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数学题
在初中阶段,分为两大类就是代数题和几何题,还有一种就是一题里面既考代数又考几何。
2. 小学五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30道)
1, 大人上楼的速度是小孩的2倍,小孩从一楼上到四楼要6分钟,问大人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钟?
2, 大小鱼缸鱼条数相等,如果从小缸拿出5条放到大缸,大缸鱼的条数是小缸的6倍。
问:原来大小缸各有多少条鱼?
3, 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80米,平均每秒行驶15米,另一列火车长150米,平均每秒行驶18米。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相离共用了多少时间?
4,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两地在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 甲乙两车共有乘客160人,从A站经过B站开往C站,在B站甲车增加17人,乙车减少23人,到C站两车人数相等。求原来两车各有多少人?
6, 学校买来83本书,其中科技书是故事书的2倍,故事书比文艺书多5本,问:三种书各多少本?
7, 两地相距978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已知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 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25,求第一个数是多少?
9, 默写等差数列,求总和,项数,末项的公式
10, 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千米,40千米和50千米。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到乙后15分钟后遇见甲,求AB之间的距离。
11, 一艘轮船顺水航行48千米需要4个小时,逆水航行48千米需要6小时。现在从相距72千米的A港到B港,开船的时候掉下一块木板,问:船到B港的时候,木板离B港还有多远?
12, 轮船在静水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自甲港逆水航行8小时,到达相距114千米的乙港,问:再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几个小时?
13, 商场销售电视,早上卖了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卖了剩下的一半多20台,最后还剩95台,商场原来有电视多少台?
14, 有两列火车,一列车长130米,每秒行驶23米,另一列火车长250米,每秒行驶15米,两车相遇到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15, 学校派学生去植树,每人植6棵,差4棵;每人植8棵,差18棵。问:学生有多少人?树苗有多少棵?
16, 默写罗泊法口诀。
17, 在某海船上,有红黄蓝三面旗子,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信号?一一列举出来。
18, 有一桶水,一头牛喝需要15天,如果和马一起喝,可以用10天。那么如果这桶水让马单独喝,需要多少天?
19, 三个空瓶可以换1瓶,小明一共买了22瓶酒,一共可以喝多少瓶?
20, 38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是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是8元,你准备怎么坐?
21, 机械厂产一批机器计划用30天。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80台,结果25天就完成了任务,这批机器有多少台?
22, 在1~200中,既不是5的倍数又不是8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23, 兄弟二人3年后的年龄和是27岁,今年弟弟的年龄恰好是两个人的年龄差,求:哥哥和弟弟今年各多少岁?
24, 张老师说:“当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才7岁,当你想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37岁了,你知道张老师的年龄吗?
25, 有一批货物,用小车装需要35辆,用大车装需要30辆。现在知道大车比小车每辆
都多装3吨,问你: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26, 鸡和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多8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 大学高难度数学题有哪些
大学高难度数学题有证明题,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高等代数等题。
这些题中涉及的基础部分微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
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
从广义上说,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函数论等许多分支学科,但是现在一般已习惯于把数学分析和微积分等同起来,数学分析成了微积分的同义词,一提数学分析就知道是指微积分。
十七世纪以来,微积分的概念和技巧不断扩展并被广泛应用来解决天文学、物理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直到十九世纪以前,在微积分的发展过程中,其数学分析的严密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十八世纪中,包括牛顿和莱布尼兹在内的许多大数学家都觉察到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了努力,但都没有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整个十八世纪,微积分的基础是混乱和不清楚的,许多英国数学家也许是由于仍然为古希腊的几何所束缚,因而怀疑微积分的全部工作。这个问题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才由法国数学家柯西得到了完整的解决,柯西极限存在准则使得微积分注入了严密性,这就是极限理论的创立。
极限理论的创立使得微积分从此建立在一个严密的分析基础之上,它也为20世纪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这是数学什么题几年级的
学过分式的就可以计算,需要的技巧就是“裂项”,也就是将一项变为两项的差,且后一项的减数等于前一项的被减数,这样可以逐项消除。
5. 数学题是什么
数学题就是一种计算形式的题目,
如果是小学生可能就是计算一下有几颗珠子,
如果是中学生可能就是叫你算一下利率规律。
6. 各式各样的数学题有哪些
1.泥板上的古代巴比伦王国的位置,在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巴比伦国家建立于公元前19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巴比伦人使用特殊的楔形文字,他们把文字刻在泥板上,然后晒干,泥板晒干后和石头一样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从发掘出来的泥板上,人们发现了3000多年前巴比伦人出的数学题:
“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一个人比一个人多,只知道每一级相差的数量都一样,但是究竟相差多少不知道,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6两银子,问一级相差多少?”
