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为什么数学那么差
网络知道
数学差是啥原因
数学学不好是什么原因啊?
htq019
LV.10 推荐于 2017-11-26
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成绩也不错,但对数学学科来说,非常吃力才能勉强稳固他们的成绩,想再提一步却比较困难,这类学生也自己认为数学学不好。总体而言,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三大方面:⑴ 造成数学学不好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 ⑶ 被动学习数学。纯理科学科需要积极参与思考与应用。但是大多数学生被动学习,习惯听老师讲课,做题时习惯认为把题做完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可以说都是老师的、课本的。数学学不好,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② 为什么数学学不好
好多原因啊,你不具体说明你的情况我只能从大面来讲了。
这样说吧,首先,数学跟天赋有关系。但这个关系仅仅局限于最高层次的数学。对于平常课本的数学,是人人平等的。我们班第一名(已考入北大)不是很聪明,但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主要是她平常练的非常多,日积月累,再不聪明也变聪明了。
其次,学习需要恰当的方法,课前需要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加以巩固。这都是老话套话了,但只要你做到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而针对数学一科,这个科目是非常需要动脑思考的科目,需要你在解题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举一反三。
举个例子,有一道数学题,你解出来了,那你一定不会再去管这道题了。其实,你还可以把题目条件稍作修改,或者条件跟问题反过来看看怎么解。中考题命题没那么严格,像高考,高考题都是命题组从各地的模拟题中选出不错的题目,然后换一个背景,换一换条件出来的。
还有,数学讲究步步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这样的好处是规范你的答题步骤,卷面上好看。
③ 为什么孩子学不好数学
孩子学不好数学,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孩子自己不努力,家长干着急。
有许多孩子本身很聪明,学东西也快,但就是不愿意努力学习。上课坐不住、不好好听讲,课后不爱写作业,像这样自然没办法学好数学。对于这种情况,最需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让孩子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许多家长和老师以“看管”“打骂”为主,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只有在被看管的时候才能够学习,反而更加难以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会让孩子始终把心思放在“如何偷懒少学一点”上。所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本身难度并不大,孩子学不好往往跟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紧密相关。作为成年人、老师和家长们更应该反思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单纯的“背内容”和“做习题”上。
④ 为什么我数学总是学不好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数学老师,我始终认为没有孩子学不好数学,只是暂时没有掌握好方法而已。
那么,有些孩子的数学学习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除了以上这两点原因,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各位家长朋友,如果你的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不加思考地对孩子进行指责甚至是言语攻击,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逃避数学,畏惧数学。
多多鼓励孩子,多多称赞孩子吧!要知道,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肯定和支持,孩子才有安全感,孩子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得到进步。
祝愿您的孩子学习顺利,金榜题名!
⑤ 数学学不好是什么原因啊
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成绩也不错,但对数学学科来说,非常吃力才能勉强稳固他们的成绩,想再提一步却比较困难,这类学生也自己认为数学学不好。总体而言,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三大方面:⑴ 造成数学学不好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 ⑶ 被动学习数学。纯理科学科需要积极参与思考与应用。但是大多数学生被动学习,习惯听老师讲课,做题时习惯认为把题做完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可以说都是老师的、课本的。数学学不好,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⑴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数学困难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⑵ 教材知识的衔接不好。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着,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更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生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的破网,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⑶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中学生年龄处于青春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学生们尚未从初中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对高三数学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⑷ 考试障碍。数学学不好的同学,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③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手在做下一个题目,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④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失分。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⑸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①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对知识分叉点的研究。