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是属于四大领域中的哪一个
一般既可以是属于图形与几何,也可以是数与代数的。
其实,找规律在数学上是有争议的。按照实在论的数学哲学观点,数学中的规律必须是被自然的规律所确定的,即规律必须存在,才有找的意义和可能,按照这样的观点,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例子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写出几个数,2,4,6,8说下一个该是什么数?10总会是最后的答案,但其实如果没有约束性的前提,下一个数是可以随便取的。
2.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形的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找规律题形的方法:
基本方法--看增幅:
(1)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
(2)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3)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
(4)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解题思路:
(1)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
(3)看例题;
(4)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5)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3. 数学规律是什么意思
电荷守恒H++Na+=OH-+AC- 物料守恒就是元素守恒,就是元素质量守恒 CH3COOH,CH3COONa 醋酸钠和醋酸一比一等浓度混合, 就说1mol醋酸和1mol的醋酸钠固体混合 那你可以直接说混合物中有,1molNa,2mol的CH3COO-(或者说含2mol的C) nC=2nNa+ 然后溶于水,不论怎么电离水解,总之溶液中就是Na+,CH3COOH,CH3COO-,H+。OH- 即使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旧是nC=2nNa+ 那含C的是CH3COOH,CH3COO-,所以nCH3COOH+nCH3COO-=2nNa+ 质子守恒守恒,从水的电离说,从水的电离方程式看,水电离出的nH+=nOH- 所以质子守恒就是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的质量守恒 H2O=H++OH- nH+=nOH-,此溶液,水电离出的OH-没有去结合什么而形成什么的氢氧化物,,而H+有一部分去结合醋酸根形成醋酸。所以nH++nCH3COOH=nOH-
4. 数学找规律有什么方法
1直接看数字有什么规律
2可以看相邻(或者可能是隔一个的)两数字的差是否有规律
3给他们编号以后看他们和他们的编号的平方之类的是否有关系
4只能找前后两个数的平方关系(比如后面的数是前面数的平方-1)
我就是这样找数字的规律的
图形的规律你可以把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然后找规律
5. 趣味数学找规律,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从哲学中可以看出,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哲学范畴。而数学里面的《找规律》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与观察能力。这部分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学生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在从小的观察活动中对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这样就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 数学找规律132639( ) ( )怎么做 规律是什么
(1)3(2)6(3)9(4)(12)。
被括号括起来的这些是按照从1开始向上一次加上1。
1+1=2
2+1=3
接下来就是3+1=4
不被括号括起来的这些是按照从3开始向上加3。
3+3=6
6+3=9
接下来就是9+3=12
所以后面两个括号是4和12。
找规律的方法:
找规律填数字,或者说图形找规律,开始大家都是通过一些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可能有些数列三个数就有“规律”出现,不过并不能确定也只能算是猜。一般需要三个以上,包括前后结合对照才能确认规律。
不论是数列找规律还是图形找规律,都需要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是一些规律藏得较深,需要胆大心细才能发现。最后在填完之后,需要前后结合检验所找的规律是否正确,以免徒劳无功。
7. 数学找规律题技巧是什么
数学找规律题技巧是:
1、先观察。做找规律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着急做题,首先应该先去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和题型,通过观察,揣摩下出题者的用意,有些简单的题,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所以拿到题目时,先以观察为主,观察题目,观察数字,观察图画。
2、列条件。做找规律题,在观察完题目后,假如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建议你要去学会列条件了。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列出来,变着方式和方法去列,通过动手动笔,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3、去比较。做找规律题,要学会去比较。比较就是比较题目的差异。特别是图画型找规律题,多花点心思去比较图画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比一比,说不定就把答案比出来了。
4、大胆猜。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大胆猜。有些题目,你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或者是方法,也没有发现具体的规律,这个时候,建议你尝试去猜规律,猜了后再来一题一题的试,能够把题目试出来最好,假如试不出来,又再去猜一种规律,又再来试。
5、用公式。做找规律题,要善于用公式。特别是在做一些数列题或者数字题的时候,有可能你观察半天都找不到规律,但是你去用相关的数学公式一套,多半就把规律套出来了。所以去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也很重要。
6、巧假设。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去假设。有些题,要想找到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去假设,假设条件,假设规律,假设结果,通过假设,说不定你就能找到题目的规律了。
8.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知识
找规律地类型简直数不清。有的是所给数字间有规律,有的是隔一个数字间有规律。还有的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地差呈某种规律。
规律可能有同加同减同乘一个数或一个数列,或者平方
1.平方
2.差为1.2.3.4.5
3.单数列
4.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5.a*b=c
6.a+b+c=d
找规律(图形)
实践运用
找规律(数)
找规律填数
9. 初一数学找规律经典题技巧解析是什么
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1)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2)数据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数据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数据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题基本技巧:
(1)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3)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1)、(2)、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4)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5)同技巧(3)、(4)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6)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例如:
2、4、6、(8)、(10)
5、10、15、(20)、(25)
11、22、(33)、44
19、17、15、(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