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象数的基本解释
象数从汉代孟喜、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开始一直到现在普遍认为:象数,乃易学术语,是《易》的组成要素。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
但汉代以前《易经》中的“象”乃是指“典型的事情”。见《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翻译成现代文既是:“所以那些象,是编纂《易经》的圣人有介绍天下实际情况的办法,他打算将天下众多实际情况中的典型的人或事在经文中介绍,进而类比这些典型选择其中最适宜的事情,所以称这些被选中的典型的事情为象。”;“数”是读上声“数shǔ”即“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的意思。此观点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关“象数”的段落为证。现翻译如下:
《左传·僖公十五年》龟⑴,象⑵也;筮⑶,数⑷也。物⑸生⑹而⑺后有⑻象,象而后有滋⑼,滋而后有⑽数。先君⑾之败⑿德⒀,及⒁可⒂数乎?
【译文】龟甲上的文字记载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蓍草占卜产生卦,写在卦、爻下的文字是将这些典型事情一件事一件事地加以说明。众人生活在一起以后就会产生典型的事情,有了典型以后就会呈现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的情况,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以后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说明。前代君主他败露的品行。能与好的数说相比吗?
【注释】⑴“龟”文字。《康熙字典》《玉篇》:文也(文字)。
⑵“象”典型的事情。《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形:通“型”。模型;楷模;典型。)
⑶“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迷信活动。《说文》:“筮,易卦用蓍也。”
⑷“数”shǔ《汉语大词典》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孔颖达疏:“数,说也。”
⑸“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⑹“生”生活。《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⑺“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⑻“有”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⑼“滋”增长;增加。《左传·僖公十五年》:“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孔颖达 疏:“既为形象而后滋多,滋多而后始有头数。”
⑽“有”副词。只有;只好;只能。《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
⑾“先君”前代君主。《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⑿“败”败露。汉荀悦 《汉纪·昭帝纪》:“会盖主舍人父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 燕王闻之,谓相平曰:'事已败,遂发兵乎?’”
⒀“德”道德,品行。《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⒁“及”比得上,能与……相比。《战囯策齐策》:“徐公何能及君也?”
⒂“可”善,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Ⅱ 象数易学的内容简介
张其成着。本书以作者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学位论文为基础,历经近十年功夫而成。
本书客观而翔实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象数学理论体系,用简洁生动的笔调勾画出一幅迷人的象数哲学图画,并回答了象数学对哲学、科学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充分论证了“象数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范畴论、源流论、本体论、方法论、天道观、人道观等六个层面,对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代象数学家和以邵雍、周敦颐为代表的宋代象数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汉与宋这两个各具特色的象数学系统,揭示了“象数”范畴的多层次内涵和“象数学”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了“象学派”和“数学派”的哲学史观点,分析了取象、取数与符号模型的象数学方法,展示了历代象数学家宇宙世界与人文世界同构、物理之学与心性之学相通的理论图式,表达了象数学家坦夷旷达的宇宙情怀和中和安乐的生命境界。本书不仅给易学爱好者以智慧的启迪,而且对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Ⅲ 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易学,包含了《易经》本身以及人类对《易经》研究的一切成果。从汉朝开始,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易经》的经师。他们或是作注释,或阐发义理,或者是挖掘象数,逐渐形成了“易学”。