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想什么

数学课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30 20:23:52

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学生从数学课堂学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通过数学的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关注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关于“再创造”,荷兰着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也许有的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学生探索不出来,发现不了怎么办?”,这里就有一个老师的引导作用问题。假如你是“抛一个足球让大家去抢”似的让学生活动和探索,当然很难有所发现。假如你能通过反复研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活动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有人也许又会问:“没有好的问题情境,找不到好的问题情境怎么办?”,在你看来“没有”和“找不到”,并不表示这样的问题情景不存在,只是你找不到而已。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就有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如果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情境素材。

㈡ 上数学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数学课上的感觉,就是听懂一道题,就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而没听懂就是飘在云端上,学神以WIFI的速度听着,学霸以4G学着,学灰以3G懵着,学渣以2G玩着。

㈢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思维的数学意识。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么简单的过程了,新理念要求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学习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大胆主动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这个互动过程中来,只有积极地探索,主动的学习,才能学到数学课堂上的新知识。

二、培养学生数学的推理意识,增强数学推理能力。 严密的推理能力并不能靠向学生输一些法则,让他们死搬硬套的模仿。首先,教师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推理的实质。

三、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主动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最终用于现实。数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并能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体现数学交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形象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符号空间建立起联系时需要交流。

2、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描绘的数学家概念联系起来需要交流。

3、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需要交流。因为解释、推理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公式和原理的理解。

五、培养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和学习目的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3、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

(3)数学课想什么扩展阅读:

数学教育史中曾经存在两种基本倾向:

1、实用主义倾向,把数学看作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课程。

2、形式陶冶的倾向,把数学看作锻炼思维的课程。

这两种基本倾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在现代数学教育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中国的学校数学教学目的是根据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一般地,对数学教学目的的规定,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切实学好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般称为“双基”),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培养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

