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儿童如何学数学
⑴【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在开始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让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引导孩子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⑶【引导孩子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⑸【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⑹【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要逐步夯实基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Ⅱ 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洪恩宝宝学数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h7sbICGoPmIuoqU4emmp3w
希望可以帮到您和您的宝宝。
《洪恩宝宝学数学》是一套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全面的幼儿数学教育产品。它围绕数学教育知识点构建教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数学教育独有的风格,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大量选用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Ⅲ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导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热情的心去思考,用真实的情景去感染,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五彩斑斓的数学王国! 明集镇中心幼儿园:宋桂芬 台湾着名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深奥难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在这里特别强调了生活对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种教学途径。 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幼儿园里的孩子已经谈数学色变,可以想象,如果到了小学、中学,数学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沉重的负担。究其根由,就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们扼杀了孩子们的数学天赋。因为我们往往认为只有课堂才是孩子学数学的唯一地方。费劲周折,设置各种各样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发下大量的纸张,制作复杂的课件,让孩子们去认知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把花坛里的花硬挪到枯燥的课堂上,只是为了让幼儿学会点数------所有这些现象表明,教育者已将数学与生活脱离,使孩子们感到只有课堂才是学数学的唯一环境,而这个环境是那么的令人紧张,其结果只能是望数学而生畏。 我们为什么不在生活中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呢?午餐时间到了,老师可以问:孩子们,你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碗和小勺够不够分?这不就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吗?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仰脸望天上的风筝,可不可以让幼儿学习点数呢?放学了,妈妈用自行车带着宝宝回家,可以让他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那些忽忽向后跑的大树数的又快又对?楼梯的台阶、走廊的地板砖,甚至是午睡的小床不都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环境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热情的心去思考,用真实的情景去感染,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五彩斑斓的数学王国!
Ⅳ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数学
一、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里,可引导幼儿数清来了几位客人、该摆几个杯子、几个碗、送几份点心,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的学习数学。 二、合理的投放数学操作材料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借助操作材料,通过与材料活动而对数量产生相应的理解,能为孩子很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育目标起到辅助作用。在认识“长方形”中,让孩子通过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来体验长方形两条相对边一样长的特征,让孩子参与活动中有了真实体验,并在操作理解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如在数学角,随意地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如小棒、牙签等进行数数、自由建构等。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从中积累和发展数学经验。 三、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时间等概念。如:利用每天散步的好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层数、点数,点数各色花的数量等。利用幼儿周围生活的实际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随时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从生活中直接感受、体验。 四、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 利用幼儿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数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动手动脑操作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自始至终兴趣浓厚。 五、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幼儿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幼儿的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着。 六、感受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1.在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这一提法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幼儿的活动,并且从感觉的效应转向运动的效应。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兴趣盎然,印象也特别深刻。 2.在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只有幼儿把自己发现的、想到的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学会知识的感受才会更好地释放出来。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幼儿上课的时候不愿意发言,或是因为胆怯,或是因为怕出错,或是因为怕说得不好丢面子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和观点,让幼儿知道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在争辩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正是在出错时,幼儿对自己不成熟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争辩,才有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在相互争辩的过程中得以明了,真理愈辩愈明。教学中,我针对幼儿争强好胜的特点,有意推迟给出正确答案的时间,让幼儿大摆擂台,充分阐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在激烈的争论中,往往错误的一方最终会认输投降。在问题的相互争辩中幼儿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也要“以理服人”这一重要准则。 七、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其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幼儿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总之,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要尽量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让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