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数学的题型都有哪些各自占着怎样的占分比
1、高考数学分值分布
真懂。知识要掌握准确:在复习中,考生要树立稳扎稳打的习惯,对似懂非懂的基本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对待。方法要到位:比如证明问题常用的方法:比较法。2016、2017、2018年高考题都有它的应用,到现在没有变化吗?现在的比较法从高考题上就告诉我们不仅要会直接比较,还要会间接比较即调整后作差或作比,而且还要和导数相结合。
真算。提高自己运算能力,也就是加强算功。将运算进行到底,应当始终成为高考复习的一个原则。注重算法,算理。在平时运算时应注重精算、心算、悟算、不算的训练,注重把握好运算方向,选择好的运算公式,避免盲目运算。
⑵ 高考数学应该怎么把握做题时间的分配
这要根据难易度来分配。第一第二大题是选择填空,遵循的规律一般是渐难,但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都是最后两题难点,所以选择题可以用是十五分钟这样做完,实在不懂的,先跳过去。填空题也一样,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到了解答题,第一第二题都不算难,所以每题大概五分钟左右,第三题一般是立体几何,难度中等,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到了最后两大题,最难的是最后一题。前面用了四十五分钟,高考数学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样,还有一小时十五十分钟。如果你对前面的题目把握性大的话,你可以留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这样,你就有差不多五十分钟的时间去做最后两题,但是如果你觉得不行的话,就必须留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岂是,高考数学得高分不一定都是靠最后两题的,你可以把前面你会做的都做对,基本是分数不会差,只要把会做的都做对了,不会做的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还是有可能拿高分的!
⑶ 高考数学150分怎么分配答题时最合理
我高中时也经常碰到这个问题,不是不会做,就是做得慢。 我就按我的经验来谈一下:
1。 选择题。一般一道题控制在45秒以内,难的题肯定也可能出现,但也得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不出来先跳。十二道选择,花10分钟是最理想的。
2。 填空。 填空得算出答案,并且一道题每人用时不同;所以为了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在草稿纸上尽量写工整(不是字迹而是排版),这样之后检查就比较方便,不用重新写来验算。可以这样:一题写半张纸(不要省)。四道填空写两面--一道题控制在 2-5分钟。理想的化,应该四题也是10分钟。
3。 大题。根据难度不同,一题用8-20分钟;6题理想的话,应该控制在 1小时 和 1小时20分钟之间。
如果LZ做得好,应该有15-30分钟剩余用来检查。但是如果LZ目前觉得时间不够用,也不急。高中数学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建议LZ平常做回家作业时就卡时间做:我高中有个坏习惯,上课就开始做作业。这个很不好。现在想来,就算要做作业,也应该在课间时候做。不要嫉妒别人先做好作业,其实很多人做完作业就不会再长时间复习了。LZ可以卡时间在校先做一部分,另一部分当作回家练习。还有就是要练习数学的排版,写得好不好可以极大反应LZ对题目的熟练度和把握度;并且老师看时就不会乱了。(想想高考,如果写得乱而评分批错。。。PS:在中国高考查卷子复查是不现实的)
Finally,我的最后一点经验:高中数学就是练习,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150;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140, 只要不断练。等LZ练到能保持140的水平,时间已不是LZ的问题了。
LZ,高中加油啊!
⑷ 高考数学时间如何分配
①选择题和填空题:
用40分钟左右完成选择填空的内容,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平均为3分钟左右,前面容易的题争取1分钟内出答案。因为基本没有时间回头检查,要力求将试题一次搞定。
②解答题:
做大题时,基础题型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平均为10分钟左右。基础不同的学生对试题难易的感受不一样,基础扎实的学生如果在前面答题比较顺利,时间充裕,可以冲击最后几道大题。
<a>对文科生来说,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立体几何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每道题在10分钟内完成,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难度可能较大,每道题分配20分钟完成;
<b>对理科生来说,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立体几何每道题分配10分钟时间完成,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每道题分配20分钟完成。
③做题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有的同学由于高考时的紧张,大脑会出现暂时的“短路”现象,发现很简单的题目自己却解不出来,陷入了循环。这个时候正确的选择是,放下手中解答了很久的题目,继续进行下一题,不能有“这类题平时都是送分题,我一定要把它算出来”的想法,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④总结: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对于一些没有一点思路的题(比如最后一道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问),不要留恋,学会选择放弃。用省下来的时间去检查做过的题,保证会的题做全对,有思路的题拿到步骤分,这样考试完下来自己才不会留有遗憾。
⑸ 高中数学每道大题的分值如何分配
高考数学以全国卷为例,题型分为选择题12题(每题5分,共60分),填空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解答题5题(每题12分,共60分),选考题1题(10分)。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集合类1题;复数类1题;程序框图1题;统计学1题;三视图1题;(该五类题基本固定出现)。
根据高中各个模块分析,每年高考题目分布情况:
三角函数:选择填空共2题或者解答题1题;
数列:选择填空共2题或者解答题1题;
立体几何:选择填空类三视图,球类各1题,解答题1题;
统计学:选在填空类1题,解答题1题;
解析几何:选择填空1至2题,解答题1题;
导函数:选择填空1题,解答题1题;
参数方程(选考):选考1题;<推荐选择>
不等式方程(选考):选考1题;
⑹ 高考数学答题的时候如何分配时间
