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数学的图形证明题
首先应该每读一句就在图形上标出已知条件,
然后根据定义,作出辅助线,一步一步的往条
件上证明,最后便可以证出.
做证明问题应多找典型题,多做就可以!
Ⅱ 数学证明题怎么做 初中
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正推法,从已知入手。二:逆推法,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结论需要证明什么。简单的题能较快地找到思路我认为用正推法好些,复杂的题较难我比较喜欢用逆推法。在做题的同时还要注意格式、保证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
但要学好更重要的还是上课认真听讲。
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Ⅲ 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证明题有什么方法
如果平面几何的证明题已经过关,则其它的证明题都应该可以学好的,只要熟练掌握相关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性质,无论是三角函数、解析几何还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方面的证明题都是容易学会的。
但是其它数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性质的掌握,可能比平面几何里的概念、定理、性质难掌握一些,因为它们不象平面几何里有直观的几何形象,一般地说,层次越高的数学分支越抽象,学会证明题的关键是把它们弄得象对平面几何里的定理一样熟悉。
所谓平面几何的证明题已经过关,是指会做的证明题能够把证明严密地写出来;不会做的题目会写不出证明——如果不会做的题目也能够把证明写出来,就不能认为平面几何已经过关。我不是讲笑话,这里也常常看到一些人“因为、所以”写了一大篇,实际上彻头彻尾是错的,这样的人恐怕很难学好证明题的,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很混乱。
Ⅳ 如何培养做数学证明题的思路
数学证明题技巧如下: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4)“读”——读题
如何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课题组结合我们的研究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将读题分为三步:第一步,粗读(类似语文阅读的浏览)。快速地将题目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第二步,细读。在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情况下,再认真地有针对性地读题,弄清题目的题设和结论,搞清已知是什么、需要证明的是什么?并尽可能地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用符号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如哪两个角相等,哪两条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若题中给出的条件不明显的(即有隐含条件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挖掘它们、发现它们;第三步,记忆复述。在前面粗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先将已知条件和要证明的结论在心里默记一遍,再结合图形中自己所标的符号将原题的意思复述出来。到此读题这一环节,才算完成。
对于读题这一环节,我们之所以要求这么复杂,是因为在实际证题的过程中,学生找不到证明的思路或方法,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漏掉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或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记错或想当然地添上一些已知条件,而将已知记在心里并能复述出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5)“析”——分析
用数学方法中的“分析法”,执果索因,一步一步探究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或提问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思考、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择”——选择最简易的方法
选择最简单的一种证题方法,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理清证明思路、记忆相关的几何定理、性质,而且还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练”——变式练习
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知过程。变式教学符合学生是认知规律,能有层次地推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让学生把学到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灵活应用道各种情景中去,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Ⅳ 数学证明题怎么做
以下采用代数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为了计算方便,不妨设BD=2,CD=4,BC=2a, AB=b,
【1】先算出a与b的关系式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cosB=a/b
又,在ΔDBC中,利用余弦定理得,cosB=(BD²+BC²-CD²)/2BD*BC=(a²-3)/2a
则,a/b=(a²-3)/2a,即:
b=2a²/(a²-3)
b-2=6/(a²-3)
【2】用a、b表达出cos∠ADE
在ΔDBC中,利用余弦定理得,cos∠ADE=-(BD²+CD²-BC²)/2BD*CD=(a²-5)/4
【3】转化命题,并进行证明
