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班小朋友数学怎么教10以内
方法如下: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往后数,从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2. 怎么才能让三岁小孩快速认识1-10这几个数字
自从被专家证实,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命运,导致幼儿时期的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类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家长也费尽心思,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近日,在一个学龄前的妈妈群里,和别的家长聊天,有的家长反馈:她的孩子数数能从1数到100,但却连简单的计算都不会,比如给孩子出了一道题,羊圈原本有2只羊,又关进去2只羊,农夫又牵走了1只,现在还有几只?结果孩子一头雾水,解释了很多遍,孩子就是听不懂。
其它人也纷纷发表观点,甚至有人提出,教了孩子数数以后,孩子反而显得很笨,在计算的时候,经常是数啊数,还经常漏掉数字。
事实上这些家长在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多数是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甚至会把数数变成顺口溜,孩子只是记住了数字的顺序,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学习力也没有获得提升,而且还非常容易让孩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那我们该怎么教孩子数数,才能让孩子学会数字,爱上数学呢?这里分享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教孩子数数
一、生活中的数字
传统教育里,家长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数数,甚至会用一些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从1数到100,这事实上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表明孩子聪明。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学龄前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达不到复杂运算的程度,不断的重复的确能让孩子记住,却不能理解本质,所以才会出现会数不会算的现象,甚至也会出现变的更“笨”的感觉。
教孩子数数,我们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经常经历的一些场景,比如孩子喜欢吃草莓,我们用草莓摆成一排,让孩子去数;比如孩子的积木玩具,我们也可以摞成一摞,让孩子去数....这样教孩子数数,孩子会感觉有趣,同样也能理解数字的含义。
二、数与量的对应
很多家长在用实物教孩子数数的时候,为了便于孩子理解,经常用“个”这个单位,比如1个饼干没错,1个狗也勉强听听,但所有的物品,都用“个”,却会阻碍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比如1双筷子,1把香蕉,1盘葡萄,孩子该怎么理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图省事,而是多方面带孩子理解不同的量词,让孩子把数与量对应起来,理解数与量的关系,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数学思维。
三、循序渐进
教孩子数数,不能贪多,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比如2岁的孩子,基本上是理解不了100以上的数字的,我们跨越阶段去教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里整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数字认知水平,供大家参考。
1-2岁:教孩子5以内的数字,但不要对孩子强调数字,因为孩子不理解,我们可以让孩子体验量的变化,比如饼干,一个一个的给孩子,吃饭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数量的变化,能不能说出数字并不重要。
2-3岁:这个阶段,也不建议让孩子唱数,而是建议用孩子经常玩的玩具去引导孩子认识数字,同样建议限定5以内的数字,比如孩子的积木、车、玩偶等,让孩子数一数,有几个,或者建立一个停车场,或者摞一下积木等,方式要多变,让孩子多角度理解数与量。
3-4岁:建议让孩子理解1-10的数字,并建立系统化的数与量的对应,能说出数字,也能说出对应的量,拿出对应数量的物品,比如要2个饼干,孩子能说出来,也能拿对。
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教一些简单计算了,计算的教育,也要用实物演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比如一堆糖,增加一块是加,把2堆合并也是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减法放在后面再教,因为孩子的心理上,不愿意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剥夺。
3. 怎么教幼儿数字
1、用往前数或往后数的方法,记大数数小数。
幼儿园孩子老师都教的有数数,先是从1数到20,慢慢数到50,最后数到100,数数实际上就为加减法打下了基础。
数的大小,孩子一般能分清楚,但是说到某个数前面的数或后面的数时,有的孩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需要教孩子分清每个数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比如5前面是4后面是6,这样孩子就知道“往后数”和“往前数”怎样数了。
比如8+7=?记住8,往后数7个数,9、10、11、12、13、15,就知道得数是15了。
8-3=?记住8,往前数3个数,7、6、5,就知道得数是5了。
2、熟练背诵10以内数的分成和组合,巧妙运用“凑十法”和“破十法”。
利用孩子记忆力好的特点,熟练背诵10以内数的分成和组合,就能够熟练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
熟背了10的分成和组合,为“凑十法”和“破十法”打下了基础。
比如,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那么看到3+5就立刻想到了8。
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凑十法”(加法)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破十法”(减法)是把大数分出10和几,接着用10减去后面的数,最后加上分剩下的数。
比如,9+7=?把7分成1和6,9和1就凑成了10,加上剩下的6就是16。
17-8=?先把17分成7和10,接着用10减8等于2,最后再用2加上7等于9。(如下图)
总之,学前班孩子先教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学加减,是为一年级打基础的,如果太复杂就打消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建议用上面两种方法即可,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第二种方法孩子只要背熟了10的分成和组合,学起来也不难。
4. 幼儿园大班的十以内数字的分解和组成怎么教,小孩才能懂呢
用糖果,卡片来代替数字吸引孩子,再挨个分成两份,在下定义既可以分成几和几。
具体方法:
1、学习之前,要教会孩子数数,教孩子从1到10,然后从11数到20,以此类推,一直数到100。
5. 10以内的分解法怎么教孩子学
1、在学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之前,首先要教孩子学会数数,刚开始,教孩子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1数到20,以此类推,一直数到100。在孩子能够非常流利地从1数到100 后,然后再接着教会孩子从100到1倒数。
2、在教孩子学习倒数数字的时候,最好先从10倒数到1,然后再从20倒数到11,接下来再教孩子从30倒数到21,以此类推,直到孩子能够从100倒数到1为止。在孩子学习倒数数字的时候,最好能让孩子倒背如流。
3、接下来,就可以教孩子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分解了。由于孩子年纪比较小,喜欢做游戏或玩,可以让孩子寓学于乐,在游戏中慢慢让孩子掌握数字的分解。
4、家中可以准备一些积木,用积木搭建房子,在搭建房子的时候,比如一共需要6块积木,房顶需要4块积木,房身需要2块积木,在重复几次同样的游戏之后,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会慢慢建立6可以分解成2和4的表象了。一旦这种表象建立,孩子就不容易忘记了。