高考数学总共是120分钟,时间安排在6月7号下午3点到5点。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高考数学整体时间分配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平均为3分钟,容易的题争取一分钟出答案。选择题有12道,填空题有4道,每道题占5分,争取在48分钟内拿下这80分。因为基本没有时间回头检查,要力求将试题一次搞定。做大题时,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平均为10分钟左右。基础不同的学生对试题难易的感受不一样,基础扎实的学生如果在前面答题比较顺利,时间充裕,可以冲击最后几道大题;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对后几道大题,能做几问就做几问,争取拿到步骤分;平时成绩薄弱的考生,一般来说应主攻选择题和填空题,大题能做几问就做几问,最后答不出来的题可以选择放弃。进入考试先审题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时间分配节约时间的关键是一次做对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简单的题目,就一味地求快,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看不上前边小题的分数,觉得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这是严重的误区。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通过最后的检查力挽狂澜。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规范答题从往年高考生的常见失误来看,规范答题很重要,很多学科按步骤给分,哪怕一道题没有做完,也要把懂做的一部分按步骤写上去。最近要看看近3年高考卷的详解评分标准,学会从试卷中找到采分点,知道如何才能把分数抓准抓牢。一定要明确高考数学时间如何分配以保障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立足于习惯培养、方法教授、知识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帮助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解决学习问题,使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高考数学时间如何分配处理好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家长的愿望。
⑺ 做完一张高考数学试卷,应该怎样合理分配
一、利用好考试前的5分钟
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对信心的建立十分重要。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请心理暗示自己: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
二、审题是关键
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
三、安排好做题顺序
一般大型考试是有一个铺垫的,如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后期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再出现,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进入状态,再去加大难度。
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大量时间,而且会让心情受到很大影响,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所谓由易到难,是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四、掌握好答题速度
平常学生爱问老师:“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最好的节奏就是平常的节奏: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强迫自己在考试的时候加快速度!很可能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答题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在简单题加快速度,导致会做的题目出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难题简单题都拿不到分。
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场考试,如果考生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所以,在考场上,请按照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这也不是一个值得后悔的结果。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⑻ 高考数学考试时间如何分配
数学考试中,考生大约40分钟完成前面的填空选择题,余下的时间做解答题,并利用最后的时间检查试卷,这样整场考试考生就会感觉非常从容。
当然,时间分配也与具体的水平有关系,有的同学数学比较弱,即使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完成最后两道难度比较大的解答题,这样的时间分配,可能会感觉,填空选择题做起来非常紧张,正确率难以保障,而后面的大题因为个人能力原因又不得不放弃,反而影响了整张试卷的得分。这样的同学不妨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分配时间,前面基础题难度不是太大,比较有把握,就花上50、60分钟来做,争取做题的准确率,难度比较大的最后两个解答题,就要学会放弃,把会做的步骤都写上,不耽误太多的时间。
我当时是(理科)35分钟内完成选择填空前三个大题和选修共40分钟(练的多的话,数列/三角函数---7-8min;立体几何---10-14min;统计题---8-14min;选修---6-9min)40分钟完成最后两个大题(看难易,20分钟后感觉5分钟做不完就可以放了)剩下的时间检查。而我有个同学他是把选择、填空压缩到30分钟,留下更多时间做大题。最后还是放掉了一些题目,平时还是要多练,缩短常规题解题时间
⑼ 高考数学应该怎么分配时间
这个的话看个人水平一个是 另一个就是上了考场看题的难度。如果题目看起来顺手,安排时间是这样的:可以花40-50分钟做选择填空,很多人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去做这些,其实是错的,因为你每次发现后面的很多步骤加起来还不如一个选择题分大,除了选择最后一个和填空最后一个,其他的尽力保满分。接下来就是大题前三道必须拿到,如果第一题第二问出来没见过的三角函数和等比那么可以跳过别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因为你很可能不会这个方法。
接下来就是立体几何必须拿满分,这两道题耗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下来的三大大题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只会做第一问,那么做到这先把选做10分拿上,然后把第一问都做了,在回来想第二问,这个分配时间考下来分数会高一点,希望帮助到您,助您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