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学粗心的毛病怎么改
做数学,要有节奏感!
读题要注重细节,多留心括号内容,多想想分母、根号条件;做题要要有条理,不能图快,按部就班的书写,出题者的本意也就是让你这样写,所以时间在熟练的条件下完全够用;做错的题一定要用"错题本"改正过来,分析原因,提别是当时考试时的想法,从根本上找出错误原因。
相信你如果做到以上3点,一定能克服做题粗心的毛病。
祝君好运!
② 做数学题总是很粗心怎么办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粗心”,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小毛病,没有重视起来,然而,马虎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影响数学成绩,也会影响今后各科的学习。
1、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外物干扰是影响他学习的最大因素。
因此如果孩子不能集中精神于功课上,不妨先帮他们把桌面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整理整理: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课本和练习册之外,玩具、课外书、电子产品等都应该由家长收起来。
书桌前方除了粘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粘贴其他类似卡通画、装饰物等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像看电视、听广播、搓麻将、听音乐、和邻居聊天等行为,都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是降低分贝。
当然最好的做法是父母拿一本书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这样做能为他树立一个好榜样,非常利于他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看的书尽量不要是报纸或杂志,因为在孩子看来,看那些“书”,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反而会适得其反。
3、学会把学习变成游戏
孩子不喜欢学习,主要就是因为学习强制又无趣。所以不如把强制学习换个做法,让完成课业变成游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张任务表,让他根据作业任务的轻重缓急,填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时间等。
4、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所以如果想一个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设定学习时间时,最好能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为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心生挫折而放弃。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视孩子情况而定,将学习时间慢慢从5分钟延长到10分钟,再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称赞。当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现时,其成就感会随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5、同一件事家长不要反复提醒
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其实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只会讲授一遍,如果孩子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父母讲好几遍才记住,他就无法很好跟上老师的节奏。
所以,当父母有事情要交代给孩子时,最好是能先提醒孩子,你只说一遍,让孩子专心听好并完成。
如果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你交代的重点信息,那么你可以做出适当的小惩罚,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③ 如何改掉学生做数学题的粗心毛病
如果是计算粗心的话,给你说个方法可以改掉粗心的毛病:每天做5道计算题,做完先自己检查,交卷以后错一道罚5道,直到全对。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题不在多,关键是坚持。
④ 怎样改掉小学生做数学粗心的问题
您好!
1.错题集的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己检查。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⑤ 怎样改掉学数学时粗心的毛病
首先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方法,我回家几乎不怎么写数学作业,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二名(本人高三,从高一开始就是一直被称为千年老二),这就是上课听讲的问题了,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肯定会配上几道例题的,这就是重点,做题的目的就是掌握学过的东西,这才是考试提高分数的好办法。之后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并且揣摩一下意思,最好是用笔把关键的标出来,这是我们文科生做文综时必备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文理通用,关键就在于细心,争取做到看题就会、会了就写、写了就对。
⑥ 怎样克服孩子做数学题粗心的毛病
