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三年级的先估一估,在计算是啥意思加法
小学三年级加法估算方法大于5就估大,小于5就估小,可以理解为四舍五 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估算先要思考每个数的近似数是多少、记忆近似数,取提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再计算,因此头脑里记忆的信息量要比竖式计算多得多,甚至会超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估算要比笔算难度大。
(1)数学题估一估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四舍五 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880除以20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B. 估一估的意思是不是算一算的意思
估一估的意思就是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跟你说的算一算差不多啦
接下来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19*18=20*20的结果
C. 估一估的数学题怎么做
估一估的数学题用四舍五入法来做。
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
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相关例题:
9、一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104≈5250(元) 50 *105
D. 估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致推算,近义词是预算、估计。出自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明明是估算出来的,也不追究。”
在心理学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在数学上,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估算都要先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值。
最大值:都按比原来大的整十数算,如估算29×18,最大是30×20=600,即原来算式的结果不大于600,一定小于600;
最小值:都按比原来小的整十数算,如估算32×51,最小是30×50=1500,即所估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小于1500,一定大于1500;
约等于多少:用“四舍五入法”取接近的数算,估算28×42,大约在30×460=1200左右,原来算式的结果在1200。
这些只是估算过程中的常用的估算方法,这种估是为了算服务的,是为了帮助确定算的范围,减少算的差错的。
(4)数学题估一估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估算与精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知识的教育价值方面,二者具有互补性。精算根据运算规律或运算法则进行推理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估算通过合情推理对事物本质进行直觉判断,具有较强的直觉性、跳跃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
抽象能力与直观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数学素养的根本。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精算也要有估算。在知识的逻辑关联方面,二者具有互融性。
一方面,良好的口算基础,是估算得以顺利进行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估算可以用来监控笔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范围内)。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数的运算学习中,教材一般按照“口算—估算—笔算”的逻辑顺序编排运算内容。
E. 小学数学里的估一估是准确数吗
小学数学里的估一估这种题并不是让填准确的数。我上天和准确答案相近的那个数。也就是说大约数量是多少。通常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值。你说故意鼓这种题,并不是让填准确的数儿是一个近似值。先40,我们通常是取一个整数的。
F. 三年级数学估一估题怎么做
1、估算方法:
2、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3、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4、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880除以20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5、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6、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7、(6)数学题估一估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8、相关例题:
9、一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104≈5250(元) 50 *105
10、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0,50×100 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11、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10 等于 5500,肯定大于 49×104 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12、第三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05 等于 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G. 小学年级数学题中的估计是啥意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他今天会来。最近几天~不会下雨。
H.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什么是估算,我不明白,有人能举例告诉我一下吗感谢
估算一般有四种估法:
1.四舍五入
2. 进一法
3.去尾法
4.数量单位估计法
例如:
l、低位估算法:即只计算算式中的最低位就能预知或用此法检验原式的值是否准确,此法常用于验算。如:467-198的简便算法,学生对多减要加上还是要再减,往往易错,只要口算17-8=9从结果的个位可预知原式的正确率。
2、高位估算:即只计算算式中几个已知数的最高位,然后根据最高位的运算结果估计整个算式的值的正确率。如:4278÷73,因4278≈4200,73≈70,从4200÷70=60中,可判断商的最高位是否正确。
3、数位估算方法:根据数位原则及积商的定位规律,即积的位数等于两个因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少1等法则进行估算,如:267×82= ,因高位数四舍五入后3×8=24,24≥10所以原式的位数是五位数;246×32=,因高位数四舍五入是2×3=6,6<10,所以原式的值的位数是四位数,又如:7298÷36= 几位数,因被除数四位减除数两位等于2,且前两位够除,所以原式的商是三位数。
4、近似估算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乘法或除法;在笔算中常以估算作为基础,先把各个已知数四舍五入变为近似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估算出结果的粗略的值。如估算7832×63,由于7832≈8000,63≈60,8千乘以6十的积是48万,所以7832×雨的3大约等于48万,又如估算56427÷732,被除数、除数近似于560个百和7个百,560百÷7百=80,所以计算结果大约是80。
5、观察估算法:观察有关已知数,通过估算,可以快捷地判断谁大,谁小或计算的准确度。如:比较大小,80+20×80+200(80+20)×(80+20)及4/7和5/11选择题32.7×1.5=( )A.4.905 B.49.05 C.49.07 D.490.5;判断6/7+4/5比____小,比___大。
6、直觉估算法:学习计量单位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凭借学生的直观感知进行估算,如:1米有多长,l00米呢?100O米呢?又如:目测,步测估算并长度、面积等。
7、口算估算法:在计算中,除了必须熟记加法表和乘法口诀外,记住一些特殊的数的计算结果,对于估算也十分有益,例如:25×4=100,125×8=1000,15×4=60,18×5=90,12×12=144等,利用这些基本口算也可进行估算,如1248×813.由于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接近于1250和800,所以利用125×8=1000,估算出1248×813的大约结果。
8、综合估算法:将观察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综合用各方面知识进行估算,如:不用计算,估计下面哪道题的积最大,并说明理由。
82×88 83×87 84×86 85×85
I. 估一估比大小是什么意思
估一估比大小是说通过估算的方式来比较数值谁大谁小。是一种数学常用的计算方法。
估算方法:
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举一个例子:
一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104≈5250(元) 50 *105
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0,50×100 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10 等于 5500,肯定大于 49×104 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第三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05 等于 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J. 在数学概念中估一估是什么意思
就是大概的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