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的数学老是粗心,怎么办
如何纠正孩子数学粗心的毛病
寒寒的数学考得不是很好,我有点焦虑,毕竟明年就要升中学了。今天在网上搜寻孩子数学老是粗心出错原因及教育对策。结合孩子的问题,我想孩子之所以出问题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有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不能够举一反三,导致做题出错。但是这种出错的比例不是很大,我断定孩子知识掌握程度在九分左右;2、看题不入心,导致对题目表述的各种数量没有搞清他们的关系,这种出错几率应该占了一小部分;3、凭经验办事,一看题型是以前练习过的,马上就将以前做题的模式套进来,不管面前题目的具体内容,不去仔细厘清题里内容,导致列式出错;4、计算结果出错,计算过程在第三四部上往往会出错,将加当成减,将这个数看出那个数。总的说来,主要不是智力上的问题,大多是非智力的因素在导致孩子出问题。这也是许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最经典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家长平时所说的粗心。
粗心究根到底是学习习惯,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没有持久细心的耐力,表现在平时做事就粗略,毛手毛脚,动作快而不精细,做事马虎不细致等。寒寒平时刷碗就表现出这种特点,她的动作特别快,但是往往碗涮完了,我们用的时候还发现饭渣在碗上粘着。数学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在数学考试上表现出来,在平时各方面可能都有体现。我们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养成细心细致的习惯才好。因为各种习惯和能力是互相迁移和影响的。
一般认为孩子数学易出错,如果不是知识没有掌握好,往往也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也就是孩子的语文可能也不好。但是寒寒的语文还是非常不错的,阅读让她这个学期得来99分的成绩。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孩子的读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问题症结也就在以上几个原因了,主要是由于我粗心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细心细致的好习惯。还有人认为,读题出错也可能和孩子记忆力有关,如果记忆力差可能导致孩子在读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但是寒寒应该主要问题并不在此。
为此,我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帮助孩子纠正这个问题:
1、 继续并且要很好的落实我的家庭经典阅读。这个假期要孩子每天诵读《弟子规》和《论语》,在反复诵读中慢慢浸润孩子,或许养心的东西最能滋补孩子的一些缺陷吧。
2、在家里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劳动及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做事中追求精益求精。
3、 系统的数学知识复习,巩固孩子的所学知识,使其融会贯通。
② 小学生数学计算粗心问题怎么解决
多多练习一些专注力的益智游戏,然后就是多做题,多做一些使孩子可以安静,静下心来的游戏或者事情来做。
③ 如何克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粗心大意
所谓粗心就是孩子专注力不够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两个原因 第一.对数学兴趣不大, 第二,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 建议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然后最后让他练练字,修身养性而不是单单的学习。
④ 孩子小学五年级,数学总是80多分,怎么办,总是粗心不认真
你好,小孩子的数学分数提不上去,这个主要是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孩子粗心是一方面,这个还是主要由学习中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
针对这种数学成绩提不上去,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帮助孩子归纳,现在才五年级自己还没有行车一定的学习策略,所以就需要帮助她收集错误的形成,把数卷的易错都帮其收集。第二,就是用家长帮助孩子规划好作息时间,一般粗心的小朋友专注力不行,在作业时间一定要只能做作业,不能边玩边学。
⑤ 孩子做数学题太粗心怎么办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⑥ 怎样改掉小学生做数学粗心的问题
您好!
