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如何写
日记:记下这一天所发生的开心或不开心事情。
数学日记:记下这一天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日记,一定要求实。
所以数学日记,也要求实哦。
综上所述,建议你的数学日记可写如下几点:
1、记下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2、记下今天没掌握的知识
3、确立自己今后对没掌握知识的攻克计划
4、并做好自己以后对数学学习的长远计划
首先写今天遇到了些啥事情,胡乱编个跟数学有关的,然后说你想啊想(插废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什么的),然后说还是没明白,在说被旁人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终于想到了。最后吹原来数学是这么有用的,就在我们身边。......
最好写一些生活中自己经历或发现的与六年级相关的数学知识。
给你几个例子:
数学日记1
今天上午,我正在为数学日记写些什么而烦恼。在网络的知道上闲逛,希望能碰到些启发。突然,知道上的一道题目和题目的分析与解答吸引了我:
“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我没多看分析,对着这道题便琢磨开了,咦?圆锥体的面积我没学过怎么计算啊。那这道题我有怎么解呢?我叹了口气,准备继续看完分析,刻我转念又想,这个暑假过了我不久是六年级了吗?若是连这道课课通上的题都不会做。我还算是什么奥数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实了吗?对,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来。
按照往常我在这种题面前一定是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模型,可是,对于这道题我却格外谨慎,生怕有个闪失。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圆锥的透视效果。定睛一看,咦?这个图形如果是平面图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样了吗,那这个圆锥的立方面积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面积的2分之1了吗?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来圆锥体的面积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圆锥体的高,和底面积不就可以求出了吗?再回到这道题上,它的条件里告诉了你底的半径,就等于告诉了底面积,它说高和底半径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径的长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径×3÷2=高。这么说来,高就是12分米,底面积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圆锥体面积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长吁了一口气,通过这道题,我也发现了,其实数学中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就像圆锥体面积和是三角形面积一样。其实并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计算公式,只要可以融会贯通,一样可以解题。
数学日记2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数学日记3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数学日记4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6
8月6日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7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数学日记9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
数学日记10
在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学过许多科目,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我最喜欢的科目还是数学。度过了一个暑假,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个学期,我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因为,我们即将毕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班里的尖子生,都想考上一个重点中学。然而,在大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时,总是以数学为主,所以,我们必须再多做一些数学题。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在数学比赛中拿到名次,回报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
2. 200字以内的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
月日 星期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全校去秋游,我买了非常多的零食,我这次带去的零食被我和XXX还有几个同学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条益达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们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被我们吃了4颗糖。
今天可真开心啊!
数学日记
月日 天气:阴 星期 心情:开心
明天,我们全校就要去秋游了,我在晚上去胜佳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我买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馒头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3. 六年级数学日记(作文格式)怎么写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它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数学,因为它可以解决生活很多问题。在我妹妹过生日的时候,就用到了它。星期天中午,我妹妹过十岁生日,来到酒店里,只见有很多人。她请了六个同学、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一共十个人。我们十个人独自在一个包间里,蛋糕上来了,妹妹不知道如何分才公平,因为她担心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大家会生气
这时,我提议:“我们一共十个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十份,每人分得的蛋糕占总蛋糕的十分之一,这样就公平了。”
“行是行,但是万一每人十分之一不够吃,那怎么办?”
“那就用另外一种方法,每人按自己的食量,能吃多少就切多少,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异议了。”
就这样我们分起了蛋糕,我们吃着蛋糕,心里十分开心。生日聚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中。
生日聚会让我知道了数学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展现自我的能力
4. 数学日记开头怎么写六年级
星期六那天我们开始搬家,早晨一起来,我们就换上衣服开始搬,开始忙活。
妈妈把我和爸爸叫到厨房,说搬完家晚上吃饺子,还要在饺子上包上硬币、辣椒、花生……吃到硬币,搬家后的一年到头都会起财运的;吃到辣椒,搬到新家后的一年都会精气十足的;吃到花生,搬家后的一年里一定会稳稳当当的……大家都知道这是迷信,但是,大家只图一乐嘛!