1、克服粗心的毛病要重视我们要做的事。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我们不会认真去对待它,也就会粗心大意。比如说在做作业的时候,有好多同学认为写错字是小事一桩,只要自己会写就行了,所以经常就会因为粗心而写错字;有的同学做算术题会出错,也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把7写成1,把加号写成减号的缘故。但是,粗心大意养成习惯之后,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因为习惯而写错字或把7写成1导致考试失败。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粗心,才可以改正粗心的毛病。 2、要养成做事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当我们完成一件任务后,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这样,那些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就会被纠正。比如说做完作业后,考试完以后,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写错数字,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上课要用的书本有没有带齐,考试之前检查一下考试要用的纸笔,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3、要慢慢养成细致的性格。一般来说,男孩子比较的粗心,女孩子比较的细心。所以女孩子会做的题目就不会因为粗心而出错,而男孩子呢,即使会做的题目也会因为粗心而不得分。这就是有很多的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比男孩子要好的原因。粗心的男孩子是需要养成细致的性格。 要养成细致的性格,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方法:穿针练习。练习非常简单。请爸爸妈妈帮你找一颗针,在针的鼻眼上穿一根长约5厘米的线;再找一块硬纸板,在上面用粗一些的针扎20个洞,每排5个,一共4排。练习的方式是,用手提着线的末端,依次将针穿进硬纸板的小洞上面。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练习两次。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粗心的毛病有所改善了。
⑦ 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没法---我就是一个典型,不论怎样----我复读的时候,妈的那套题简单过马,但是我还是考了个70来分---不然现在都上重点了------没想到的是---我上了大学竟然被分到统计专业----兄弟我告诉你,越怕越见鬼,没事的,迎难而上,一定要理清课本的知识点,熟背(不是看是背)每一个数学公式,而且你一定要拿3年内的高考数学题来自己分析,考点是什么,好像我记得我们老师说有145个考点,每年都会出其中的120个左右,你自己去摸索然后专门拿下那些你会做的题就够了,不要乱去挑战难题150分能拿190分对于一般学生够用了,你记住会做的一定要得分----我当你比你还粗心,老师K过我N次了切记 你可能会觉得是因为你的粗心使得你做错题,是很小的问题,其实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觉得你必须认真对待,而不是一笑而过,嘴上说下次改其实没用 一道做错的题目下来后必须认真仔细的再做一遍,找出错误的地方,看看主要是因为哪儿里才错的,如果是计算上的就要多练,可以找些计算量大的题去做做,一个人静静的去揣摩,你会感觉数学很好学 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对数学的兴趣。多看些有关数学上的趣事会争强你的兴趣 读题时把关键词加着重号 TIPS: 1、如果你考试的时候想跟别人比速度,想比别人先做好然后炫耀自己做得快,别人做得慢,得意洋洋地看着没做完的人埋头苦干,那你这次考试几乎就完蛋了。 2、如果你寄托于快速做完题目后去检查,靠检查来解决失误,那失败就离你不远了 3、做完后检查固然重要,但做题时认真仔细,适当地瞻前顾后更加重要。 4、求快和心急是失误的根源!!! 5、就算离考试结束还有1分钟,你还有半道题没做完,此时你应该放慢速度更加仔细地做。这样还有30%的几率能把答案算出来。如果指望加快速度而心急如焚地做,那成功的几率是1%。 6、别相信放松心情能减少失误 7、做题过快或过慢都会提升失误率,就像生长素的作用一样。 8、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做题不熟练与失误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9、解决失误非一朝一夕的事,别指望逛公园能减少失误。 10、如何对待草稿纸,就是如何对待你的失误问题。失误少的人的草稿纸要比失误狂的卷面更为整洁。 1 1、急着完成作业,就是急着培养自己出现失误的能力。 1 2、有些错误不是失误,尽管看上去像,但是就算再给你做一遍你还是会错。 1 3、不要因为自己失误过多而考试考得差就拿失误当成情有可原的理由。 1 4、出现一次失误以后,不要对自己说:“别管它,反正只是个失误。” 1 5、假如你连续3次考了满分,也不能证明你一定解决了失误问题。 1 6、假如你连续6次考了满分,可以说明你已经解决了失误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 1 7、别寄托于考试时会超常发挥不失误,凡是把成功寄托于运气的人最终只会失败。 1 8、成功要靠自己的脚踏实地。 步骤/方法 错题集。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写下来,让他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再在旁边做出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的“错题档案”。这样有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是自我教育的好办法。错题本要常翻看,对于做错的题呀不断加深印象。草稿不能太草。虽说是草稿,但却不能小看他的作用。平盟教育提示当孩子养成从草稿开始就严肃认真对待的习惯,就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草稿是孩子思路的体现,而且利用草稿能帮助孩子仔细检查做题过程,检查错误。因此草稿的作用不只是得出一个结果,而是要体现过程的清晰度。不要太依赖于橡皮。有时也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橡皮,让孩子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想好了再做,力争一次做对。 要十分重视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和问题。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及时纠错,防止造成知识缺陷的积累;在学生的作业后我会评改后我会让学生先改正里面的错题,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也顺便检测下学生是否真的不会还是粗心错题。但部分的学生总会不自觉去改,就等着第二天老师评讲时抄。我认为学习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实现的,将不会的、出错的问题,学会、做对,就是进步;无数小的进步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大的进步。 学会自查。不断地自查才会 有助于加强做题严谨的习惯,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要坚持,希望家长和老师对这样的孩子要不断督促和鼓励。
