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大班全景数学数字网格的详案有哪些
观察数字网格,探索数字网格上数字排列的模式。
2.描述在数字网格上填写缺失数字的方法。
‘贰’ 以前听说过“全景数学”这个词,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吗
《全景数学》依据数学学科特点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一套全新并领先的系统化幼儿园数学课程体系。
《全景数学》课程紧紧围绕“数学无处不在”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性与自发性,通过美术、音乐、阅读、科学、操作等活动形式,将数学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相互融合。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体系结构
《全景数学》课程目标以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参照美国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的数学教育原则与标准,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展开。
内容维度:
即认知性目标,包括计数与概念、测量、计算、分类与模式、图表、图形与空间六大方面。
方法维度:
即过程性目标,包括交流与表征、关联与创造、猜想与推理、合作与自主、问题解决。
以往数学教育或课程中有部分涉及到模式的内容,但并不系统。其实,识别特征、分类是模式的基础,模式又是函数和代数的基础,模式在声音、动作、形状、数字、图形以及数据中都能找到,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模式对于幼儿的空间感知、逻辑思维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
享受数学乐趣的幸福教育
《全景数学》使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一个目标通过多活动、多形式实现,让幼儿从“初步感知”到“认识”再到“强化”与“运用”,使幼儿将习得的概念与技能进行迁移,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幼儿奠定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
(2)幼儿园全景数学是什么扩展阅读
教师选择数学教学模式的方法
1.创设操作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使学生在操作、演示、测量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能力、操作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直观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如此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数学内容。
2.实施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性与动态性的教学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增强能力的关键方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切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实施开放式的教学,从而激励学生更进一步地探究数学知识和发现新问题。
3.数学的创新教学方法
4.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叁’ 幼儿园大班全景数学神奇的跳跳鞋的详案
一、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跑、跳等基本动作;2.发展幼儿的身体韧性及动作灵敏性;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及竞争的意志品质。
二、活动准备:
短绳若干、羊角球4个、跨栏4个、运动场地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热身)师:(组织小朋友到操场后,进行队列练习及进行相关动作练习,幼儿听口令做动作。)所有幼儿按早操队形站好,立正、转成两路众队,原地踏步,转成早操队形,立正,向左转、向右转。
2.基本部分(1)分组师: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分组分项目玩的,所以现在老师来分组,总的分为三组(人数均衡),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相关事情。
(2)介绍本次活动项目师:项目一是跳短绳(每人跳15个);项目二是羊角球跳(从始点都终点跳一次);项目三是跨栏,小朋友要跨过跨栏,不能把跨栏弄倒了。每一组在进行某个项目时,都是在组内轮流进行。
三个小组轮着进行这三个项目,首先是第一组进行第一个项目,第二组第二个,第三组第三个。之后各组去选择此时上一组已经完成的那个项目,各组的组长宣布项目开始及组织大家进行活动。
(3)项目开始师:好了,各组去指定的地方开始活动吧,组长要组织好各组的小朋友进行平衡活动。如果老师吹了3声哨子就代表可以开始换项目跳了。组长一定要起到提醒的作用。
3.结束部分师:小朋友按早操队形集中,跟老师做一些放松动作(拍拍腿、揉揉肩、压压腿、扩扩胸)。(之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器材,把器材放到指定位置)。
‘肆’ 济南天山外国语全景数学课程有什么特点
全景式数学教育的四个基本点:一是还原人本,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二是还原本质,数学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三是还原现实,“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四是还原历史和文化,将数学放到整个历史文化背景中学习。。不知道是否能够帮助到您,有帮助的话,请采纳,谢谢
‘伍’ 幼儿园大班全景数学课(精灵城堡)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装好水果的篓子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 3+=4 5+=7 +2=5 +6=10 7-=3 -2=8 5-=1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着。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
‘陆’ 幼儿园中班全景数学选纽扣怎么做
:
‘柒’ 幼儿园中班全景数学鼹鼠兄弟(一)怎么做
摘要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可根据孩子进行的情况,观察出孩子是否能够做到一一对应的正确点数、是否可以正确识别数字和掷出点数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并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将数字与数量相对应。
‘捌’ 全景数学幼小衔接
《数学幼小衔接》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孩子若进入小学,在数学的学习上缺乏方法,再加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容易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