1.错题集的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己检查。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⑦ 孩子做数学题目总是粗心怎么办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⑧ 怎样纠正学生数学学习中粗心问题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只是由于成年人经过系统的学习,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所以才能避免许多错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他克服粗心的毛病起着主要的作用,“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教育的初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让孩子们尽量改掉粗心的毛病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作为客观性极强的自然科学,与粗心势成水火,不去掉粗心的毛病,必然学不好数学,而学好了数学,也就很大程度上改掉了粗心的毛病,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本人领悟到了一些纠正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粗心毛病的方法,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一、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孩子在计算时常见的粗心现象有:题目没看清,运算符号没看清、数字看错、数错了数等。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容易犯错误的特点,在讲课的时候要详实、有条理的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正确、扎实的学习思路。比如,讲题目的时候,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把题目念出来,然后让学生讲出题目的要求。这个过程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并要尽力做到每个人都理解了题目。然后老师要根据题目所求,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写出算式,整个过程要因果性强,要摸着石头过河。让学生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在涉及写运算符号和容易计算错误的时候,要通过具体详实的道具和例子让学生加强印象,形成正确的理解。由于小学生记性差,这样的讲解老师一有机会就要进行,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小学生粗心的毛病。
二、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和用餐,父母要以身作则,督促孩子每天做到。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保证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大大增强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要认真对待教给孩子的每件事情,要考虑方法、语言是否正确。如果存有疑问,要及时询问他人或通过网上查找等找到妥善的方法,然后教育孩子,父母要勤于和敢于反思自我,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也要勇于改正,要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觉悟。数学是因果关系和条理性都极强的科学,生活习惯的条理性,必然会使得孩子在学习数学中变得更为细心,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三、建立孩子自己的错题集
每次数学考试,每次测验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检验。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要从中学习到知识。而建立错题集是消灭粗心毛病、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学生学习就像是盖房顶,考试测验就是风雨,而错误部分就是房顶中漏水漏风的地方。这个过程,风雨对于房顶,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发现了其中的漏洞,我们被风吹,被雨淋之后好不容易发现了漏洞,怎么可以轻易的放弃呢?我们要把所有的漏洞都记下来,不放过哪怕一个,建立起错题集,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重新学习解答每道题目,让这些漏洞变得滴水不漏。所以,每次考试测验甚至是练习之后,父母要忘记分数,要配合老师督促好孩子建立错题集,务必让孩子掌握了解错题集中的知识点。
其实,粗心也是个漏洞,在我们利用错题集,堵上了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漏洞的同时,我们也慢慢的堵上了孩子粗心的漏洞,让它变得越来越小。
四、提高孩子的责任心
粗心有时候表现为没有耐心,急躁。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不光可以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同时,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完成各种工作特别是艰苦工作的必要品格。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义务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这也是德智体教育中的德育目标。
要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适当的让孩子有种小大人的感觉,减少孩子的依赖性。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并帮助他们克服偷懒、畏惧困难的心理,要建立一些孩子可以接受的奖惩规则,并坚持实行,父母绝对不能溺爱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守时的品格。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并重,让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具周全,也更有主观能动性。
责任心的提高,可以让孩子从主观上专心、细致的去完成各项事情,也包括学习。
粗心这个毛病,不光是小孩子有,大人也有,只是有时不那么明显罢了。纠正粗心这个毛病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克服粗心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不过我认为做到以上几点,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好习惯,从而学好数学以及其他各门功课,同时良好品格的形成,也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保障。
⑨ 做数学题总是很粗心怎么办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粗心”,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小毛病,没有重视起来,然而,马虎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影响数学成绩,也会影响今后各科的学习。
1、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外物干扰是影响他学习的最大因素。
因此如果孩子不能集中精神于功课上,不妨先帮他们把桌面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整理整理: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课本和练习册之外,玩具、课外书、电子产品等都应该由家长收起来。
书桌前方除了粘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粘贴其他类似卡通画、装饰物等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像看电视、听广播、搓麻将、听音乐、和邻居聊天等行为,都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是降低分贝。
当然最好的做法是父母拿一本书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这样做能为他树立一个好榜样,非常利于他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看的书尽量不要是报纸或杂志,因为在孩子看来,看那些“书”,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反而会适得其反。
3、学会把学习变成游戏
孩子不喜欢学习,主要就是因为学习强制又无趣。所以不如把强制学习换个做法,让完成课业变成游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张任务表,让他根据作业任务的轻重缓急,填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时间等。
4、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所以如果想一个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设定学习时间时,最好能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为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心生挫折而放弃。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视孩子情况而定,将学习时间慢慢从5分钟延长到10分钟,再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称赞。当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现时,其成就感会随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5、同一件事家长不要反复提醒
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其实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只会讲授一遍,如果孩子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父母讲好几遍才记住,他就无法很好跟上老师的节奏。
所以,当父母有事情要交代给孩子时,最好是能先提醒孩子,你只说一遍,让孩子专心听好并完成。
如果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你交代的重点信息,那么你可以做出适当的小惩罚,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