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教孩子数学入门
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过游戏进行数学启蒙。
游戏场景学数学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最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因为游戏能对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执行能力和策略意识进行综合锻炼。
游戏都有规则,小朋友要听懂规则、服从规则,同时又要达到目的;当规则变化的时候,他们也要跟着变化自己的策略。这个过程,不是记住知识点就够的,它其实锻炼了小朋友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
2、通过绘本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的,这种启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数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吸收知识。绘本整个看下来,一点都不枯燥!听着像天书一样的数学知识,在绘本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依据。
以场景式代入的方式让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从故事里发掘数学问题,进行解剖和分析。
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是要体会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毕竟知识是固定的,而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具价值的。
3、看动画片进行思维启蒙。
儿童动画系列,片中小人物热爱数学,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内容充满互动,帮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孩子能掌握对数字的认识、数学的技巧,同时发展孩子的思考性。
当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提高智力。
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基础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家长要注意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都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意思的小计算,这些小计算会让孩子渐渐地习惯上数学学习。
提高孩子的智力。在孩子玩的玩具中,以及孩子玩的游戏中,家长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数学教育,这些数学教育会让孩子的智力得到提升,这也就是所谓的给孩子益智,所以,家长要注意抓住每次机会。
⑵ 幼儿的数学怎么教
链接:
《巧虎快乐数学》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来教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当然还是由我们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个人感觉《巧虎快乐数学》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赞的,让小朋友们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数学知识,在学习这方面,巧虎的好点子确实值得赞扬。不管是《巧虎英语学习版》还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学汉字》,这些学习的资源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的学习压力,相反,会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或许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处吧。
⑶ 如何教幼儿园孩子学习数学呢
一,寓教于乐
如何教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数学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只是保持三分钟热度。想要让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想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断地学数学,家长一定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比如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数学类益智游戏。孩子对于游戏的好奇心,显然比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更重。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做数学类益智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相信很多孩子也更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四,给孩子观看数学类动画片
家长可以给孩子观看一些数学类动画片。读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片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能什么动画片都给他们看。一些动画片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些合适他们的动画片,比如数学类益智动画片,语文类益智动画片。这些动画片都是适合孩子看的,如果想要教会孩子学习数学,那么,家长就要有意识的给孩子找一些数学类的动画片,孩子看动画片非常有热情,如果动画片里面在有一些数学知识,那么相信孩子接收知识也会更快一些,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放一些数学类益智类动画片。
⑷ 怎样教幼儿数学入门
循序渐进,建立科学的数学思维:
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幼儿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五六岁的小朋友虽然对抽象数字产生了兴趣,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纯粹抽象的状态。所以,在面对“数字”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唯一一个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就是:用实物和数字进行匹配,通过感官,由“量”的实际体验,过渡到“数”的抽象认识。
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进入加减乘除,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通过实际物品,了解多和少、大和小,再过渡到具体实物和抽象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
一个苹果,两个苹果。
让孩子认识到,一个苹果比两个苹果少;两个苹果比三个苹果多。从而明白多、少的概念。
幼儿数学入门启蒙方法:
一般来说,孩子的数字敏感期是在2-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数字启蒙教育,帮助孩子打好数学思维基础,孩子的未来的学习会更顺畅,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数数:从开始的单纯数数,一般这个阶段只是单纯的学会数数。
2、数字:开始对数字感兴趣,尝试去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写数字。
3、数量:开始对数与量感兴趣,学会计算,学会数与量的搭配。
走完这三个阶段,孩子才算是真正的走向数学,学会用数字去认识身边的世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过程一定不要图快,也不要图多,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比如先教孩子学会3以内的数字,在逐步提升,让孩子学会5以内的数字,而且建议是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利用孩子喜欢或熟悉的事物,比如玩具、食物、水果等。
⑸ 怎样教孩子学数学
儿童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教授方法十分重要。 由于儿童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父母在教儿童学数学的方法要生动、有趣和形象化,把孩子所看、所听联系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最简单最形象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学好数学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的重要。那么怎么教儿童学数学呢?教儿童学数学的几个重要的方法有:
1、教孩子要有耐心,从易到难:大部分的父母都属于急于求成,总是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识,不要着急,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慢慢地加深难度。
2、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对数学基础有了广泛的应用,就不再老是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而是可以学习一些可以实际应用的。父母可以培养小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从中可以理解数学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3、可以让孩子从形状入手学习数学: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会画圆、正方形、长方形。父母可以让孩子涂色,看哪个图形涂色时间长,也可以用报纸来演示,折一次,减小一半的面积,再折一次,又减少一半,这都属于基本平面图形的学习。
4、父母在教孩子数学的过程中用形象的图片表示:孩子一般对图画是非常感兴趣的,用形象的图片,例如一些小兔子或者是苹果来形象地表示数字,通过这些来练习数学。
5、帮助孩子建立错题本:这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手段。给孩子买上一个小本子,专门让孩子把平时做作业包括考试时出现的错题,在错题本子上做出订正与总结。在复习阶段让孩子再翻看一下错题本子上的错题,那么孩子就能明白什么地方需要特别留心,这时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能用到数学知识的,都可以让孩子动动脑筋帮助解决一下。总的来说,孩子学好数学必须要坚持。每天学的新内容,到第二天要及时复习。这样循序渐进,学数学就会既轻松又高效。
⑹ 怎么教幼儿10以内数学
方法如下: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往后数,从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⑺ 幼儿园中班数学怎么教
幼儿园中班数学要怎么教呢以下几点:
1、中班的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掌握十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了解基本的数学图形,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过歌谣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幼儿园学习数学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幼儿要保持耐心,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来调整学习数学的内容和进度。
一、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在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幼儿学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玩中学中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就能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幼儿在学习数字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儿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物体才能确定是几,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几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概念时,数的实际意义比 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确实符合数学规律。
如为幼儿设计几组数量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画面生动的动物,我先让小朋友点数每组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哪群小动物和哪群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群小动物不一样多?”
