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学日记怎么写
书写思路:数学日记需要在日记内容中提及足够多的数据量词、如基本书、几首古诗,多少次作业,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与经历进行描述,正文如下:
学生是将来要做博士、硕士、教师、老板等的,可在那之前,学生是要读下将近数不清的书,要背下上千首古诗的,而我就是个学生,今年读二年级了,已经读了71本书,背了56首诗,而学习的道路还遥遥无期,读书期间我已经写了N次作业。
还有补奥数、架子鼓、书法、语文这四门补习,每次督促我写作业,爸妈也烦,我也烦,我真想象我同学一样,没作业时也可以玩电脑。
补习可以自己选,成绩有时候差了一点不用被骂,我不想被束缚住,我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我想绝大部分的学生也想这样,不想被束缚,不想被强制,希望家长不要这样束缚我们。
B.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日记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加减法数学日记为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描写,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
正文:
今天傍晚,我和雅钐、曼思正在跳皮筋。我们跳得正高兴,突然曼思说:“我有一道数学题你们解答一下,我一共有18颗糖果,给雅钐6颗,言子5颗,你们两个一共得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
我们算了算,可以把618+518=1118、那还剩几分之几呢?我又算了算,把1-1118=718。原来是剩下718啊! 分数真有趣!生活中就有分数知识。
C. 二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测量物体
前几天,在学习了怎样计算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我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也就说不管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你只需测量或知道了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后就能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我就在纳闷、疑惑像梨、苹果、石块等不规则的物体应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但今天课上,通过和老师同学们的探讨交流后,我就豁然开朗、茅塞屯开了。原来像梨、苹果、石块等这种不规则物体放入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求体积差得方法解决。放学后,我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新奇,回家立即找来了一个长方体容器和一个苹果。我想算出苹果的体积,就用老师课上教我们的方法:我先把容器里注入一部分水,再用尺子量出水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12厘米。再把苹果放入容器中又量得: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我记录下后,并列出算式:15×10×(15-12)=15×10×3=150×3=450(立方厘米),我还用同样地方法测量并算出了像梨、橡皮泥、石块等地不规则物体体积。我兴趣盎然。同学们,你们也赶快去动手测测量量算算吧!
D.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日记怎么写
数学日记一
月 日 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
月日 星期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全校去秋游,我买了非常多的零食,我这次带去的零食被我和XXX还有几个同学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条益达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们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被我们吃了4颗糖。
今天可真开心啊!
数学日记
月日 天气:阴 星期 心情:开心
明天,我们全校就要去秋游了,我在晚上去胜佳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我买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馒头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真希望明天的秋游快点来啊!
E. 关于数学的作文 200字的
篇一:关于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篇二: 关于数学
当你在狂风暴雨的数学海洋里遨游时,你是否能勇敢地乘风破浪?当你在艰难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挣扎时,你是否能仍然地热爱数学?当你在对极其简单的问题充满疑惑时,你是否能积极地问为什么?当你在对很难的数学概念倒背如流时,你是否能在生活中体现它?当你在对着名的数学论文拥有质疑时,你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质疑?数学,它深不可测,它妙不可言。不了解它,它会让你烦恼;但一旦你坠入了数学这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就会被它的奇妙深深吸引。当一道难题经过你的苦思冥想被攻破时,那种成就感.那种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妙不可言的感觉会让你感到满足。谈古论今,数学成就了多少聪明的天才,被埋没的人才:“数学之父”——塞乐斯,“数学王子”——高斯,“问题种子”——欧拉……他们是多么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们的数学生涯就是一帆风顺的吗?不,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才看见美丽的彩虹的!华罗庚,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当他左腿瘫痪,生活没有了指望的时候,他仍然热爱数学,热爱自己的追求,并且勇敢地向着名教授苏家驹的论文提出质疑,如果没有那次的质疑,华罗庚将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更不会成为中国的骄傲;数学之父——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能对问题作出怎么样的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他不迷信,他热爱科学;聪明的高斯在八岁的时候就懂得用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的1+2+3+……n的方法去算1+2+3……+100,
为什么他能用这种方法去计算,因为他肯动脑筋,爱动脑筋;欧拉虽然是一位着名的数学家,但在他小时候,他却一点也不受老师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原因就是因为他问了一个问题:天上的星星有几颗?要知道问这种问题对上帝来说是很不礼貌的,而在欧拉那个年代,上帝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是他被开除了。但是正是因为他有爱问问题这个好习惯,后来,他成了阿塞尔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一个人,只要具备了爱动脑筋,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高尚品质。能大胆地提出质疑,能将数学在生活中体现,能积极地问为什么,能遇到难题不退缩,不放弃,那他已经迈出了成为未来伟大的数学家的第一步!而我,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民族未来的希望,学好数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中国的崛起学,为中国的美好未来学,更是为我自己学!数学的海洋,我在遨游,我要扬起梦想的风帆,勇敢在海洋里乘风破浪!
