碰看起来最简单明了的题,结果肯定是什么奖都拿不了)。
上面是原则,除此之外具体选题时候记得花一两个钟头对所有可以选的题搜集资料,大家讨论一下,再确定,不要上手就开始闷头钻研。还有切忌中途换题,切忌兵分两路同时做两个题目。
⑺ 数模题目该如何选择
可能是叫法不同吧,你这个是指高考数学模拟题吗?还是中考?
如果理解的没错,我就说说高考数学吧。模拟题是根据当地高考特点而编制的成套试卷,因此建议每次做就做一套,不要拆开。当然,因为现在模拟题数量巨大,对于好的模拟,全做,尽量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让老师或者同学帮忙判一下。对于其他模拟题,你可以借此机会研究一下试卷结构。结合当地高考真题,研究第几道题可能出什么样的难度,什么内容,压轴题是什么类型,选择和填空考哪些内容,这些你都可以分析,具体做,就不用把过程写的那么完整了,太简单的就不用做了,做中档题,尤其是现在,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尽量做中档题,拿稳分数,总分保证8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中档题不容出错!因此你可以拿出大块时间攻克这些普通模拟题。比如三个小时看三套卷子。
当然,最后最关键的不是看模拟,而是看真题和错题,不用整理错题本,个人感觉就是形式主义,写了很多,不能保证你就把错误点记到脑子里去了,最后考试不看你错题本有多厚,有多好,就看你错不错,所以检查办法还是多做。一个地区的高考,应该能整理出至少20套历年经典的模拟,然后再看30套左右的普通模拟题,然后就是历年高考题和错题。加油吧,工作量很大。时间不多了,祝你好运!
另外,要是我理解错了“数模题”这个概念,抱歉,告诉我一声,是什么意思,我看看能不能解答。
⑻ 对于数学建模的选题方面,各路大神有什么见解
选一个你们这组最擅长的题做,注意不一定是你最擅长的,比如说你擅长分析,但是这道题如果是偏重于编程的话,那对你就不是合适的选择了,但是如果你们组里有一个擅长编程的,而且你们经过分析觉得有把握拿下,那就可以选择这道题做,重点是拿好的成绩!goodlucky!
⑼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如何选题
准备方式:
1.
在组队的时候需要考虑队伍成员的多元化,尽量和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同学组队。因为同系同专业甚至同班的话大家的专业知识一样,如果碰上专业知识以外的背景那会比较麻烦的。所以如果是不同专业组队则有利的多。因为数学建模题有可能出现在各个领域,这也是数学建模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参加的原因所在,也是数学建模竞赛赛事的魅力所在。
2.
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队友。众所周知,数学建模竞赛题主要是依靠数学和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在组队的时候需要优先考虑队中有这方面才能的人。因此在竞赛中有两种人是必需的:一个是对建模很熟悉、对各类算法理论熟悉,在了解问题背景后能建立模型,设计求解算法,一般来说这样的任务对专业没有特别要求,适合各个专业的同学参加,因为这项任务所需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通过平时的学习以及数学建模的培训,大家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个是能将算法编制程序予以实现,求得数学问题的解,这项任务对计算机要求比较高,一般适合信息学院或软件学院的学生参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队伍都存在建模与求解之间脱节的情况,在比赛中需要建模与求解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获得好成绩。第三个人一般要从写作角度考虑,就是主要承担写作任务,从专业方面看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当然最好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在数学建模中各种背景的问题都会出现,所以由各种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可以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如果是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那么英语能力又是必须考虑的,特别要有一个英语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来担任写作。
3.
最后在选择队员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自己的队伍。如果两个人合不来,无论各自的能力有多强,在竞赛中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论中,也是无法获得好成绩的。这其实也就是前面一直在说的三个人一定要有团队各做精神。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⑽ 数学建模新手如何选题
关于选题,具体展开讲讲。
全国赛分为本科组和大专组,历年每组两题(2019年额外增加一题),虽然题数有改变,但赛题无非就是评价、优化和预测类。
优化类题目只要题意理解正确,模型正确,能正常求解,有参考答案,只要解在参考答案附近那基本就能得奖了。而对于非运筹优化类则较为复杂,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有,并且一般来讲没有参考答案,只要有思想有方法就会得到好的结果。
所以一般来讲做优化问题简单的时候,做优化的比做非优化的人数要多。但是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时候那就要颠倒下了。就得奖人数来说两类题的各级得奖人数是相仿的,这时如果做A的人数少则得奖率就高了多了,所以在选题人数比较悬殊的时候则要选选做的人数相对少的那个题做。
而当选题人数比较平均的时候,就选自己拿手的做了。当然要知道这个选题比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实现小范围的互动了,由于一开始是赛区内评价所以在小范围内互动是有必要的,在自己的学校内尽量做到平均,不然就是自相残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