如果10个兄弟平均分100两银子,每人应该分10两,现在第八个兄弟只分到了6两,说明老大分得最多,往下是一个比一个少。
按着题目所给定的条件,应该有以下关系:
老二得到的是老大减去一倍的差,老三得到的是老大减去二倍的差,老四得到的是老大减去三倍的差,……
老十得到的是老大减去九倍的差。
这样,老大与老十共得银两=老二与老九共得银两=老三与老八共得银两=老四与老七共得银两=老五与老六共得银两=20两已知老八得6两,可求出老三得20-6=14两,老三比老八多得14-6=8,另一方面,老三与老八相差7-2=5倍的差,因此,差=8÷5=1.6(两)
答:一级相差1.6两银子。
巴比伦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很快,他们除了首先使用60进位制外,还确定一个月(月亮月)有30天,一年(月亮年)有12个月亮月,为了不落后太阳年,在某些年里用规定闰月的办法来纠正。
巴比伦人了解行星的存在,他们崇拜太阳、月亮、金星,把数3看作是“幸福的”,晚些时候,他们又发现了木星、火星、水星、土星,这时数7被看作是“幸福的”。
巴比伦人特别注意研究月亮,把弯月的明亮部分与月面全面积之比,叫做“月相”,在一块泥板上记载有关月相的题目:
“设月亮全面积为240,从新月到满月的15天中,头5天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即5,10,20,40,80,后10天每天都按着相同数值增加,问增加的数值是多少?”
月亮全面积为240,第五天月亮面积为80,后10天月亮共增加的面积为240-80=160。
因此,每天增加的数值为160÷10=16。
答:增加的数值为16。
2.纸草上的《兰特纸草书》是4000年前古埃及人的一本数学书,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题,比如:
在7,7×7,7×7×7,7×7×7×7,7×7×7×7×7,……
这些数字上面有几个象形符号:房子、猫、老鼠、大麦、斗,翻译出来就是:
“有7座房子,每座房子里有7只猫,每只猫吃了7只老鼠,每只老鼠吃了7穗大麦,每穗大麦种子可以长出7斗大麦,请算出房子、猫、老鼠、大麦和斗的总数。”
奇怪的是古代俄罗斯民间也流传着类似的算术题:
“路上走着七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七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七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七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七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七个麻雀,总共有多少麻雀?”
古俄罗斯的题目比较简单,老头数是7,手杖数是7×7=49,树杈数是7×7×7=49×7=343,竹篮数是7×7×7×7=343×7=2401,竹笼数是7×7×7×7×7=2401×7=16807,麻雀数是7×7×7×7×7×7=16807×7=117649。总共有十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九只麻雀,七个老头能提着十一万多只麻雀溜弯儿,可真不简单啊!若每只麻雀按20克算,这些麻雀有2吨多重。
《兰特纸草书》上在猫吃老鼠、老鼠吃大麦的问题后面有解答,说是用2801乘以7。
求房子、猫、老鼠、大麦和斗的总数,就是求和7+7×7+7×7×7+7×7×7×7+7×7×7×7×7=7+49+343+2401+16807=19607。这同上面2801×7=19607的答数一样,古代埃及人在4000多年前就掌握了这种特殊的求和方法。
类似的问题在一首古老的英国童谣中也出现过:
“我赴圣地爱弗西,途遇妇子数有七,一人七袋手中提,一猫七子紧相依,妇与布袋猫与子,几何同时赴圣地?”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1202年出版的《算盘书》中也有类似问题:
“有7个老妇人在去罗马的路上,每个人有7匹骡子;每匹骡子驮7只口袋,每只动袋装7个大面包,每个面包带7把小刀,每把小刀有七层鞘,在去罗马的路上,妇人、骡子、面包、小刀和刀鞘,一共有多少?”同一类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是,时间最早的还要数古埃及《兰特纸草书》。
古埃及还流传着“某人盗宝”的题目:
“某人从宝库中取宝13,另一人又从剩余的宝中取走117,宝库中还剩宝150件,宝库中原有宝多少件?”
