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包括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⑵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在多复变函数论有原创性贡献,算出了典型域的几种核,例如柯西核,泊松核等。数论上写了堆垒素书论,这主要是哈代,维诺格拉朵夫的一些论文的化简和整理。矩阵几何主要是熟能生巧的技巧性的小文章。没有原创性的概念和定理。当时数学文章期刊进来中国,大家都看不懂,华看懂了,并且改进了主要结果,或者推广一下。他的大部分文章都在推广或者化简别人的工作。还写了几本科普书。知识面确实比较广,对别人的东西搞得比较熟练,有自己的技巧。可以没有原创性的思想性的东西,也没有开创任何新的领域。这一点上比不上陈省身。
查看全部2个回答
突破底线狂欢购_网络文库会员买一年...
网络文库全能会员震撼来袭,买一年送半年!爱奇艺...
wk..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
⑶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有哪些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就是华罗庚开创的,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很早就养成了喜爱思考和不迷信权威的习惯。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也会引发他的思考。那时候他手边没有什么书,只有一本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就“啃”这几本书。因为坚持自修的关系,他对中学、大学数学的知识都进行了研究。他对初等数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为他日后在数学的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奠定了基础。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上世纪40年代,他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着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⑷ 华罗庚一个数学不及格的人,他为什么就成为了数学家
对华罗庚很多人提起他就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在学生时代的他数学不及格之后反而成了数学家。只是改变命运,他用知识改变了贫困的命运,迎来另一个世界。他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值得后人学习,在我们看到天才的时候不应该只是看他的成就,别人背后的努力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付出是与收获成正比,而成功的原因也不全是天赋,它需要后天的加强不然再好的天赋也是浪费。
⑸ 华罗庚是怎样在数学方面取得成就的
华罗庚1910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他的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生意并不好,一家人艰难度日,勉强供华罗庚上学读书。华罗庚自幼酷爱数学,他在金坛中学上学时,遇上了—位独具慧眼的数学教师王维克,王老师发现了华罗庚很有数学天赋,于是对他格外精心培养,他借给华罗庚很多的数学书籍,课余还经常对他单独辅导,使华罗庚在数学上进步很大。
1925年华罗庚中学毕业后,由于父亲无力供他上大学,就考取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他的父亲千方百计地凑了点钱把华罗庚送到了学校,但是华罗庚并不能适应这里的教育,有一天上课时一位老师将刚刚看完的作业放在讲课桌上,就声色俱厉地喊道:
“华罗庚!这么简单的题你为什么没做对?”
华罗庚看着满脸怒气的老师站起来说:“老师,我没有做错题,我这样做是有理由的。”
“还有理由?”老师更来气了,冲他摆摆手说:“那你上来给我讲讲。”
于是华罗庚走上了讲台,他拿起粉笔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又转过身对着同学们讲了讲他的解题思路,他讲完后同学们都小声嚷起来:
“他做的没有错。他的方法很好,一定是老师看错了。”
满脸怒气的老师一时下不了台,他很恼火地看着华罗庚,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他训了一刻多钟,这让华罗庚对学校的教育十分不满。再加上后来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钱交学费,于是上了一年学后华罗庚就退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华罗庚回到家里后就帮助照料店里的生意。
虽然不再上学了,华罗庚依然没有停止对数学的钻研。他经常站在柜台边,一边卖东西算帐,一边翻看着数学书,不时还演算起来,有时遇到难题,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钻研。由于他经常心不在焉,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差。一次,一位顾客来买毛巾,问道:多少钱一条?