5、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慢慢学会数字的分解,比如,家中来客人后,可以让孩子帮忙摆筷子,如果一桌可以做8个人,先给孩子6双筷子,当孩子一边摆筷子,一边数数的时候,会发现还差2双筷子,这时,家长可以故意问孩子,还差筷子吗,孩子会回答,还差2双。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学会数字的分解。
6、在教孩子学10以内的数字的分解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奖励孩子的方式进行,家中可以用红纸剪好10给小红花,当孩子受到表扬的时候,就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在每次获得小红花的时候,孩子会数小红花的数量,在数红花的过程中,会帮助孩子建立表象,这种表象一旦建立后,就不容易忘记了。
7、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经过以上训练之后,当孩子在真正接触到数字的加减法的时候,要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6. 幼儿园中班数学怎么教
幼儿园中班数学要怎么教呢以下几点:
1、中班的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掌握十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了解基本的数学图形,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过歌谣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幼儿园学习数学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幼儿要保持耐心,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来调整学习数学的内容和进度。
一、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在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幼儿学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玩中学中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就能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幼儿在学习数字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儿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物体才能确定是几,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几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概念时,数的实际意义比 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确实符合数学规律。
如为幼儿设计几组数量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画面生动的动物,我先让小朋友点数每组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哪群小动物和哪群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群小动物不一样多?”
这样幼儿的感知过程就很明显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这种观察的基础上。
很顺利地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不对应比较,并得出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鸡和兔,鸟和狗,狗和兔,鸟 和兔不一样多的结论。这些结论体现了幼儿真正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玩中动培养记忆力是幼儿学数学的关键。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教师的启导下,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幼儿的随意识记忆也会逐渐发展。教幼儿学数,培养幼儿记忆力极为关键。
在兴趣中,玩中动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又由于幼儿学数,体验数概念内涵离不开对材料的直接操作。
于是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 在中班中很多孩子对数学中的基数和数序混为一谈,特别对数序要了解不够深刻,为了让孩子能又快又好地区分说出第一、第二、第三……这些数序和基数几,我让孩子在玩中动,使孩子记得快而牢。
7. 怎么教孩子写数字1到10
数字写在田字格中最标准也最美观,书写的时候注意笔法,每个数字的笔顺,详细步骤如下:
1、“1”的写法:
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形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8. 幼儿园1一10数字顺口溜儿歌有哪些
认识1到10的数字顺口溜如下:
1像铅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
一般概念
自然数是一切等价有限集合共同特征的标记。
注:整数包括自然数,所以自然数一定是整数,且一定是非负整数。
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总是成立的。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9. 幼儿园数字1到10怎样教法
“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连接起来。
“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幼儿园数学教育)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幼儿园数学教育)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幼儿园数学教育)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象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幼儿园数学教育)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象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幼儿园数学教育)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象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幼儿园数学教育)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向勺子。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10”象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的椭圆。
(9)幼儿园数学怎么教1到10扩展阅读:
5以内数字的正确写法
1:从日字格的右上角附近起笔,画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2:起笔碰左线,然后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下线一横。
3: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碰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个圆弧,但下面比上面大。
4: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一半不到的地方向下,斜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从上线一半不到的地方,向左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上面一横平,在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线。
10. 幼儿数字1到10怎么容易的认识
数数最好和实物联系起来,比如上楼梯,一级、二级,分饼干等,一块两块,这样孩子不就知道了,我记得自己教女儿2+2等于几的时候,她老是回答不出来,可是给她2块饼干,再拿来2块,她就知道一共有4块了。所以,知识是学来用的,千万别教枯燥了!
有不少孩子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擅长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平盟刘老师告诉我,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其次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 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