这个问题的提法与现行教科书上的题目很相像,可以这样来解:
设宝库中原有宝为1,则第一人取走13,第二人取(1-12)×117=252宝库最后剩下1-13-(1-13)×117=1-13-251=3251。
因此,宝库原有宝150÷3251=150×5132=23916。
列出综合算式为150÷[1-13-(1-13)×117=239116。
《兰特纸草书》还有这样一道题:
“有物品若干件,其三分之二,其一半,其七分之一及其全部,共33件,求物品的件数。”
用算术法来解,可设全部为1,则物品的件数为33÷(23+12+17+1)
=33÷9742=33×4297=142897答案是唯一的,但是纸草书上的答案却是14,14,156,197,1194,1388,1679,1776。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道题有八个答案吗?
原来纸草书上用古埃及分数的形式给出答案,意思是14+14+156+197+1194+1388+1679+1776。不妨算出来看看:
14+14+156+197+1194+1388+1679+1776=14+1456+156+197+197×2+197×4+197×7+197×8=14+1456+8+4+2+197×8+197×7=14+1456+1597×8+197×7=14+1456+11397×56=14+156897×56=142897这和我们算得的答案相同。
3.诗歌中的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希腊文集》中有一些用诗歌写成的数学题。
在“爱神的烦忧”中,爱罗斯在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吉波莉达是塞浦路斯岛的守护神,九位文艺女神中,叶芙特尔波管音乐,爱拉托管爱情诗,达利娅管喜剧,特希霍拉管舞蹈,美利波美娜管悲剧,克里奥管历史,波利尼娅管颂歌,乌拉尼娅管天文,卡利奥帕管史诗。
爱神的烦忧“爱罗斯在路旁哭泣,泪水一滴接一滴。
吉波莉达向前问道:
‘是什么事情使你如此悲伤?
我可能够帮助你?’爱罗斯回答道:
‘九位文艺女神,不知来自何方,把我从赫尔康山采回的苹果,几乎一扫而光。
叶芙特尔波飞快抢走十二分之一,爱拉托抢得更多——七个苹果中拿走一个。
八分之一被达利娅抢走,比这多一倍的苹果落入特希霍拉之手。
美利波美娜最是客气,只取走二十分之一。
可又来了克里奥,她的收获比这多四倍。
还有三位女神,个个都不空手:
30个苹果归波利尼娅,120个苹果归乌拉尼娅,300个苹果归卡利奥帕。
我,可怜的爱罗斯,爱罗斯原有多少苹果?还剩50个苹果。’”
这首26行的诗,给出了一道数字挺多的数学题,题目中原有苹果数不知道,经过九位文艺女神的抢劫,爱罗斯只剩下50个苹果,是“知道部分求全体类型”的数学题。
设爱罗斯原有苹果数为x。
依题意,得112x+17x+18x+14x+120x+15x+30+120+300+50=x整理,得143168x+500=x∴x=33600(个)下面的“独眼巨人”中给出了另一种类型的数学题:
“这是一座独眼巨人的铜像,雕塑家技艺高超,铜像中巧设机关:
巨人的手、口和独眼,都连接着大小水管,通过手的水管,三天流满水池;通过独眼的水管——需要一天;从口中吐出的水更快,五分之二天就足够,三处同时放水,水池几时流满?”
