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解方程是怎样解的
小学数学解方程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的,为的是和中学接轨。
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不为0),等式仍成立。
例如: x+86=100
解: x+86-86=100-86
x=14
再如: x÷86=100
解: x÷86×86=100×86
x=8600
2. 解方程组怎么做数学
任意取两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然后在任意取不能是相同的两个方程消去上一个消去的未知数,组成新的二元方程组,解出两个未知数,在带到三元一次的方程中的任意一个求出被消去的那个未知数。。。
3.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解方程怎么做
比如:
1x+2x=3
解:
3x=3
x=3/3
x=1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程。解方程首先要写“解:”这是非常重要!不写要扣分。等号左边的数如果都有x的话(像上面的那题!),就直接相加或相减,然后除以几x的数。若果是有一个x的话,那就用等号右边的数减掉左边的数,然后所得的结果除以几x的数矗丹避柑篆纺遍尸拨建,就得出结果。
总之,左边的数前面的符号是+,换到左边就要变成-,×也是一样变成÷,÷就变成×!
4. 数学解方程不会啊数学解方程是怎么解的我要方法。
解方程的方法
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二)
一)根据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
例题1、解方程 x+1.5 =11 解:x+1.5-1.5=11-1.5 X=9.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加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题2、解方程:x-2.8=7.2 解 x-2.8+2.8=7.2+2.8 x=10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减去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二)根据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
例题3、 2.5x=7.5
解:2.5x÷2.5=7.5÷2.5 X=3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乘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题4、 x÷4=13 解: x÷4×4=13×4 X=52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除以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乘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2、根据加、减、乘、除法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①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② 被减数=减数+差 ③ 减数=被减数-差 ④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⑤ 被除数=除数×商 ⑥ 除数=被除数÷商
A、加减法方程的解答方法 例题5: x+4.2=8.9
解:x=8.9-4.2 X=4.7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一个加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解答。
例题6、 x-15=12.5 解;x=12.5+15 X=27.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被减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被减数=减数+差 解答。 例题7、 25.3-x=13 解:x=25.3-13
X=12.3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减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减数=被减数-差 解答。
B、乘除法方程的解答方法
例题8、 5x=25.5 解:x=25.5÷5 X=5.1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一个乘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解答。
例题9、 x÷2.5=13 解:x=13×2.5 X=32.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被除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被除数=除数×商 解答。 例题10、 35÷x=7 解:x=35÷7 X=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除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除数=被除数÷商 解答
练习题:
解方程
X-7.7=2.85 X-3=68 X+10=25.5 X +13 =45
X-0.6=8 x+8.6=9.4 52-x=15 13÷x =1.3
X+8.3=19.7 15x =30 x+9=36 x-2=7
3x+=12 18x=36 12x=27 5.37+x=7.47
x÷3=5 30÷x=7.5 1.8+x=6 420-x=170
3x=18 x+9=40 6x=36 1.5x=3
54÷x=8 40-x=5 x÷5=21 5x=31
x+2=80 x÷5=30 70÷x =4 45.6- x =1.6
5. 解方程怎么做
步骤:
1、有分母先去分母。
2、有括号就去括号。
3、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6、开头要写“解”。
例如:
3+x=18
解:x=18-3
x=15
4x+2(79-x)=192
解:4x+158-2x=192
4x-2x+158=192
2x+158=192
2x=192-158
2x=34
x=17
πr=6.28(只取π小数点后两位)
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π等于几,π=3.141592……,只取3.14。
解: 3.14r=6.28
r=6.28/3.14
r=2
不过,x不一定放在方程左边,或一个方程式子里有两个x,这样就要用数学中的简便计算方法去解决它了。有些式子右边有x,为了简便算,可以调换位置。
(5)数学解方程怎么做扩展阅读:
二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
消元: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
消元的方法有两种:
1、代入消元
例:解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
解:由①得x=5-y③ 把③带入②,得6(5-y)+13y=89,解得y=59/7
把y=59/7带入③,得x=5-59/7,即x=-24/7
∴x=-24/7,y=59/7
这种解法就是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
例:解方程组x+y=9① x-y=5②
解:①+②,得2x=14,即x=7
把x=7带入①,得7+y=9,解得y=2
∴x=7,y=2
这种解法就是加减消元法。
6. 数学方程怎么做
解:
数学方程,就是解方程
例如:x²-5x+6=0
(x-2)(x-3)=0
方程的解是:
x1=2
x2=3
7.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x+32=76解方程并验算怎么做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32即可。
解:
x+32=76
x+32-32=76-32
x=44
验算:44+32=76
故答案为:44
解方程依据
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
(1)a+c=b+c
(2)a-c=b-c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
a×c=b×c 或a/c=b/c
性质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性质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8. 小学数学解方程怎么做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只要能正确合理地运用上述四个式子,解方程就不难了。首先看未知数是在哪个位置上,然后正确地使用上述几个式子就会很轻松地解出答案。
祝你学业进步
9. 数学解方程怎么做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步骤 (1)有括号就先去掉 (2)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另右边 (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 (4)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 3+x=18 解: x =18-3 x =15 ∴x=15是方程的解 —————————— 4x+2(79-x)=192 解:4x+158-2x=192 4x-2x+158=192 2x+158=192 2x=192-158 2x=34 x=17 ∴x=17是方程的解 —————————— πr=6.28(只取π小数点后两位) 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π等于几,π=3.1415926535,只取3.14, 解:3.14r=6.28 r=6.28/3.14=2 不过,x不一定放在方程左边,或一个方程式子里有两个x,这样就要用数学中的简便计算方法去解决它了。有些式子右边有x,为了简便算,可以调换位置
10. 小学数学如何解方程
小学数学解方程如下:
1、有分母先去分母。
2、有括号就去括号。
3、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6、开头要写“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全部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方程的分类:
1、一元二次方程
就是关于平方的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
2、一元三次方程
就是关于立方的方程。
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通常的演绎思维是作不出来的,用类似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配方法只能将型如ax^3+bx^2+cx+d=0的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化为x^3+px+q=0的特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