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教师一讲到底包办教学,学生静心听讲,其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造成了数学学不好。②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而不是用于检测自己的水平,也同时失去了对学科钻研的兴趣。⑹ 突发事件的影响。极少数学生受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如高考落榜复读、早恋、父母离婚,生病等。突发事件至使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造成学生突然学习困难,如不能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他们就会丧失信心,成绩也一落千丈。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学好、学的轻松、考出高分,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关键是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透彻阐明数学学科的特性与思维,将之传授给学生,鼓励引导他们。从思维角度、数学学科本源思想、心理学、生理记忆方面入手,逐一的解决他们的问题。“赢得了数学就赢得了高考”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共识。对于数学学不好的同学们来讲,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根本已经“无心”(完全放弃)。认为自己数学学不好的同学大体上分为两种:⑴后进型。之前对数学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造成一些定理、公式、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效率不高,错误率增大,又不注意调节,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⑵自卑型。有一些学生,由于学生智力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屡考屡败,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久而久之认为自己就是笨,不是学数学的料。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数学学困生们已经被数学折磨的没有了信心。对策:最关键的是重新建立他们对数学的信心。为他们点燃一盏数学希望之灯。而后是要引导他们找到数学学科的本质。数学是一门纯理科学科,注重的是严谨的逻辑,讲究的环环相扣的数学现象。是需要用思维来引导,而不是灌水式、填鸭式的教学。在数学学科教学上,应当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方面上,理解与应用相结合,而不是让学生“熟悉”了课文后,就拿题“应用”。学生是能通过不断的“应用”来达到理解的目的,但是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我们认为,理解与应用应当相互结合,齐头并进,相互印证,方能事半功倍。⑴建立数学信心。很多教师面对成绩较差的班级学生时潜意识中会说:“讲什么他们都不懂”索性就教师一讲到底。而后导致学生听不懂,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老师失去信心:“你讲你的和我们没关系,反正听也听不懂”。到了高三阶段,不能碰见好的老师,只能依靠自己。 有人认为,都到高三了,数学才考了二三十分,难道还有可能?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标,高考的目的不是什么清华北大,而是尽自己所能,在高三的数学学习中努力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确保最后有大学上。这是当前高三学生努力的根源,还要相信,成绩越低,提升的空间越大。所以要重新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⑵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复习,挑选适合自己程度习题。数学新课程标倡导:让每一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每个人都学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成绩差的先抓住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老老实实的从第一册开始,逐渐追溯自己的数学概念,从新累积自己的数学基础。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毕竟到了高三这个阶段,整个数学应该已经学完一次,并做过了大量习题,在重新复习的时候并非十分陌生,因此独立复习尽管吃力,但是效果还是能立竿见影的。在习题的选择上,要紧扣课本,这样一方面抓住了基础,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难度,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⑶ 要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不少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所以学习方法也是至关重要。例如抓重点、做笔记、整理错题等,都是属于方法。更高一点的方法就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能因为基础较薄弱就放弃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例如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等,将有助于同学们对于已学知识的简单梳理,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系统化。如果复习停滞不前,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同学们不想走下去,而是大家迷失了方向。因此,对于同学们出现的失误,我们要自我反省与总结,要始终确认自己的信心和志向。 只要老师指导得当,学生肯学、学习得法,哪怕是数学成绩再不理想生,一样可以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状况,大幅提高学生们数学成绩。
⑥ 高中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分析
相信很多同学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非常努力的学数学,拼命的做题,可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就是提不起来,让人不由有些叹息,认为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天赋的!
其实教学大纲上对学生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你习惯好了,用对方法了,考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真的不难!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学不好数学呢?下面是石家庄新东方优能中学的老师总结的10大坏习惯,你中招几条?