设水池的容积为1,三管同开流满水池所需时间为x天,则13x+x+52x=1∴x=623下面是我国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打油诗的意思是,李白的壶里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里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饮酒作诗,每次一次喝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具),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酒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
解这道题最好使用反推法来解:
李白第三次见到花时,将壶中的酒全部喝光了,说明他见到花前,壶内只有一斗酒。进一步推出李白第三次遇到酒店前,壶里有12斗酒,按着这种推算方法,可以算出第二次见到花前,壶里有112斗酒,第二次见到酒店前壶里有112÷2=34斗酒;第一次见到花前壶134里有斗酒,第一次遇到酒店前,壶里有原来壶里有斗酒134÷2=78原来壶里有78斗酒。
4.遗嘱里的在按遗嘱分配遗产的问题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
俄国着名数学家斯特兰诺留勃夫斯基曾提出这样一道分配遗产问题:“父亲在遗嘱里要求把遗产的13分给儿子,25分给女儿;剩余的钱中,2500卢布偿还债务。3000卢布留给母亲,遗产共有多少!子女各分多少!”
设总遗产为x卢布。
则有13x+25x+2500+3000=x解得:x=20625。
儿子分20625×13=6875(卢布),女儿分20625×25=8250(卢布)。
结果是女儿分得最多,得8250卢布,儿子次之,得6875卢布,母亲分得最少,得3000卢布,看来父亲是喜爱自己的女儿。
下面的故事最初在阿拉伯民间流传,后来传到了世界各国,故事说,一位老人养了17只羊,老人去世后在遗嘱中要求将17只羊按比例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给12,二儿子分给13,三儿子分19,在分羊时不充许宰杀羊。
看完父亲的遗嘱,三个儿子犯了愁,17是个质数,它既不能被2整除,也不能被3和9整除,又不许杀羊来分,这可怎么办?
聪明的邻居得到这个消息后,牵着一只羊跑来帮忙,邻居说:“我借给你们一只羊,这样18只羊就好分了。”
老大分18×12=9(只),老二分18×13=6(只),老三分18×19=2(只)。
合在一起是9+6+2=17,正好17只羊,还剩下一只羊,邻居把它牵回去了。
羊被邻居分完了。再深入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遗嘱中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把老人留的羊做为整体1的话,由于12+13+19=1718所以或者是三个儿子不能把全部羊分完,还留下118,哪个儿子也没给1817;或者是要比他所留下的羊再多出一只时,才可以分,聪明的邻居就是根据1718这个分数,又领来一只羊,凑成1818,分去1718,还剩下118只羊,就是他自己的那只羊。
再看一道有关遗嘱的题目:
某人临死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他对妻子说:“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把财产的23给他,如果是女的25,把财产的给她,剩下的给你。”说完就死了。
说也凑巧,他妻子生下的却是一男一女双胞胎,这一下财产将怎样分?
可以按比例来解:
儿子和妻子的分配比例是23∶13=2∶1女儿和妻子的分配比便是25∶35=2∶3。
由此可知女儿、妻子、儿子的分配比例是2∶3∶6,按这个比例分配就合理了。
5.民谣中的在世界各地流传着一些用民谣形式写成的数学题。
美国民谣:
“一个老酒鬼,名叫巴特恩,吃肉片和排骨共用钱九角四分,每块排骨一角一,每片肉价只七分,连排骨带肉片吃了整十块哟,问问你:
吃了几块排骨几片肉,我们的巴特恩?”
可以这样来解算:
假设巴特恩吃的是十片肉片的话,他一共花70分钱,用94分减去70分,得差24分,这24分钱是什么呢!
由于巴特恩吃的不都是肉片,有排骨,而一块排骨比一片肉片贵11-7=4分,这24分是排骨和肉片差价得到的,可以求出巴特恩吃的排骨数:
(94-7×10)÷(11-7)=24÷4=6(块)10-6=4(片)巴特恩吃了六块排,四片肉片。
中国也有类似的民谣:
“一队强盗一队狗,二队并作一队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问有多少强盗多少狗?”