到了晚上——"煮饺子喽!"妈妈喊了一声,我以飞快的速度冲进厨房,睁着眼问妈妈:"妈妈你一共煮了多少个饺子呀?"妈妈说:"素馅的有50个,肉馅的占素馅的80%,你说,一共有多少个饺子呀?""50的80%就是40个,40加50就是90个,妈妈一共包了90个饺子。""对了。"妈妈一边煮一边表扬我。
吃完饺子我数了一下,我吃出5个硬币、6个花生;妈妈吃出5个花生、3个、硬币1个辣椒;爸爸吃出了9个硬币、9个花生、3个辣椒。我问妈妈:"妈妈,你知道我吃的饺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吗?""当然知道了,你吃了11个,共90个,用11除以90,不就是90分之11嘛。"妈妈满怀信心地说。接着我又问爸爸:"你吃的硬币占我的百分之几呀?"爸爸不假思索地说:"我比你多吃4个硬币,用4除以5,不就是80%吗?"看来,我们家的人都还蛮聪明的嘛!
吃完饭后,爸爸陪我做应用题,'去奶奶家要做公共汽车,车上一共有9人,再加上爸爸、妈妈和我,一共是12人。过了一站,上来2人,下去3人;第二站,上来1人,没有人下去;第三站,没有人上来,下去2人;第四站,上来3人,下去1人;到了最后一站,上来1人,下去4人,其中包括爸爸、妈妈和我,请你算算车上还有多少人?'我的解答是:12+2-3+1-2+3-1+1-4=9人,你答对了吗?
奶奶家住在楼房里,住在上一层,上一层,再上一层又上一层,下一层又下一层,上一层又上一层,再上一层有下一层,再下一层又下一层,请问奶奶住在哪一层?'你答对了吗?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同样,数学也是非常奥秘的,等待我们去探求、思考,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解题的方法,为未来地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一会要好好学习,争取在数学比赛中拿到一个好的名次回报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
5. 六年级如何写好数学日记作文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6. 五篇六年级数学日记(400-450字)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某某,跟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呀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7. 六年级数学日记100字
数学日记100字
10月1日是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05年10月1日,2005-1949=56,中国已经56岁生日了。
国庆节,爸爸妈妈带我和贝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庆玩。一共去了3辆车,第一辆车有4个人,第二辆车坐了3个人,第三辆车坐了5个人,1+1+1=3,一共有3辆车。4+3+5=12,一共有12个人。早上9点,我们从广州出发,因为塞车,到肇庆已经下午13点了,13-9=4,我们一路用了4个小时。
数学可真有意思,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日记100字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平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小学生数学日记100字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评语: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说明你听课很认真,继续努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100字
今天家里包饺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算出共有有多少个饺子,我列竖式3×68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铰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34只饺子。
原来,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呀。
一年级数学日记100字
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馆去看贝壳展。这里的贝壳真美丽,多的数不清。
有最珍贵的贝壳-黄金宝螺,有最古老的鹦鹉螺,有非常艳丽的万宝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看完展览我才知道全世界贝类约有12万种类之多。形状就多达10多万种。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长,大的长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
你们说贝类是不是令人称奇?你们也来看看吧!跟我一样和贝壳照张相吧!
8. 怎样写数学日记六年级
首先写今天遇到了些啥事情,胡乱编个跟数学有关的,然后说你想啊想(插废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什么的),然后说还是没明白,在说被旁人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终于想到了。最后吹原来数学是这么有用的,就在我们身边。
最好写一些生活中自己经历或发现的与六年级相关的数学知识。给你几个例子:
数学日记1
今天上午,我正在为数学日记写些什么而烦恼。在网络的知道上闲逛,希望能碰到些启发。突然,知道上的一道题目和题目的分析与解答吸引了我:“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没多看分析,对着这道题便琢磨开了,咦?圆锥体的面积我没学过怎么计算啊。那这道题我有怎么解呢?我叹了口气,准备继续看完分析,刻我转念又想,这个暑假过了我不久是六年级了吗?若是连这道课课通上的题都不会做。我还算是什么奥数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实了吗?对,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来。
9. 数学日记六年级500字
1、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2、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3、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在有些数学问题上,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在昨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颇有趣的数学题:有一池荷花,生长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长满半个池塘的时候是第几天?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思考的话,我们应该从条件出发,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结论.可是在这道题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这句话.于是,我就从后往前推:长满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长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时候就长了半池。本来是日增一倍,现在便成了日减一倍,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这样的思路,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得解。
4、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PS:我六年级的时候写过很多,不过有些都找不到了。
LZ看看有没有您想要的,满意望采纳,如果没有,请追问。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