边做题边翻书
大家在做练习,写作业的时候,都会遇到某个题公式和解题步骤遗忘的时候,要知道这个现象是很平常的,于是乎大家就会翻书,找参考书找资料,对照着这些自己一步步的做出来。虽然大家千辛万苦的做出来了,但下次遇到了同等类型或者就是原题是很有可能还是不会。只是感觉似曾相识。时间长了,始终还是不会。
解决办法
大家在做课后练习以及写作业时可以先看课本和课上自己记的笔记,尤其是公式和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前把公式在大脑中加深记忆,然后在进行作业和练习的训练。这样就不会导致写到一半或者看到题没有思路以及知识点的遗忘。
如果习惯于遇到想不起来的就去翻书找,找到后不加以记忆就去做其他的事了,这样就很有可能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或知识点掌握的不牢靠。而最好的方法大家都是清楚的,记到脑子里,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在想问题的时候能够提供思路,能够更快的把只是串联起来,找到知识点内在的本质。或许刚开始大家确实是有些知识点没有记牢靠,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翻看课本或者参考书,这也是没有关系,大家在这样做的同时把自己不会或者遗忘的知识标记下来,等到所有的题都完成后,翻过头来在进行思考、记忆,不断的重复,渐渐的就会掌握了。随着随着后面的复习不断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
只看书不做题
有的同学明明看了很多次课本,翻遍的很多参考书,可是依旧没有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这原因就是没有动手进行练习。数学这个学科是需要大家反复的进行练习,动笔做题的。很多题基本都是根据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而这些同学因为没有进行大量的计算、手生,导致计算能力下降,影响了最终的考试成绩。
还有的同学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比较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解决办法
建议大家在看辅导书时,认认真真做好每道题,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
其实,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掌握的漏缺,毕竟光看还是会忽略一些细节的,但如果动手算了,真的有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还是会在做题中反映出来的,更加有助于自身复习的查漏补缺。
只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么活该你去不断刷题。
解决办法
数学是考你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解题,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一开始不会解题,要忍住不去翻看答案,自己先思考。
做题的时候多思考题中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给出的条件之间的联系,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变换。通过知识点的整合,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
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忽略课本不看例题
很多学生不研究课本上的题,对老师讲的例题、习题也不多去复习理解。导致很多时候知识点就掌握了点皮毛而已,等到自己做题,去具体应用的时候,出现不熟练、不会做的现象。
解决办法
多看课本上的例题,掌握其方法,建立更宽的解题思路,对例题进行变形、更改,拓宽训练。
听讲的时候不跟随老师的节奏
很多学生拿到题不听老师讲,就开始做,做出来了就开始骄傲,做不出来就说好难……这样长此以往,东西永远学不透,都是死知识。老师讲的不一定怎么悦耳动听,但都是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不要不以为然。
解决办法
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分清楚。
遇到问题不立马解决
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产生了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每每遇到问题就叫苦连天,产生惰性!这样做又会积攒很多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导致自己漏洞愈来愈大,自己慢慢的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成绩自然就不会很好。
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是落实到数学的复习中,很容易因为各式各样的客观因素拖延。那拖得越久,就会产生上述的问题。有一部分同学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做的难题就一定不会考。这一部分的同学要注意了,你不会做,不代表都不会做,恰恰这些不会做的题就是考试容易考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种念头一定要打消,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点,上考场的时候才能心理踏实,胸有成竹,而不是心里盼着这个知识点可千万别考。
或者因为畏难情绪,这道题看起来就难,我就不擅长做这种题,所以先把它放一边。畏难情绪需要慢慢克服。数学复习就像升级打小怪,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办法
发现问题,立马解决。不管是问老师还是问同学,一定要尽快解决,不能有遗留。也不要不好意思,在自己不会的题目上不好意思就是在对自己的放纵。
往往一道之前我们觉得很难的题,真掌握后,发现也不过如此。遇到暂时不会的身边又没人请教的时候可以记在醒目的位置或错题本上,过一段时间就翻看一下,看看现在是否会做了。
⑦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不好数学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人天生对数学就比较敏感,所以学起数学来说就比较容易。可是有的人从小对于数学就完全提不起兴趣,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就算学了也很难进到脑子里,并且数学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思维反应较慢的人对于数学是不太喜欢的,因此总是学不好数学。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没有学习上的困难,难以理来以后的幸福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知识掌握到脑子里。尽管在学习数学上是10分的困难,但是只要经过一定的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并且兴趣也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改变来提高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放弃学习的希望。
⑧ 为什么有的人数学就是学不好
首先,笨不笨不是重点,学好数学要靠坚持!
被称为数学界的扫地僧的张益唐前几年因为证明了孪生素素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一举在数学界奠定了其一流数学家的地位,拿奖邀请等拿到手软,走向人生巅峰。
而在这之前,首先是博士毕业后没找到合适工作,然后在美国干了十几年的各种不同工作,比如餐厅服务员,会计等。
同样大器晚成的还有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他34岁才拿到博士学位。
不要说一流数学家了,就是所有博士平均而言,这也是算很晚的了。
但是一样阻止不了他求知的心,后来菲尔兹,沃尔夫啊这两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都拿了,而且在调和积分,代数几何学和复流形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以上两位数学家都是我佩服之至的偶像,显然他们都很聪明,只是其境遇与选择跟同行有些不尽相同,因此给大众一种笨笨气质的感觉。
这种“笨”, 简单说就是执着!