⑧ 怎样改掉数学上粗心的毛病
对待每一道题都要重视,初中的知识比小学更加紧凑,考虑的东西比以往要多,因而更要慎重。
审题要清,做题时要养成点读的习惯,用笔圈记,在题目边上打好标注,心想这题考什么,陷阱有什么……有些错误就在一念(类似于√16=4 初二有题就这么考,结果错倒一大片……)
做题要精准细致,做到快慢自如。做完后记得反思,想想有没有漏解。养成习惯,一看到某些字词脑子里就蹦出来一些细节。
平时的整理反馈也很重要,不然,做了那么多题目就等于没做一样。
⑨ 如何克服做数学马虎这个毛病
马虎的问题就很严重,数学题大部分是这个问题丢的分,看了些下载内容,和老师、家长朋友们共勉。 儿童马虎原因分析马虎这里说的马虎指的是学习方面的马虎,因为教师、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这件事,至于孩子平时生活中的马大哈现象,虽然也会惹教师、家长生气,但是过一阵也就忘了。只有孩子因为马虎而丢的分数,教师和家长才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经常唠叨,惟恐孩子不改。 老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马虎现象,一般对策是什么呢?一个是反复提醒。作业和考试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千咛万嘱咐:“你千万别马虎。”第二个是吓唬:“你要是马虎成绩非下来一大块不可,那就考不上大学了!”第三个是斥责:“你就是马虎!跟你说多少遍了,怎么还错?”第四个是惩罚:写错一个字,罚你100遍,看你还错不错。第五个是强调检查,要求学生答题之后必须检查或验算。有时家长帮助检查。 这些办法虽然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常常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孩子该马虎还是马虎,该出错还是出错,急死了教师,气坏了家长。最糟糕的是,你经常批评孩子马虎,反而给了他一件自我辩护的武器。有一些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知识没有掌握,他却对人说:“其实我都会,只不过马虎了!”马虎的说辞竟成了他逃避责任、欺骗自我的工具。我们告诉孩子“你马虎”,本来是希望他正确看待自己,结果适得其反,把他蒙蔽了。 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不管孩子事实上多么马虎,都不要给贴“马虎”的标签,不说他马虎;但是行动上,要切实具体地找到他马虎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帮他改正。多做实事,少来指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马虎看起来简单,不过是粗心大意而已,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因为马虎有多种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有多种。 1.视觉障碍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能看几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他看不会,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有的没有空间感。这都可能是视觉障碍。有这种毛病的孩子,无论在作业和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家长如果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他学习态度不认真,那更冤枉孩子了。 这种情况应该到有关医院或学习能力培训部门去进行视觉测试,如果确实孩子有视觉障碍,那么解决的办法一个是进行视觉训练(比较简易可得的办法是进行朗读和抄写练习,注意任务千万不要过重,有错不要批评),再一个是尽可能多用另一种感觉器官学习(比如用录音机让他多听)。 注意这种孩子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捣乱分子”、“弱智”的帽子。这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其实这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常见心理现象,只不过这种孩子的思维滑动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多,弄得比较刺眼就是了。这种毛病不算太难改正。解决的办法首先是找到这个学生特殊的“马虎点”(也就是思维特点爱滑动的点),让孩子记住,每到临近这个“马虎点”的时候,就提高警惕,一旦到了这个地方,闭一下眼睛,数几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做。也就是说,故意设置一个障碍,阻拦一下,避免思路滑过去。这和公路上设立“事故多发地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既然此处容易出错,我在这里停一下,就可以减少错误。 这种马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让他们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数若干个数,或者心里默念若干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一般就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渐改掉心急的毛病。 4.情绪不稳这种孩子整体精神状态不好,他们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马虎。