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
1、先利用时钟来学加法: 在开始的阶段,宝宝并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须利用时钟来教孩子学习加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个数字的概念,还能学习认表。
2、学习加减法“从口开始”: 书面算式包含很多对于宝宝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符号,如果一开始就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推给宝宝,将会增加他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厌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语气来进行,让宝宝觉得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幼儿园正确教算术方法:
右手代表个位数,左手代表十位数,下面介绍具体方法:将10以内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并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成一个数。在这基础上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和自编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实践证明,只有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增强幼儿学算术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将学到的计算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初步的基础。
2. 怎么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1、采用画图的方法学习:可以事先画一些小动物,亦或是孩子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水果之类。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图片:事先准备一些漂亮的,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电器等图片,陪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3、采用画树棍的方法进行学习:事先拿笔在纸上画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树棍形状,使之看起来清晰明了。这样孩子也比较容易听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进行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数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数数。比如:需要计算9+8是多少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心里记住9,然后伸出双手,数够8个手指头,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5、练习采用进位的方法:让孩子做算式的时候。学习和掌握使用10进1的方法进行学习。换句话来说就是凑10的方法。
3. 幼儿园启蒙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3)小孩数学加减法怎么教扩展阅读: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4. 教小孩数学加减法技巧
1、由简单到困难
学习加减法应该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来,比如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12就是由1个十和一个2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根据这些就写出算式
10+1=11
10+2=12 ……
10+10=20
减法:
11-1=10
11-10=1
12-2=10
12=10=2……
这样的算式写的多了,孩子直接印在脑子里,张口就会说出来了。
2、用画画的方法学习
可以将加减法转变成为画画的方法,如果宝宝对画画感兴趣,可以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学习加减法,这样直观的看出加减法到底应该如何计算。比如:画两只小鸭子,然后画十个鸭蛋,如果鸭蛋被大灰狼偷走了4个,还有几个呢?
当然,也可以参照上图,用游戏的方式带娃学习数学,其实,学数学主要是锻炼数学思维,学会算数是其次的。
3、大数记心里,小数来加减
加法:让宝宝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加。所比如说10加2等于多少?首先就应该把10记在心里面,然后再往上数两个数十一十二,得出的结果就是12。
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比如8-3等于多少,让宝宝把3记在心里面,然后再往下数三个数,7、6、5,然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5。
除了这些练习方法之外,家长还一定要每天让宝宝练习几道加减法的算数题,注意不能够让小孩子老是用手指,要让宝宝养成心算和口算的习惯。
4、趁热打铁,别吝啬夸奖
当宝宝开始学会了加减法的一些窍门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不管了,一定要趁热打铁,经常提问。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要向孩子提问,并且提问的加减法由简到难,语速也要给孩子一点紧迫感,这样不但锻炼孩子的加减法,还可以锻炼他的思维效率。
如果他们能够快速准确的将答案说出来,爸爸妈妈记得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表扬一下自己的娃,例如:算的真棒!恭喜你,回答正确,100分。这些话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5. 幼儿园启蒙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兴趣培养:
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6. 怎样教孩子数学加减法
事实上,在幼儿数学启蒙早期,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概念。所以,在学习加减法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对数的组成的学习,避免孩子直接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
数的组成是指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数的组成包含着分解和合成2个方面。
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5岁以后,可以尝试让孩子学习数的组成(又称数的分合),到大班以后,孩子基本可以掌握1-10以内数的分合,以及加减法。
那么,在孩子学习数的组成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1、从较小的数字入手,让孩子认识组成号,体会组成的含义。
取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同时,写出数字4分成1和3的组合式,接着,告诉孩子,分开的两条线"∧"就是"分"的意思,这是指4可以分成1和3。
然后再把桃子合并放在一个盘子里,写出1和3合成4的组合式,告诉孩子,符号"∨"就是"合"的意思,这是指1和3合起来是4。
2、 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实物
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首先可以验证已知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反复的操作和练习,加深对分、合意义的理解。
除了分桃子,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更容易操作的实物,比如说分扣子、分雪花片、分卡通玩具等等。
3、 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分合方法
当孩子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一个数的一种分合方式时,尝试引导孩子发现其他分合方式。比如说:将4个西瓜分到2个竹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4既可以分成1和3,也可以分成2和2;3和1,同时,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也可以把西瓜换成更容易操作的实物,比如积木、豆子、小棍等等,让孩子实际操作,理解不同的分法。
4、 引导孩子发现数组成中的等量、互补和互换关系。
在孩子能够完成一个数的所有分合式的时候,将各种的分合集中归纳起来。通过不同的书写方式,让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数字5的分合。
通过让孩子填写或者自己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分合式,让孩子总结出分合规律。
√ 一个数可以分成2个部分,2个部分数合起来等于整数,这是分合中的等量关系。
√ 1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一边部分数是顺序排列,一边部分数是倒叙排列,同时,1个部分数多1(+1),另一个部分数少1(-1),而总数不变,这是分合中的互补关系。
√ 在数的分合式中,将2个部分数位置互换,分合式依然成立。这是分合式中的互换关系。
通过学习数的分合,让孩子理解一个整数分成两个部分以后,包含以上三种关系。
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从实物分合再慢慢过渡到数字分合,从数的分合过程体会数的组成。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数字的组成和联系。
数的组成式加减法运算的基础,通过实物练习数的组成,给孩子具体直观的感受,也有助于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概念,为加减法的引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7. 幼儿园大班加减法怎么教孩子易掌握
一、教幼儿园孩子学习加减法的方法
1、让孩子能够从小得多锻炼,能够学会数数,在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前提的条件,让宝宝熟练地能够从一数到100,从某个数开始继续的数下去,然后再倒数回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2、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同现实结合起来,或者是在玩耍一起吃东西的时候去进行引导,让孩子对数学有一个敏感度,能够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家里玩耍的时候,要让孩子注意到房间的不同的玩具,告诉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形状。
3、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能够从数学游戏当中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堆积木或者是玩儿积木的时候,对数字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让孩子能够熟悉和亲切的去进行分类和计算,感知着一些玩具的尺寸和形状。
二、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小都会比较聪明,早教虽然好,但是也要根据宝宝的实际的情况,通过宝宝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进行教育,千万不要强加于给宝宝更多的压力,这样会造成宝宝的预防心理。
8. 幼儿数学加减法怎么讲解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减法公式
1、被减数-减数=差
2、差+减数=被减数
3、被减数-差=减数
减法相关性质
1、反交换率:减法是反交换的,如果a和b是任意两个数字,那么
(a-b)=-(b-a)
2、反结合律:减法是反结合的,当试图重新定义减法时,那么
a-b-c=a-(b+c)
9. 一年级的加法减法怎么教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下方法,能使习惯以来摆实物来计算或者是掰手指头来学生也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另外多和孩子聊聊,让孩子能够清晰地明白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能够从根部去让孩子理解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10. 幼儿数学加减法怎么启蒙
1、学数数: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学习加减法技巧: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4、若孩子运算有困难,就提供小物品让孩子边摆弄边运算,例如,14减5不会算,就让孩子取14颗蚕豆辅助运算,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很具体的,要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运用 “实物”这个“拐棍”,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