《易经》所特具的“象数”与“义理”深刻内涵,历代易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各种观点,多种流派,影响最大的主要分为象数派、义理派两大阵营。易学的义理派是对《易经》和《易传》做进一步阐发和应用,并以此来解释人事和天道的变化,以及用《经》、《传》来说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等等。现代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周易》中的科学思想的,被称为“科学易”,属于义理派的成员;现在有一些学者在论坛上讲《易经》的,也大都属于义理派。象数派一般是指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能掐会算的高手,比如姜子牙、范蠡、文种,张良、诸葛亮、僧一行、刘伯温等等。从《易经》象数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又叫“术数学”,术数也是历朝历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的必修课,简单地归纳有面相、风水、观星、八字、占梦、六爻、占侯、测字、六壬、奇门等科目,另外还有中医药学、养生等学科,可见所谓的“象数派”,大都是一些实干家。象数、义理两派的总和为“易学”,“易学”中的象、数、理、占是一个整体,如果仅仅能说会道,只懂得其中一二的,便称不上精通“易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学说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主要哲学思潮。玄学,即玄远之学,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这一学派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家们用经过他们改造过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等着作,对汉代繁琐经学进行了改造,是易学史上的一大重要流派。玄学派易学的创始人是王弼,他以玄学观点来注释《周易》;王弼“得意忘象”的解易风格,开了后世义理解释《周易》的先河。当时的代表人物还有何晏、嵇康、阮籍等人。魏晋玄学的产生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山,所包含的内容是指修身养性,静坐内炼等,主要有:导引、内丹术、外丹术、武术等。医,就是古代中医系统,治疗手段分为:针灸、汤剂、推拿、祝由、方剂治疗等。命,即命理,就是占算人生命运的学问,有八字、紫微、星命等。卜,即占卜,主要有:太乙、六壬、奇门、六爻、梅花等。相,为相学,有相地术(风水),相人术(面相、手相、骨相)等。从易学与玄学的介绍可以看出,易学所包含的学术内容更广泛,玄学是易学的一种哲学流派,所以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我们经常说“风水”,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统称,一定要分清楚的话,应该说“风水学”指的是风水的整体学问,光讲“风水”,指的是风水方面的技法而已。可以说“易学”就是指整个关于“易”的全部知识与学问,“玄学”是指“易学”里的一个技术流派,以“术”见长,相对来说范围较窄,但不管二者是如何的“易”,还是如何的“玄”,只要你想去研究,而且想稍微有点成绩的话,那一定会黑发进去,白发出来的。可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智者,会穷期一生孜孜不倦的去研究,并且留下了一个个富有色彩的传奇故事。是的,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研究、关心自己与人的命运更有吸引力了。
Ⅳ 儿子六岁上幼儿园大班,学校刚推出一款数学象数,儿子已经学了手指算
多学一点又没什么坏处
Ⅳ 从1到49里边那个数是阴阳数
阴阳数字码汉字输入法及键盘,该方法采用将汉字分成阳部和阴部,再根据汉字笔划和笔形进行编码,其特点用0~9这十个数字代码表示笔划和笔形,即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框六,角七、八为八、九是小,点横为零。
分别对阴部,阳部按四角次序进行取码。也即0为“亠”,1为“一”,2为“丨*丿”,3为“丶”,4为“十ㄨ”,5为“丰*扌丈”,6为“口囗”,7为“*”,8为“八*人入”,9为“小忄”。
(5)什么是象数数学扩展阅读:
象和数是《易经》的基础,所有变化皆由此出。后发展为象数之学。汉代孟喜、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创立卦气、纳甲、爻辰、互体等学说。
“象数学”由此产生,北宋邵雍又创“先天学”。《周易》“象”、“数”含义不断扩展,演变成包含天文、历法,乐律、道教、养生在内的庞杂的象数学体系。
“象数”原本包括在“术数”之中,最早的易本为术数,术数内容庞杂,汉代象数和术数仍然难以分开,宋以后直至清代才有一定分界,一般以象数为探究宇宙生成秩序的自然哲学,而以术数为占测人事祸福的方法。对象数及象数学后世褒贬不一。
否定者认为象数派所言“象数”背离《周易》原义,走上存象忘意歧途。赞成者许先潮则认为象数学丰富了易学,不仅与《周易》吻合,而且与天地万物之理相符,是实用而科学的宇宙模式。参见“象教学”、“象数派”条。
Ⅵ 什么是象数,象数是什么
操……
这是文言文,别拿现代文思路去解释……古代没有双声词,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意思。
象数连起来理解成一个派别,与之相对的是易理。
分开来,象就是象学,数是术数,两个东西。
象学就是符号及系统学,术数就是数学。
搞象数不懂高等数学就别搞了。
Ⅶ 数学:象数什么意思
项数就是一列数的个数
例如1+2+3+4的项数是4
128+129+130+……+538=(128+538)*411/2
Ⅷ 梅花易数和象数易学是一回事吗
梅花易数》是中国古代占卜法之一。现在的八卦象数、梅花心易都是梅花易数的别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着,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