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有三门,《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主要题型有单选、材料分析和写作。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和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主要题型有单选、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3、《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⑵ 教资初中数学一般考什么
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模块的内容: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
学科知识部分以大学高等数学知识为主,占比排序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高中知识>线性代数,考察的知识点较繁多,难度比较大,备考时需特别留意。
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非数学专业的考生而言。对于教师资格考试中数学的备考一定要有大量的大学数学专业知识的储备,并且对于教材教法内容及考试题型很了解,才能轻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因此,非数学专业考生的复习时间不低于2个月。
证书分类:
教师资格证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二)小学教师资格证;
(三)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证(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八)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证,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教师资格证
⑶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有三门,《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主要题型有单选、材料分析和写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和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主要题型有单选、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⑷ 初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考什么
初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的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
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4)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什么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考务细则》组织实施笔试考务工作;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规程》,制定面试实施细则,组织实施面试工作。
第二十二条笔试和面试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网站进行报名后,需携带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规定的相关材料,到指定考点进行报名审核,并现场确认报考信息。考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⑸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1、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共3门: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报考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
①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②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③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它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④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⑤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3、笔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分为三个环节:①网上注册报名;②网上审核确认;③网上缴费确认。
⑹ 教师资格证考初中数学要考什么科目
1. 函数的性质
这一知识点考察的难度不大,但是函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考生打好基础。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函数的奇偶性。
2. 导数
对于这一知识点,一般考导数的应用,要求求出导函数,并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极值和最值。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根据导函数的图像,来判断某点是不是极值点;2014年下半年的第1道选择题考察的内容是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单调性。
3. 概率与统计
考察的是高中的知识,题目难度较小,但是考察的频率非常高。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考察在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两个独立事件的概率;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在放回的条件下,分别求两次摸出的球颜色相同和颜色不同的概率;2015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样本容量对平均数的影响以及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4.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这一知识点,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平面中的直线方程以及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还需要掌握空间中的各种位置关系。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根据点斜式求直线方程;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根据参数方程求曲线方程以及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
5. 向量
2014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两个向量和的模长小于向量差的模长的充要条件;2015年下半年也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向量的运算性质。
6. 数列
特殊数列考的比较多,比如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
7. 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希望广大考试要学会类比,掌握其标准方程,离心率以及准线等概念。这一块考解答题的时候,计算量往往会比较大,需要联立方程,并结合韦达定理去计算。
8. 曲面方程
这一知识点,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习惯在平面中理解线和面。此知识点是将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的空间,在空间中求曲面的方程。如2014年和2015年下半年都考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曲面方程。广大考生要掌握求曲面方程的基本方法,如代入法和参数法。
9. 求极限
对于极限,通常就是考计算,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的第1个选择题就是纯粹地计算。考上要掌握求极限的几种常用方法,比如定义法、通分法、代入法、等价无穷小代换法等。
10. 数列极限
常考的知识点有数列极限的性质和极限的四则运算。对于数列的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夹逼准则以及单调有界性是常考的性质。比如2015下半年年考了一道选择题,考察的就是数列极限的保不等式性。
11. 函数极限与函数连续(一致连续)
常考的知识点有级数的收敛性和函数列的一致收敛性。2014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函数列收敛于函数的充要条件;2015年下半年考了一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对于正项级数的收敛性,要掌握的方法有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积分判别法和拉贝判别法。
12.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泰勒公式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通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察频率比较高的是泰勒公式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如2014年下半年要求我们用泰勒公式估算e 的近似值;2015下半年年考察的是叙述并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并简述与中学数学内容的联系。
13. 积分(求积分,积分的应用)
包括积分的计算和积分的相关应用两个方面。首先,广大考生要掌握积分计算的两种方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然后再多做练习。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让我们求定积分的值。其次,在应用方面,要掌握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定积分来求面积、用二重积分求体积。
14. 行列式和逆矩阵
这一知识点考察的难度不大,要求广大考生会根据行列式的性质求行列式,以及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即可。
15. 线性变换
要求考生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以及矩阵表示。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线性变化和旋转变化的区别以及求曲线在矩阵所对应的线性变化下所得到的曲线方程。
16. 整除性理论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察的不再是简单的数的除法,而是考察多项式除法,建议广大考生掌握方法即可。比如2015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关于两个多项式相除的商和余式。
17.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要求考生理解通过求解多项式方程以及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进而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让我求属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
18. 数学课程标准
考的比较多的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这是需要大家去识记的,这一知识点基本上每年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是非常重要的。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让我们简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特点。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2015年下半年也出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
关于课程目标,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关于数学中“四基”的含义。 课程基本理念,着重掌握其中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让我们解释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9. 数学史
在数学史方面,数学家是常考的内容。需要考生去识记,在平常看书的过程中,留意有哪些数学家,都做了哪些贡献。如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考察祖冲之、秦九韶、孙思邈、杨辉中哪个是数学家;2014年下半年也考察了1道选择题,让我们选创始解析几何的数学家。
20.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不是直接地让我们去写一篇教案,考察的知识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教学片断做出评价、教学流程、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
⑺ 初中数学考试科目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三门。除上面三门外,还需要考普通话等级证书,数学的话只需要二级乙等及以上就可以。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内容科目必须与笔试类别与科目一致,采用结构化面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综合素质》考的范围:
比较广泛,涉及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操守、文化素养和教师基本能力五大部分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能力》这一科目主要考察报考科目的熟练程度,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大学数学和少部分高中数学,初中数学的题目比较少,毕竟我们是要教初中数学的,数学肯定不能只停留在初中的程度,也必须要熟练高中到大学的数学,相信报考初中数学的大多数考生都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因此大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难不倒大家的。
⑻ 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三门。除上面三门外,还需要考普通话等级证书,数学的话只需要二级乙等及以上就可以。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内容科目必须与笔试类别与科目一致,采用结构化面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⑼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科。
改革改为统考后,考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但是知识点与所考题型题量都是固定的,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大学数学知识以及少量的高中数学知识,具体的教材教法是义务教育数学的课程标准、教学知识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考试建议:
1.一定要熟悉教材,学会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熟练掌握,需要你用自己的知识来讲题目原理。
2.严格按照考试流程至少走3遍以上。
3.一定要尺规作图,这个在面试里很重要。
4.结构化题目不要死记硬背,多看题总结套路。
以上内容参考:初三网--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⑽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什么内容
(1)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共三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2)其中数学学科知识考试题型为:
1.单项选择题
(1)设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 ,则“ ”是“ ”成立的什么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2.简答题
(1)为什么 (-1)+(-1)=(-2)?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1)已知数列 为等比数列, ,又第 项至第 项的和为112( < ),求 的值。
(2)设 , 证明:
4.论述题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把函数安排在代数式与方程之后。谈谈你对于这种安排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教学片段,结合案例,阐述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张老师在讲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时,提出如下问题:如图,等腰 中,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 ,试问AD还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AD把 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学生发现重要结论,但却不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于是老师进行了“诱导”)
教师:AD和BC是什么关系?
学生: 。
(教师唯恐浪费时间,直奔教学主题)
教师:AD和BC垂直不垂直?
学生:(原来如此) .
教师:那么AD是 的什么线?
学生:AD是底边BC上的高。
(教师认为达到了预期目的,叹了口气,却没有继续追究 的原因).
6.教学设计题
请你创设一个引入“负数的概念”的问题情境,并完成本节课引入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