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闹离婚,同学闹矛盾,丢失了心爱的东西,早恋,迷恋网吧,追星,都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一般说来,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影响他情绪的问题一旦解决,他的马虎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设法帮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这是多数),那只好劝孩子尽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此时理解和疏导远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马虎就有可能走向厌学。 5.害怕有的孩子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水平来,教师和家长就认定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只善于领会局部的知识,而不善于理解综合的知识,平时学的都是局部的知识,他掌握得不错,考试有些题目考的是综合的、灵活的东西,他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这主要不是由于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短期记忆能力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学习多靠短期记忆,所以他成绩不错,期中、期末考试要靠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不是他的优势,他成绩自然就下来了,主要也不是因为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的平时成绩并不真实。平时作业可以抄同学的;小测验教师监场也不大严,做点小弊什么的比较方便,所以他的平时成绩看起来还行。家长、教师以为这就是他的真实水平,其实是不对的。正正经大考的时候,考场纪律森严,同学不敢也顾不得“互相帮助”了,于是他的真实水平就“浮出水面”了。这种孩子考试当然也紧张,但是紧张绝不是他考不好的主要原因,他不紧张成绩也好不了。 上述几种情况,如果把紧张看成主要原因进行干预,显然难以奏效,那是吃错药了。我们这里说的是这种情况:他平时确实有一定的水平,而考试又确实是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出水平来。 是让家长和教师给吓的,给压的。我们的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不加节制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结果弄得孩子面对考试卷子,心里想的竟然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教师的冷面孔、家长的训斥,甚至未来“扫大街,捡破烂”等等。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而且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在面临过大压力的时候,智力会下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这不是简单的马虎,而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常。 所以希望教师和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总以为,学生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都是很片面的。对一件事过分重视并不是好事情,这会导致恐惧。事实上真正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很少,哪个孩子都知道不学习没有出路,再加压只有害处。教师和家长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 6.缺乏责任感 这种孩子不只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大大咧咧,错误百出而满不在乎。然而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机),他却很认真,很细致,并不马虎。可见他的问题其实不是马虎,而是缺乏责任感,没有把学习看成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教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遇到这种问题,单从马虎入手,是绝对解决不了的。需要整体的治疗,改变他整个的生存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培养他的责任感。关于培养责任感的问题,这里无法细说,只简单地交代一下:把生活的任务交给孩子本人,把学习承包给他本人,家长、教师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孩子才可能有责任感。简言之,要培养责任感,先得让他负责任。 关于马虎问题,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建立“错题档案”。 解决马虎问题,光“务虚”是不得的。世界上并没有做任何事情都不马虎的人,谁都可能马虎,只不是马虎的程度不同,范围不同,马虎点不一样。既然教师、家长打算解决的主要是孩子学习中的马虎问题,那就一定要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找出来,把错误频率统计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建立孩子的“错题档案”。把孩子作业本上、考试卷子上所有的错误都保留下来。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这都能解决问题。空洞的批评、笼统的鼓励,都是没有用处的。因此,我也不赞成每天家长都帮孩子检查作业,把错题擦掉,改成正确的,因为这样就把错题掩盖了,到期末综合复习的时候,没有“错题档案”,资料不全,会吃亏的。我们不要为了平时作业本上的一个“优”字而耽误了总成绩。那属于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