延长ED至F,使得DF=DA,连接AF
则∠ADE=2∠F,如果能证明∠F=∠AED,则命题得证
也就是要证明AF=AE
令∠ADE=γ
在ΔADF中,利用余弦定理得,
AF²=2AD²-2AD²cos∠ADF=2AD²+2AD²cos∠ADE
=2(b-2)²(1+cosγ)=2*36/(a²-3)² *(1+(a²-5)/4)
=18(a²-1)/(a²-3)²
在ΔADE中,利用余弦定理得,
AE²=AD²+DE²-2AD*DE*cos∠ADE
=(b-2)²+9-6(b-2)cosγ=(b-2)(b-2-6cosγ)+9
=6/(a²-3)[6/(a²-3)-3(a²-5)/2]+9
=18[2-(a²-3)(a²-5)/2]/(a²-3)²+9
=9[4-(a²-3)(a²-5)]/(a²-3)²+9
=9(4-a^4+8a²-15)/(a²-3)²+9
=9[(-a^4+8a²-11)/(a²-3)²+1]
=9[(a²-3)²-a^4+8a²-11]/(a²-3)²
=9[a^4-6a²+9-a^4+8a²-11]/(a²-3)²
=9(2a²-2)/(a²-3)²
=18(a²-1)/(a²-3)²
显然,AF=AE
故,命题得证
Ⅵ 如何做数学证明题
主要要把公理、定理背熟。注意有些题目中隐含的条件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有时一道题能否解答出来或者解题时间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助线的做法
Ⅶ 做数学证明题的思路是什么,过程怎么写
1. 弄清题意
如何弄清题意呢?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因此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至关重要,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就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就是命题的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图形对解决证明题,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提示,所以画图因尽量与题意相符合。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3. 根据题意与图形,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
众所周知,命题的条件---已知,命题的结论---求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已知、求证必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4.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
(2)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
5. 根据证明的思路,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证明的过程
证明过程的书写,其实就是把证明的思路从脑袋中搬到纸张上。这个过程,对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应用要求较高,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任何的“因为、所以”,在书写是都要符合公理、定理、推论或以已知条件相吻合,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要有根有据!
6. 检查证明的过程,看看是否合理、正确
任何正确的步骤,都有相应的合理性和与之相应证的公理、定理、推论,证明过程书写完毕后,对证明过程的每一步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证明过程出现遗漏的关键。最后,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要敢于尝试,多分析,多总结。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Ⅷ 如何做数学证明题方法
蒙混过关,把题目已知条件写一下,中间随便写几部,再把结果抄一下,说不定能得几分
做证明题要练就一定的步骤和思路.首先认真读题,题干中的每个重要条件都要读得很懂.做辅助线也很关键,有时一道题能否解答出来或者解题时间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助线的做法.基础理论知识也需夯实.另外需要特别注意要求证的结论.从结论出发,结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寻找方法.解题步骤往往和思维路径是相反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一定要善于总结方法和题型.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Ⅸ 做数学证明题有什么好方法吗
我个人数学算是比较好的。浅谈一下,数学证明题在考试中是最最最容易拿分的题目。很多人觉得不好做或者没有好的方法去解答,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误区在里面。
证明题切记一句话,很重要,不能用未知证已知。乍看下像是一句废话,但实际很实用。一个证明题目中,可以分成两部分,已知条件(这点就要自己细心分析了,包括基础知识的变形啊、基本功啊、数学模型建模啊等)和求证结论。思路上可以倒着来推到结论,但证明过程一定要正着写,就是用已知的真理、已知结论来推导出来,不管是不是废话,是不是众所周知的公理,只要不是题目给出的条件,就必须写出来推导过程,这是拿分要点。
其次说一说思路怎么来。一般要证明的东东比较不容易看出来,这个时候要到倒着来推导,先用题目给出的结论去推导题目的条件,切记,这个是思路!!比较容易得到中间它需要考察到你的关键知识点,一些定理变形云云。。如果是几何题目就更容易找到思路,基本就是默认求证是正确的,然后需要一条或几条关键的辅助线,这个就需要积累了,都是有规律的。 总之,思路要逆向来推导,先假设求证正确,反向推到已给条件,画出辅助线,求出辅助定理。。证明过程一定要用题目给出的条件一步步来正明。
Ⅹ 求助:大家是怎么做数学证明题的
中值定理的证明是有思路的看看灯哥第三章的证明吧蛮经典的,几乎能横扫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