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数学ppt课件
可以用专门做数学课件的工具做,或者去下载一个做一下修改,如果制作课件建议用101教育PPT,里面的课件质量还不错,而且是免费的。网络搜索一下,就能下载了。
❷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模拟课堂片段教学 2.ppt
一、模拟片段教学与说课的区别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用字母表示数》 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 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 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 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 学重在“怎样教”。 二、模拟课堂片段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 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 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 有所选择; 字体规范; 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 《认识几分之一》《连续退位减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 解、不同的表述等 要能及时板书。 三、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1.计算 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注重算理的引导与表述(如:9加几,凑 十法); 板书的巧妙设计:色笔、横线、位置 2.空间与图形 教师的演示; 学生的动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 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板书不可少; 案例:《复式条形统计图》 4.解决问题 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其它一些问题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3.复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商的变化规律》 4.如何小结? 5.要充分利用资源-----没有三角板
❸ 部编版三年级上数学讲座《如何备好一节课》ppt
一、备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了解学生思想情感,认知水平。其次要了解...
❹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ppt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收益一时,而授人以渔却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着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薯仔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四、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或者为了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学习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趋于形式,耍花样,看似小组讨论,实则大家闲聊.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聆听学生的见解.把探索落到实处.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❺ 怎么用PPT做数学课件.写出详细步骤加上课件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WORD编辑一个文档,把你要讲的东西都写好,然后用截图工具截图,在PPT中插入图片就OK了。
再就是自己在PPT里编辑,但是插入公式是很麻烦的事情,很累的,还是插入图片的比较好。
❻ 如何制作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件
嗯。这样我给你提一些建议。首先,你要根据你讲课的内容备课,熟练。
其次就是课件的内容。要生动不死板。其次介绍给你一些做ppt的方法,和一些做ppt简单的网站。我现在用创客贴做ppt挺简单的。。
EMAZE,ipresst,创客贴,prezi,Haiku Deck
一、保持简单
PowerPoint幻灯片本身从来不是演示的主角,听众才是主角。幻灯片仅仅是人们用来帮助倾听、感受或接受您传达的信息,所以不要让幻灯片喧宾夺主,不要制作得过于繁杂或充满图表垃圾,应该力求简洁。
幻灯片应该留有大量的空白空间,或实体周围的空间。不要被迫用妨碍理解的标识或其它不必要的图形或文本框来填充这些空白区域。幻灯片上的混乱越少,它提供的视觉信息就越直观。
二、限制要点与文本数量
演示的对象是观众。但用一条又一条的要点令观众生厌可没有好处。应用文本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最优秀的幻灯片可能根本没有文本。由于今天人们过于依赖文本型幻灯片,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但如果没有演示者的解说,再优秀的PowerPoint幻灯片也几乎没有什么意义。记住,幻灯片的目的在于支持解说者的叙述,而不是使解说者成为多余的人。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您的幻灯片。听说它很不错,您可以把您的PowerPoint幻灯片发给我吗?”但如果它们是不错的幻灯片,没有您的解说,它们就没有多大用处。
所以除了PowerPoint幻灯片以外,最好还要准备一份书面资料,强调并详细说明演示中的内容。向观众发送说明幻灯片的详细书面宣传材料,比仅用 PowerPoint幻灯片,更利于观众理解演示的内容。在演示完成以后,再向观众发放一份详细的宣传材料或印刷物,您就不必用大量文本来填充 PowerPoint幻灯片。
我们将在下面的交付部分说明更多细节,但只要涉及到文本,请记住一点,绝不能将背朝向观众,逐字阅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拥挤的排版让人觉得它更像是一个视力检查表。 文字过多,让人昏昏入睡
三、限制过渡与动画
制作Powerpoint演示的时候加入一些动画当然不错,但应坚持使用最精致、专业的动画。应该谨慎使用动画与幻灯片过渡,仅仅突出要点就可以了。
对于要点来说,使用简单的从左至右显示的动画就行了,但移动(Move)或漂动(Fly)动画就显得过于沉闷与缓慢(然而,今天许多演示还使用这种形式的动画)。一帧接一帧的动画很快就会让听众感到厌烦。至于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只需要使用二到三种类型的过渡特效,不要在所有幻灯片之间添加特效。
四、使用高质量的图片
使用高质量的图片,包括照片。您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高质量的相片,购买专业图库,或使用网络上的大量优质图像资源。(但要小心版权问题。)决不要地将小尺寸、低分辨率的相片简单拉伸,使它适合幻灯片的布局——这样做只会进一步降低图片的分辨率。
避免使用PowerPoint剪贴画或其它卡通式的艺术线条。而且,如果软件中包含这些内容,观众以前就看过无数次。在1993年使用这些内容可能会让人感兴趣,但如今还应用剪贴画则会降低制作人的专业水准。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并不是所有的PowerPoint剪贴画都让人生厌,但还是小心谨慎地使用它们为 好。
我经常在幻灯片中使用人物图片,因为人物照片有助于增加观众与幻灯片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果相片处于次要地位,我就降低不透明性,并在Photoshop中增加一个高斯模糊或动态滤镜;如果相片位于主要区域,我希望观众注意它(例如产品图片),那么图片可以变得更为显着,且不必要多少(或根本不需要)文字说明。
避免使用这类低劣的剪贴画 经过编辑的库图片更为显着专业.
五、使用好色彩
色彩激发情感。颜色可传递感情。合适的颜色具有说服与促进能力。研究表明色彩能够提高兴趣,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您不必成为颜色理论专家,但至少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有会好处。一般颜色可分为两类:冷色(如蓝和绿)和暖色(如橙或红)。冷色最适合做背景色,因为它们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暖色最适于用在显着位置的主题上(如文本),因为它可造成扑面而来的效果。因此,绝大多数PowerPoint幻灯片的颜色方案都使用蓝色背景,黄色文字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您不必强迫使用这种颜色方案,也可以做一些改变,使用其它的颜色。
如果您将在暗室(如大厅)中进行演示,使用深色背景(深蓝、灰等)再配上白或浅色文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如果您计划将灯打开(这是相当明智的),白色背景配上深色文字处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在灯光明亮的房间内,用深色背景配浅色文字效果不佳,但浅色背景配深色文字会更好地维持视觉效果。
❼ 如何做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周长的相关课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
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二)认识周长
1.手指描边线
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
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一画好吗?
(学生活动。)
汇报:你画了什么?能画给大家看一看吗?(2至3名学生,要动手操作)
练习:在这些图形中选一个,把它的边线描给同桌看。
过渡:留一题长方形没画完,提问:所以在描边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到这里结束,这么这条边线叫一周的边线。
想一想,这是谁一周的边线啊?(树叶一周的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