“26867。”华罗庚看也不看随口就把刚才演出的一个得数说了出来。
顾客一听莫名其妙,扭头就走了。
在一旁的父亲看在眼里,火冒三丈,抢过来就要把华罗庚手中的数学书和演算题的纸给烧掉。他认为儿子是让这些东西给弄傻了。
华罗庚18岁的时候,由于生活艰难和饮食不良,他不幸染上了流行的伤寒病,虽然后来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来,可是他的左腿关节变形,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认识他的人看到他一瘸一拐地走在路上,都不禁为他的遭遇叹息。可是华罗庚却十分坚定地想:既然不能干别的工作,那么我还是钻研数学吧,这一行不需要什么设备,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就够了。
此后华罗庚全身心地投入了数学,他节衣缩食省钱订份《科学》杂志,又买了很多的数学书籍,坚持学数学,同时他开始写一些有关数学的文章,投到杂志上。尽管刚开始有很多文章退了回来,但他没有灰心,依然继续写着。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对一位数学教授的理论进行了质疑,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当他得知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年仅19岁的失学青年时,震惊不已地说:“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1931年,华罗庚在熊庆来的安排下到了清华,在数学系当了一名助理员。他平时的工作只是整理图书,收发文件。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听课和学习数学。在熊庆来的悉心指导下,华罗庚进步很快,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拼命地学习,只用一年半就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德语、法语。他寄出了3篇论文,都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了。在当时,大学的教授都很难在国际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于是清华大学决定聘请华罗庚做教师,就这样,一个年仅24岁,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进入了清华大学教师行列。
后来,在熊庆来的帮助下,华罗庚获得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的机会。他在那里刻苦学习,在博采世界诸家成果的同时,他一连写出了18篇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华罗庚的论文在当时数学领域一些悬而未决的难题上连连取得了突破,使当时世界级的数学权威们都赞叹不已。
1950年,华罗庚回国后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授,虽然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家7口人挤在两间小旧房子里。但是他还是在昏暗的小油灯下,先后写出20多篇数学论文,还完成了他的一系列学术着作。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华罗庚写下这样的几句话: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也可以看做是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饮誉世界的数学大师的成长秘诀吧。
⑹ 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和工作的华罗庚,到底有多伟大
一、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生于1910年11月12日,卒于1985年6月12日,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二、华罗庚伟大之处,现举几个实际例子证明
1、在抗日年代华罗庚能破解日军电报密码。在战争年代我军截获日军电报,如果不把这些密码解开,也就不能得到信息,华罗庚利用了一晚就破译了,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很多年轻人学习之风浮躁,不愿意踏踏实实学习,总是偷奸耍滑,走学习捷径,这样只会取得暂时成功不会长久,我们就要像华罗庚一样严谨治学、努力钻研、不断探索,学到真本领。
总之,华罗庚是一位伟大科学家,他用一生书写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深深怀念这位科学家。
⑺ 你觉得数学家华罗庚人怎么样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着:《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着)、《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着)、《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着)、《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着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着作选集》。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⑻ 华罗庚有多厉害破译专家几个月破译不了的日军密码,后来怎样
华罗庚是我们国家的着名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他取得了令人为之折服的耀眼成果。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华罗庚一生挚爱我们的祖国,虽然在1936年,他曾经前往剑桥大学学习,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华罗庚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过安稳的日子,而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来。
抗战时期,华罗庚一直在西南联大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1945年结束。
等他洗漱完毕,他将一叠稿纸递给了工作人员,告诉他任务已经完成,请他将稿纸交给俞大维。而自己呢,则是太累了,需要立即休息。俞大维原先是在哈佛大学学习过哲学与数学,所以拿到稿纸之后,他很快就明白了华罗庚的计算方式。通过华罗庚的计算,所有的电文都被翻译了过来。
原来,日军是准备在昆明发动一次轰炸计划,华罗庚的破译密码使得组织提前做好了防控工作,减少了大量的损失。华罗庚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用自己的专业,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⑼ 如何评价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对华罗庚的评价,我想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一定是持赞美和崇拜的态度。也有很多人只是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家,关于他做出的一些贡献以及家庭背景等都不了解。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和国际数学大师,不仅在国内闻名遐迩,其名字和在数学上的贡献在国外也是声名大噪的。他也是中国解析数论,几何学的创始人。在函数方面的研究贡献也是属于开拓者的级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作为当代享誉全球的数学家,一生都致力于在数学领域尽心竭力的探索着。有着作为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和素质。他也非常爱惜人才,对于一些杂数学上有造诣的人才,他都努力培育他们,希望他们能有有所成就,将来报效祖国。就像华罗庚的恩师熊庆来一样,可他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美国着名数学家曾经说过:华罗庚很有资格成为全世界所有科学院的院士。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华罗庚在国际的地位之高。还有人说:华罗庚造就了中国数学的辉煌。在探索数学海洋的道路上,华罗庚可谓是呕心沥血。
从社会对华罗庚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华罗庚是怎样把自己的热情和责任感应用于数学领域的,他为数学事业贡献了他的一生,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⑽ 华罗庚算是数学伟人吗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着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30]
美国着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着名科学院的院士”。
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需要并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吴耀祖:“华先生天赋丰厚,多才好学,学通中外,史汇古今,见识渊博,论着充栋。他的生平工作和贡献,比比显示于他经历步过的广泛数学领域中,皆于可深入处即深入探隽,可浅出的即浅明清澈,能推广的即面面推广,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