篇三:关于数学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我喜欢深奥的数学,数学对我有一种吸引力,只要我一看到数学题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做起来,不发出一点声响,仿佛来到了这个深奥的数学王国。有同学说数学很深奥,我想是因为数学中有奥数的缘故吧。的确,如果你对奥数一窍不通,你就会晕头转向,觉得数学一点儿都不好玩;当然,如果你对奥数感兴趣,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就会有一种非把它做好、做完的信念。我就是这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奥数题,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
我还记得在读一、二年级时参加奥数比赛。比赛时,面对着那些没有做过的奥数题,尽管我满头大汗,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专心致志地做着,凭着我的努力,每次都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比赛中得个第一名。
在我的生活中已离不开奥数,它就像我的伙伴,每天我都会与它亲密接触好一会儿。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做过各种类型的奥数题,思路越来越宽广,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长大后我要当个数学家。这就是我——一个深爱数学的男孩。
篇四:关于数学
我学习数学已经有六年多了,这条学习的道路是坎坷的,是困难重重的。
记得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不证明好,总是在八十多分上下浮动,或许是因为我心里比较害怕数学对这一学科有抵触情绪。到了六年级时面对着严峻的毕业考试,我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认真学习数学。直到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数学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也才发现,数学其实是所有科目中最有趣的一科。进入中学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神奇。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在小学的数学基础又弄懂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代数式、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由于自己的一点儿不慎而造成的遗憾,更是数不胜数。那些调皮的小精灵们利用你的一点儿弱点或缺陷,让你一败涂地。
在数学上,我最大的缺点是粗心。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多次单元测试的成绩不尽人意;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在期中考试中与年段第一名失之交臂,正是由于粗心,使我在各科的竞赛中成绩不佳……或许还有许多许多由粗心造成的遗憾,已消失在我的脑海中了。令我最苦恼的,也正是无法彻底地改掉粗心这个缺点。在这次数学期末考试中,我又重犯了粗心的毛病,马马虎虎,致使我的数学成绩比年段最好成绩低了6分之多。虽然,我知道只有改掉这个缺点,我的数学成绩才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至今我还无法彻底改掉这个缺点。
我相信,以我真正的实力,学好数学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课内学习数学、做作业,我还能对付。可我一拿起课外的数学书,总觉挺难的,看不懂,尤其是几何图形方面,难以弄明。
篇五:关于数学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数学公式奇妙而神奇,应用题贴近生活,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而数学思考题则可以挖掘出你的智慧。“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她的美丽与神秘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数学的奥妙。绕人的语文,杂乱的英语,而数学!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的心扉,像在喧闹的城市里,耳边蓦地响起的天籁之音,像在百花齐放的花丛中悄然绽放的百合,让人们在炙热的阳光下感受到一缕来自数学的清凉。它引领着我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在科学长廊中徜徉。
那一个个奇妙的数字,那一个个有趣的符号,都帮助我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它们又是细心和认真的考验,让我随时随地迎接挑战。奠定基础,才能让美丽的科学之花慢慢开放。口算、递等式、速算和巧算就像是地基,只有把它建牢固了,上面就可以盖上高楼大厦了;反之,如果地基不牢,楼没盖多高,就会出事故。在做计算题时,要用细心加上做题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开心。相比之下,应用题就要更生动活泼一些了。应用题,仿佛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场景。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当然是快乐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仍然是掌握好基础知识,然后再灵活运用。我的数学老师说过: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句话在这一道道应用题上,体现出来了。应用题巧妙地将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也在以它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生活里处处都有数学。从你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进入梦乡的这段时间,无非是一个体验、探索数学的过程: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上课的时间等等。在应用题的基础上,思考题则更加具有挑战性。