《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课堂绽放魅力,让学生展现风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思考与实践汇报:兆麟小学农丰小学兰陵小学今天由我们三人汇报的题目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课堂绽放魅力,让学生展现风采》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数学家张景中曾指出:“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但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互支撑,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提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可以说是数学的精髓。下面我们就谈谈数学思想方法。
一、为什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煌精神和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得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2.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需求数学课程标准把“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目标体系。基本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教材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在。
二、课教材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小学数学中最上位的思想就是演绎和归纳,是数学教学的主线。还有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是指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联系的把握。许多数学方法来源于对应思想。比如学生在计算练习时常常有10?20×2?30?40?50?形式出现,这其实就体现了对应的思想。如数轴上的一个点就对应一个数,任何一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相对应的点,一一对应,呈现完美。符号化思想、——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英国着名数学家素曾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化思想即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化的语言去表述研究的对象。符号化思想在整个小学都有较多的渗透,例如:阿拉伯数字:1、2、3、5、6、……+、–、、等运算符号;>、<、=、等表示关系的符号;()、[]等括号;表示数的字母:x、y、z等。字母表示公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S=abS=a²字母表示计量单位符号:m\cm\dm\mm\g\km等。集合思想——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就是集合的思想。如:一年级教材在教孩子认数的时候,用一个圈把一些图画圈在里面,这就是孩子最初所接触到集合雏形,也是第一次对小学生渗透这种集合思想。在以后后的教学中慢慢体现并集、差集、空集等思想。极限思想——我国古代就对极限思想的思考,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就是利用极奶子思想的典型。极限思想是研究变量在无限变化中的变化趋势的思想,运用这一思想,人们的思维可以从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从具体到抽象升华。统计思想——小学数学中的统计思想主要体现在: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学生在会整理、制表、作图的同时要能从数据、图表中发现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得出相关的结论。、假设思想——是先对题目标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数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找到解题途径。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行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这种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转化思想——是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
分类思想——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帮助分析数量关系。代换思想——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可逆相思——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的方法,有时可以代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还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化归思想方法——把有可能解决或示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以便解决可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
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的量为突破口,往往问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等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下面我们就结合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与大家一起交流。三、让课堂彰显思想的魅力首先说说备课: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明确目标、设计预案,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课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适合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应只见直接写在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设计数学活动落实在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其实,每册教材都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我们每册选取有代表性的单元。这相对所有教学内容只是冰山一角。为此,我在研读教材时,常常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唤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依据教材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我自己做到胸有成竹,方能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2上课: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上的点化。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大智慧,也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可据其不同特点,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以下面三种课型为例。①新授课: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形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在《三角形分类》一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三角形学具先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从关注三角形的角与边的特征入手,借助学具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分一分、想一想,寻找特征、抽象共性,在比较中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三角形归为一类,在分类中抽象出图形的共同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经历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渗透了分类、集合的思想,丰富了分类活动的经验,形成分类的基本策略,发展了归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直到解决,需要具体的数学知识,但的是依靠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要精心挖掘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植树问题”时,首先呈现:在一条100米长的路的一侧,如果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能种几棵?面对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种50棵,有的说种51棵。到底有几棵?我们能否从“种2、3棵……”出发,先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呢?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陷入了沉思。如果把你们的一只手5指叉开看作5棵树,每两棵树之间就有一个“间隔”(板书),一共有几个间隔?学生若有所思地回答是4个。如果种6棵、7棵……,棵数与间隔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呢?于是我启发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议一议,发现了在两端都种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间隔数+1),顺利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然后又将问题改为“只种一端、两端不种时分别种几棵”,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兴趣盎然地找到了答案。以上问题解决过程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策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退到简单问题,然后从简单问题的研究中找到规律,最终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这样的解题活动,渗透了探索归纳、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对数学问题的设计应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加以考虑,尽量安排一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体验的问题,并注意在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深化对解题方法的认识。②练习课:经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等需要适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课的练习不同于新授课的练习,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习题侧重于知识方面;而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在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意识,在练习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有具体知识、技能训练的要求,而且要有明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例如在《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中,学生在完成想一想、算一算的练习中,先让学生计算,再通过交流自己的算法,以“7×6+6”为例,借助图片用课件演示来理解式子的意义,运用数形结合启发将式子转化为8×6来计算,渗透变换的思想,懂得两个式子形式虽不同,表示的意义以及结果是相同的。又如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格子,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怎样将图形转化成同第一个图形那样的图形,可以直接用口诀计算?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转化成长方形后分别用6×3、4×3来计算,从而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咱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思想和方法以及解题的策略”,因此我们要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从中寻找共性,呈现给孩子最有价值、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想方法。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看谁算得巧”一课时,学生计算“1100÷25”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竖式计算②1100÷25=(1100×4)÷(25×4)③1100÷25=1100÷5÷5④1100÷25=11×(100÷25)⑤1100÷25=1100÷100×4⑥1100÷25=1000÷25+100÷25。在学生陈述了各自的运算依据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方法的异同,结果发现方法①是通法,方法②——⑥是巧法。方法②——⑥虽各有千秋,方法③、④、⑥运用了数的分拆,方法②属等值变换,方法⑤类似于估算中的“补偿”策略,但殊途同归,都是抓住数据特点,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转化为容易计算的问题。学生对各种方法的评价与反思,就是去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把握。
新课程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经历算法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算法的归纳与优化,深究背后的数学思想,最终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③复习课:学会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学生基本认识了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的复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数学知识中,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它却无法像数学知识那样编为章节来教学,而是渗透于全部的小学数学知识中。不同章节的数学知识往往蕴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时在一章或一单元的教学中,又涉及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上复习课前,教师要能总体把握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明确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做到“瞻前顾后”,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复习时,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外,还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概括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及其运用等予以点拨,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表现出一定的递进性。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和知识运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等,及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与提炼,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让学生写出各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提问: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每位同学选择1~2种图形,利用学具演示推导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之后我又指出:你能将这些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吗?当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后(如下图),再次引导学生将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如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推导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提炼概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们应用割补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来拼合或把一个图形割补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经过系列概括提炼,学生得出其中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还特别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运用。因为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将懂得怎样去思考,真正实现质的“飞跃”。(3)作业: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作业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条途径。把作业设计好,设计一些蕴含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采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有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一举两得。为此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在学生作业后,要不失时机地恰当地点评,让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知识、习得解题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悟出其中的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再如一位六年级老师布置了下面这道课后思考题。在作业讲评中,教师不仅要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算的?是怎么想的?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结合上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的思想与方法:类比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极限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4)课外: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学校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年段里开设有关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讲座,如果平时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滴渗透是“美味点心”的话,那么专题讲座对学生来说就是“丰盛大餐”了,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定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数学智力竞赛,不但激发优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考察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况;学生编数学小报、出板报等活动,可以增长学生见识,了解较多相关知识。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使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学与用中提升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想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