这样幼儿的感知过程就很明显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这种观察的基础上。
很顺利地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不对应比较,并得出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鸡和兔,鸟和狗,狗和兔,鸟 和兔不一样多的结论。这些结论体现了幼儿真正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玩中动培养记忆力是幼儿学数学的关键。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教师的启导下,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幼儿的随意识记忆也会逐渐发展。教幼儿学数,培养幼儿记忆力极为关键。
在兴趣中,玩中动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又由于幼儿学数,体验数概念内涵离不开对材料的直接操作。
于是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 在中班中很多孩子对数学中的基数和数序混为一谈,特别对数序要了解不够深刻,为了让孩子能又快又好地区分说出第一、第二、第三……这些数序和基数几,我让孩子在玩中动,使孩子记得快而牢。
⑻ 大班小朋友数学怎么教
首先,从小就得教小孩数数,这个非常重要。然后,等到孩子从1能数到10的时候,可以教他数实物。比如屋子里的凳子,桌子上的苹果、老师给的糖果。然后等孩子回到家,数家里几口人、做了几道菜,到了超市买东西买了几个,只要有机会就让他数,不要显麻烦。只有应用到实物当中,小孩才会对数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先从简单的弄始教给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实物,比如1+1就可以拿1个苹果加1个苹果,1个苹果加2个苹果,慢慢让孩子对数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学校里没有实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来算。
要先教孩子数实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对数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实物让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会依赖手指,而不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10以内的加减相关口诀:
一、10以内加法口诀
1+1=2
2+1=3,1+2= =3
3+1=4,2+2=4,1+3=4
4+1=5,3+2=5,2+3=5,1+4=5
5+1=6,4+2=6,3+3=6,2+4=6,1+5=6
6+1=7,5+2=7,4+3=7,3+4=7,2+5=7,1+6=7
7+1=8,6+2=8,5+3=8,4+4=8,3+5=8,2+6=8,1+7=8
8+1=9,7+2=9,6+3=9,5+4=9,4+5=9,3+6=9,2+7=9,1+8=9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二、10以内减法口诀
2-1=1
3-1=2,3-2=1
4-1=3,4-2=2,4-3=1
5-1=4,5-2=3,5-3=2,5-4=1
6-1=5,6-2=4,6-3=3,6-4=2,6-5=1
7-1=6,7-2=5,7-3=4,7-4=3,7-5=2,7-6=1
8-1=7,8-2=6,8-3=5,8-4=4,8-5=3,8-6=2,8-7=1
9-1=8,9-2=7,9-3=6,9-4=5,9-5=4,9-6=3,9-7=2,9-8=1
10-1=9,10- 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
⑼ 幼儿数学应该怎么教呢
数感的培养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觉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兴趣去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去进行实践,让孩子在公园里数五百棵树,感受五百棵树所占面积有多大。每天生活中让他去学习认知这些数字,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也同时活跃了他的思维。数学,讲究的是一种思维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热爱以及数感、图形感初步培养。也可以做个数学标本书,拍照形式专门搜集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甚至数数,不厌其烦的数数,可以在家里数葡萄粒、樱桃,以便于分享给家人,或者数路灯、计算自己要走多久,数自己走了多少步才到路口等等,这种重复数数的技能,慢慢的给孩子计算
⑽ 怎样教孩子学数学入门
数与物品的对应。如一堆是3个,一堆是5个,给二个3和5的卡片,让孩子在数完后放对位置,判断是否会了,数与物品的对应或称物品与数的对应是为下一步教加减法做准备工作。
数的组成和分解:正常情况下应先教数的组成、分解,再教加减法,这也是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还是举例5,先拿出5个物品,告诉孩子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组成也是这样。
(10)小孩数学怎么教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要重视数学本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中。
所谓掌握入手点,就是要掌握基本思想方法,通过分析其本质特征,熟练掌握其适应范围,掌握基本问题的基本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