篇六:关于数学
我的成绩尚可,唯数学一直不得要领,自六年级始每况愈下,寒窗八年,学海泛舟,风光有时,失意有时。对于数学,尤为驽钝,遂用猖獗,至于今日。每逢遇挫,心潮起伏,再观试卷,满目疮痍,真想撕之而后快。最终不敢,还是走进文学的天空,一吐为快。
对于文学与数学的感觉往往此消彼长,数学考试失意之时常常文思如泉涌。铺开纸张,所有愠怒与悲伤倾注其中,畅然落笔,每一滴心事清晰透明。字里行间,无论慷慨悲歌之事,抑或嬉笑怒骂之言,还是调侃打趣之语,句句皆发自肺腑,跃然纸上。段落章节,无论骈散结合之式,抑或形散神聚之形,还是排比对偶之辞,篇篇也凝聚心血,恰到好处。
数学里字字谨慎,冥思苦想,文学里却可意气风发,慷慨陈词。数学里面壁思过,渺小得如蝼蚁一般,文学中则能站在巅峰绝顶鸟瞰群山沧海。数学终日里奋笔研习,收效甚微,文学须臾间连词成句,下笔如有神。
展平试卷,只觉触目惊心,卷面上的红叉会一直刺入心里。正解苦无思路,思之至深,心力交瘁,遍寻无解。完成一文,但感心中舒畅,犹如饮下一捧清冽的甘泉,荡涤了心中阻塞的污垢。方才身心两乏,此刻倍感轻松。
数学的天空是挂满泪水的脸,我的天空何时才能相连,漂流在世界的另一端,任寂寞侵犯,一遍一遍……文学的天空是充满笑意的脸,我的天空有云彩与飞鸟装扮,没有失意与伤感,让欢笑占据,一年一年……
PS:在此决没有贬低数学的意思,只是人总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文学的热爱与感激。
篇七:关于数学
当你在狂风暴雨的数学海洋里遨游时,你是否能勇敢地乘风破浪?
当你在艰难痛苦的现实生活中挣扎时,你是否能仍然地热爱数学?
当你在对极其简单的问题充满疑惑时,你是否能积极地问为什么?
当你在对很难的数学概念倒背如流时,你是否能在生活中体现它?
当你在对着名的数学论文拥有质疑时,你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质疑?
数学,它深不可测,它妙不可言。不了解它,它会让你烦恼;但一旦你坠入了数学这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就会被它的奇妙深深吸引。当一道难题经过你的苦思冥想被攻破时,那种成就感那种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妙不可言的感觉会让你感到满足。
谈古论今,数学成就了多少聪明的天才,被埋没的人才:“数学之父”——塞乐斯,“数学王子”——高斯,“问题种子”——欧拉……他们是多么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们的数学生涯就是一帆风顺的吗?不,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才看见美丽的彩虹的!
华罗庚,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当他左腿瘫痪,生活没有了指望的时候,他仍然热爱数学,热爱自己的追求,并且勇敢地向着名教授苏家驹的论文提出质疑,如果没有那次的质疑,华罗庚将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更不会成为中国的骄傲;数学之父——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能对问题作出怎么样的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他不迷信,他热爱科学;聪明的高斯在八岁的时候就懂得用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的1+2+3+……n的方法去算1+2+3……+100,为什么他能用这种方法去计算,因为他肯动脑筋,爱动脑筋;欧拉虽然是一位着名的数学家,但在他小时候,他却一点也不受老师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原因就是因为他问了一个问题:天上的星星有几颗?要知道问这种问题对上帝来说是很不礼貌的,而在欧拉那个年代,上帝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是他被开除了。
但是正是因为他有爱问问题这个好习惯,后来,他成了阿塞尔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篇八:关于数学
同学们,相信大家吃过不少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你绝对没吃过,它很特别,有四种味道,分别是酸、甜、苦、辣。就像是一个四层蛋糕,那个东西叫数学!! 也许你会问:数学有味道吗?其实,是有的,下面就来谈谈数学是什么滋味的。 人总有失败的时候,我也不例外。四年级一次测验,我考了个88分。哎~挨了妈妈爸爸一顿骂。其实,我比谁都伤心,想起来,爸妈都是为我好啊!那时,我心里酸溜溜的,我尝到了数学的酸味。 可是,我是个要强的人,我并不放弃,而是更努力地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瞧,这次是个100分。心里甜滋滋的,数学好甜啊!! 每攻破一道难题,真的好开心。在奥数班上,只要一遇上难题,我总会绞尽脑汁去攻破它的。有一次,就遇上那么一道题,花了我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想。当想到了,就会感到无比刺激,犹如吃辣面。
F. 二年级上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日记怎样写
如例
_瞧谔?,我与妈妈出去散步,在一个弄堂里,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烤红薯的香味.闻到这香味,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妈妈,我们买个红薯吃吃吧,我饿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央求道,“买一个倒是可以,不过??”“不过什么?”我急忙问,“不过买了以后先回家,算出了红薯的体积,你才能吃.”“行!行!”我满口答应.
