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数学题目中SINa是什么意思
sina是指角a的正弦值。
正弦值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比上斜边的长的值。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
(1)数学sina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²-(sina)²=2(cosa)²-1=1-2(sina)²
tan2a=2tana/[1-(tana)²]
sin(3a)=3sina-4(sina)³
cos(3a)=4(cosa)³-3cosa
tan(3a)=[3tana-(tana)³]/[1-3(tana)²]
2、积化和差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3、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B. sina等于什么公式
sina等于三角函数直三角公式
sinA=cosB;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2)数学sina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古代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中的“弦”,就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勾”、“股”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正弦=股长/弦长勾股弦放到圆里。弦是圆周上两点连线。最大的弦是直径。 把直角三角形的弦放在直径上,股就是∠A所对的弦,即正弦,勾就是余下的弦——余弦。
按现代说法,正弦是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现代正弦公式是sin = 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比斜边.
如图1,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a。斜边r与邻边a夹角Ar的正弦sinA=y/r无论a,y,r为何值,正弦值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即0≤sin≤1.
C. 数学中的sinA什么意思
解: sinA是∠A的正弦函数 ,
在直角三角形中,sinA=对边/斜边.
D. sin在数学中表示什么意思
sina,就是a角的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就是这个角的对边/斜边
已知一个90°,三边长7,11,13,这不是个直角三角形,7^2+11^2=170
13^2=169
常用三边3,4,5直角三角形,则3所以对的角的正弦是3/5,4所以对的角的正弦是4/5
所以3所对的角A
sinA=3/5
A=arcsin3/5
另一个角B
B=arcsin4/5
arcsina就表示一个角度A,这个角A的正弦是a
E. 数学sinA等于什么
sinA是-1到1之间的数.
如果要化成度的话就是:-1/(2派)度
到1/(2派)度
之间
F. 数学中的sin和cos是什么意思
cos是余弦值,sin是正弦值。
正弦值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比上斜边的长的值。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弦值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比上斜边的长的值。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30°=1╱2 sin45°=√2╱2 sin60°=√3╱2 sin90°=1 sin180°=0 sin0°=0 sin270°=-1
G. 数学中sin是什么意思,作图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α(非直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α的对边/∠α的斜边。
如图所示:sinα=a/c
古代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中的“弦”,就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
股就是人的大腿,长长的,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中长的那个直角边为“股”;正方的直角三角形,应是大腿站直。
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正弦=股长/弦长
勾股弦放到圆里,弦是圆周上两点连线,最大的弦是直径,把直角三角形的弦放在直径上,股就是长的弦,即正弦。勾就是短的弦,即余下的弦——余弦。
按现代说法,正弦是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现代正弦公式是将一个角放入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在角的终边上去一点A(x,y)过A做X轴的垂线。
则r=(x^2+y^2)^(1/2)
sin=y/r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H. 数学中的Sin和Cos是什么意思
sin, cos都是三角函数,分别叫做“正弦”、“余弦”、“正切”。
在初中阶段,这三个三角函数是这样解释的: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设∠C=90°,∠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作a,b,c,那么对于锐角∠A,它的对边a和斜边c的比值a/c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它的邻直角边b和斜边c的比值b/c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它的对边a和邻直角边b的比值a/b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在高中阶段,这三个三角函数是这样解释的: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交x轴于A点。以O为旋转中心,将A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至B点,设此时B点的坐标是(x,y),那么此时y的值就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此时x的值就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y与x的比值y/x就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
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何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三角函数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I. sin是什么意思
数学中,sin是正弦。
古代说法,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
古代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中的“弦”,就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 股就是人的大腿,长长的,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中长的那个直角边为“股”。正放的直角三角形,应是大腿站直。
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正弦=股长/弦长
勾股弦放到圆里。弦是圆周上两点连线。最大的弦是直径。 把直角三角形的弦放在直径上,股就是长的弦,即正弦,勾就是短的弦,即余下的弦——余弦。
按现代说法,正弦是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现代正弦公式是
sine = 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比斜边.
如图,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x。
斜边与邻边夹角a
sina=y/r
无论y>x或y<=x
无论a多大多小可以任意大小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对于初学者,就想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a,则sina=a的正弦=这个三角形的a角的对边比上斜边
J. 高中数学问题(sinA是什么)
sinA表示对角度A求正弦值,即大家都知道的角A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至于你一定要问它是一条线还是一个数值,那么我反问一句:x是一个数还是一条线呢?很显然,当x取定某个值时,x就是一个数,否则就是一条线(在一维的情况下是来表示数轴的一条直线,我们的一般反应也是这样的一条直线;但是像y=sinA那样类比过来的话就是y=x,成了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线了,但总归还是线,而不是数字,对吧?)
同样,你也可以这样类比的来看sinA,你就好理解些了!
现在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引出它为了研究什么.
首先,我们把以前学习的数字(在代数中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数,如x,a,b等等)在一条线上一一对应的表示出来,标上方向,规定了单位长度,从而可以在一条线上来研究数,换句话说:我们用一条线就把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全部表示出来了!这样做有以下两个意义:1.我们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点,线,面等)来表征具有共同特征的量,从而使得更为系统,显得有条理,就拿sinA来说,在初中它表示的就是某个具体的角度的正弦值,我们求一个角度的正弦就是一个,但是找出它的特征,把它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我们就更能够摸情正弦的意义,通过精密的画图,可以通过图形更快的求出某个角度的正弦值(当然,这不是很精确的,但是在18世纪左右那个时代却是很让人激动的);2.通过几何图形来表征代数,为数形结合打下了基础,让不变的数字在几何图形上动了起来(相信动点这些词语在纯代数和纯几何中都不怎么提吧),为许多在纯代数和纯几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要注意数形结合的原因!
其次,对与sinA这些三角函数的引入,最初是为了研究三角形及圆而引入的,它的公式众多,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是任何其他函数或某类公式无法与之相比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从而使它其他学科及生活中也有跟深入更广泛的应用,当你进入大学,学习的课程多了,你自然就有体会!
这便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