这道题和《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是同一种类型题,只不过,把鸡换成强盗,把兔换成狗就是了,具体算法是(360×4-890)÷(4-2)=275360-275=85强盗有275人,狗有85条。
还有首中国民谣:
“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
究竟有几个老头、几个梨?”
设人数为x,则梨为x+1个,依题意,得:
2x=(x+1)+2,x=3,x+1=4“寒鸦与树枝”是一首俄罗斯的民谣:
“飞来几只寒鸦,落到树枝上停歇。
要是每支树枝上落下一只寒鸦,那么就有一只寒鸦缺少一支树枝;要是每支树枝上落下两只寒鸦,那么就有一支树枝落不上寒鸦。
你说共有几只寒鸦?
你说共有几支树枝?”
可以这样来解:
如果每支树枝上落两只寒鸦,比每支树枝落一只寒鸦共多出2+1=3只寒鸦,而这时每支树枝上所落寒鸦只数的差是2-1=1只。
用多出来的寒鸦数除以每支树枝寒鸦数,就等于树枝数。
因此,(2+1)÷(2-1)
=3÷1=3(支)寒鸦数为3+1=4(只)。
答案是有3支树枝,4只寒鸦。
下面这首民谣也很有趣,是中国民谣:
“牧童王小良,放牧一群羊。
问他羊几只,请你细细想。
头数加只数,只数减头数。
只数乘头数,只数除头数。
四数连加起,正好一百数。”
其实头数和只数是一回事,因此,只数减头数得0,只数除头数得1。这样一来,有:只数×只数+2×只数=99。
使用试验法,可得只数等于9,因为9×9+2×9=99,故羊有9只。
7. 高考数学大题6大题型是什么
高考数学大题6大题型是:
1、三角函数、向量、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画图、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和与差公式。
(2)向量的工具性(平面向量背景)。
(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背景。
(4)综合题、三角题一般用平面向量进行“包装”,讲究知识的交汇性,或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有机融合。
重视三角恒等变换下的性质探究,重视考查图形图像的变换。
2、概率与统计
(1)古典概型。
(2)茎叶图。
(3)直方图。
(4)回归方程。
(5)(理)概率分布、期望、方差、排列组合。概率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考查等可能 性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 式,难度不算很大。
3、立体几何
(1)平行。
(2)垂直。
(3)角
a:异面直线角。
b:(理)二面角、线面角。
(4)利用三视图计算面积与体积。
(5)既可以用传统的几何法,也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等。
4、数列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是考查的热点,数列通项、数列前n项的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文理科的区别较大,理科多出现在压轴题位置的卷型,理科注重数学归纳法。
(3)错位相减法、裂项求和法。
(4)应用题。
5、圆锥曲线(椭圆)与圆
(1)椭圆为主线,强调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突出韦达定理或差值法。
(2)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注重椭圆与圆、椭圆与抛物线等的组合题。
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
(1)函数是该题型的主体:三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复合函数。
(2)函数是考查的核心内容,与导数结合,基本题型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 值(极值),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对参数取值范 围、根的分布的探求,对参数的分 类讨论以及代数推理等等。
(3)利用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性质。
8. 数学客观题是什么题型
数学客观题是选择、判断等等题型,不需要判卷人的主观判断就可以评分。而填空、问答、解方程、作文等题属于主观题,需要判卷人主观判断是不是正确。
客观题分为完成式和选择式两种方式。完成式包括常见的填充、改错等题型;选择式包括常见的选择(单选,多选)、判断、匹配等题型。
由于客观题具有命题的灵活性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的偶然性小以及采分的客观性强和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学校考试和各种校外考试,均广泛地采用了客观性试题,并且所占分数比例,已大大超过主观试题。
9. 数学题有哪些
这就很多了,高中,初中大学都有 你得看你涉及是哪一个模块
10. 数学题是什么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借助语言阐述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前后变化关系)的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题包括:口算题、填空题、判断题、概述题、证明题、计算题、看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