_氐郊?,我早已把要算红薯体积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拿起红薯就要吃,“哎,怎么开始吃了?不是说好要算红薯的体积吗?不能说话不算数!”“啊?”我大吃一惊,“还真要算啊?”“那是当然!”妈妈说,“你要先算出红薯的体积,才能吃!”“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算个红薯的体积吗?难道能难倒我?” 我翻开数学书查看,可书上只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呀,再说了,这红薯是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又不能把它揉捏,怎么算呀?我托着下巴冥思苦想.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数学名人小故事》,我翻开它,饶有兴味读起了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灵机一动,想道:我不是也可以用等积代换来求红薯的体积吗?于是,我拿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我往杯中到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杯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现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说,杯中的水上升了:15-10=5(厘米)按照等积代换,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由此,可以算出红薯的体积是:(6÷2)2×3.14×5=141.3(立方厘米)
_奥杪?!我算出来了!我算出来了!是141.3立方厘米!我算出来了!我能吃红薯了!”我一路小跑来到妈妈跟前,“哦?算出来了?”妈妈放下手中事情微笑地看着我.“嗯,是141.3立方厘米.”我自豪地说,“那你说说看是怎样算的?”妈妈又问道.我把我实验的过程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之后向我翘起了大拇指,还夸我是“数学小博士”.
_涫?,在生活中,许多看似不能求的东西都能通过等积代换来求,只要大家肯动脑,爱动脑,就什么难题也难不倒我.
G. 数学日记怎么写二年级下册
一、写日记最重要的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虚构,更不能夸大事实。
二、形式多样,不能过于单一,否则就会显得内容枯燥无聊,并且还会使老师布置的数学日记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一定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语言尽量简洁,不说废话。
我给个例子:
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能够看见吨这个单位,例如:
一堆黄沙有45吨,用去了20吨,用去的是这堆黄沙的几分之几?剩下的是这堆黄沙的几分之几?
我做题目的时候,觉得1吨这个单位存在没什么意义,但是我想如果每次说1吨苹果的时候,都要说1000千克,说1吨还好,如果是10吨、100吨、1000吨呢?那么就要多写很多零,容易出错,而且不方便,吨这个单位的存在让我们对大的重量的记录和记录更加便利了,可以让司机更好的判断自己的车是不是超重了,保证了司机们的安全。但是还不够便利,毕竟如果是10000000吨的话也会有好多的零。我相信将来我一定会学到更好的计数单位或者计数方法的,让记录和计算更加方便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数学,因为它总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用一些很棒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它真的越想越好玩,越学越有趣,我更加期待后面的学习了。
H. 小学二年级怎样写数学作文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平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I. 二年级数学日记用一万粒大米红豆绿豆估一估算一算记录下来写成日记
摘要 先分别数出100粒大米,绿豆和红豆,然后用天平称重量。
J. 小学二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来。等到晚上8点多,妈妈回来了。吃蛋糕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妈妈来考考你,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吃一块蛋糕,好吗?”我说了声“没问题”就开始答题了。
妈妈出了第一题:妈妈今年36岁,你今年10岁,妈妈比你大几岁?姥姥的岁数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几岁?我很快口算出结果,我说:“妈妈比我大26岁,姥姥今年60岁,太简单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妈妈笑着说:“骄傲了吧?”再来一题:小明今年8岁,他爸爸已经40岁了,问再过几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来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妈妈说:“怎么样,不会了吧?”“让我再想想,想不出来我不吃蛋糕。”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到一个笨办法,我可以把他们的岁数都找出来呀,过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岁,最后终于推算出来过了24年后爸爸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的,接着就给我讲起来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龄减去小明的年龄就是若干年后小明的年龄了,也就是32岁,再用32—8=24年就是经过的年份数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呀。
妈妈说:我能自己想办法得出结果还是好样的,作为奖励给我吃蛋糕了,我心里又喜又难为情,以后我可不能在骄傲了,小朋友们也不要学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