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要体会数学之美对欣赏者有一定的数学能力要求,不像绘画与音乐,上天直接就给了我们精密的眼睛和耳朵。
要体会数学之用更是对你从事的工作范围有一定要求。
比如你是大学英语老师,那你不太用数学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是大学数学老师,你说你不会微积分那肯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你是航空航天专家,那微分方程,动力系统这些你肯定很熟,
如果你是衍生品量化投资专家,那你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肯定就很熟悉......
1. 逻辑语言
数学的难体现在它是靠逻辑语言来构建其内容的,简单来说就是不说人话。
而我们是人,我们用得最多的是自然语言即中文,英文等。数学每讲一个论断都是需要证明的。
生活中,要是对方每讲一句话,你都要'等一下,让我先想想你第一句话是不是对的,我们再来聊第二句话',你觉得你还能找到朋友吗?女朋友吗?即使男朋友?--此处省略该有的表情。
我们看下面这个陈述:
存在正整数 N ,对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人 a_0,a_1 ,都能找到N个人b_1,...,b_N ,使得这两个人可以通过这些人打通认识桥梁,即 a_0-b_1-b_2-...-b_{N-1}-a_1 。
你觉得这个表达看上去舒服吗?
N=6 ,这就是着名六度空间理论。
指最多通过五个陌生人,你就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
这个白话是不是感觉舒服多了?
2. 兴趣与求教
学好数学主要靠两点:
一是自身对逻辑,思考的兴趣。
比如老喜欢问为什么,或者对智商有点争强好胜的人相对容易对数学或者自然科学感兴趣;
二是要有一个好的老师。
这一点其实在中国还是比较惨的,除了像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会好些。
我们的很多老师本身的素养是不够的,实际上高中以前的数学,如果所有问题都要很好的回答,其涉及的数学是非常广泛的,基本上都要数学博士才能胜任。
比如圆的周长为什么是直径 \pi 倍,一条直线的面积为什么是0,为什么 0.\dot{9}=1 等等。
这些看上去对平时考试影响不大的问题,我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是回答不好的。
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认真的考虑,再加上他觉得你只要记住就好。
因此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以严厉的口气及其不可侵犯的威严胁迫你强行记下来,于是你开始讨厌老师。
每次考试虽然形式所迫时间有限你依然能熟练的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你心中的疑惑依旧一直存在,感觉自己坐在一个缥缈的虚无建筑之上;
而能证明或者完全解答上述问题的学生就很有自信,自己的存在是在坚实的地基之上,安全舒适,即使因为一次偶然的粗心考试成绩没那么理想,心里也很踏实而自信。
而前者就不同,只要考试成绩哪次变差了心里就不只是讨厌数学老师了,也讨厌数学了。
而且直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结婚生小孩了对上述圆的周长为什么是直径 \pi 倍,一条直线的面积为什么是0,为什么 0.\dot{9}=1 等问题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你发现你的老师是我上面说的那样,那你要么自己努力多花时间自学,要么花钱请好的老师给你课外辅导,或者找一些好的线上资源。
因为数学有个很好的地方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没有的就是,它是可以自证对错的,一般真正理解了的人他自己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对了还是错了,就像时间一样对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大家的寿命整体也差别不大。
而其它科学,就算是最接近数学的物理,它往往都需要实验来验证,而且是其它人按照你的相同的规则去做实验也得到跟你同样的结论,你的发现或者论断才被认可。
⑨ 其他科目都很好,为什么数学就是学不起来
引言:学习也是讲究方法的,如果说自己没有讲究方法,就会导致那一门科目越学越差,甚至是对他失去信心。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其他的科目都非常的好,但是数学不管怎么学成绩就是上不去,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非常的纠结,非常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