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解数学题结果总是粗心大意算不对,该怎么办
父母应该自己或找个老师,给他分析一下,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去深究计算错误的真正原因。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题目数字看错了,还是抄写时抄错了,还是计算中间错了,是知识不牢固,还是书写格式问题,是演算步骤书写不规范,还是其他的?
其次,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是父母自己解决,还是寻求他人帮助解决?然后,去执行。去训练。真正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其实如果真的要补习的话,假期找自己老师办的那种最好,因为老师最熟悉学生的情况,也知道考试重点讲课进程。
2. 孩子计算总出错粗心怎么办
正确做出一道数学的题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读题环节(文字或图形认知能力)
2、思考环节(逻辑思维能力)
3、列式环节(基本概念或公式的掌握能力)
4、计算环节(计算能力)
5、检查环节。
第4个环节叫做“计算”,而第3和第4个环节的总和叫做“运算”。
根据分析以上5个环节中的“粗心大意“问题,可总结出以下四类原因:
一、视觉错位引起的“粗心大意”。
这一类的错误是由于小朋友对相近、相似的数字或符号不够敏感,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符号的错误。在读题或列式过程中,看错数字,写错符号,写错单位等等。 对策:日常多多进行练习,比如看一眼爸爸滴手机号,然后要求进行重复等等。以期加强细心程度,提高短期视觉记忆能力。
二、注意力问题引起的“粗心大意”
很多小朋友做题的时候,注意不够集中,或者根本无法集中(由于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常审题出错,列式有误,计算粗心等等。 对策:注意力的问题对小朋友的学习来说是大问题,从小就需要进行短时间和长时间注意力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阅读某课文3分钟,然后复述其中讲的内容(尽量详细)。
三、错误惯性思维引起的“粗心大意”
第一次灌输的知识概念必须正确,因为“第一次”对大脑的刺激是最明显的。如果知识有遗漏或理解错误,则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纠正,不能让错误的思路重复到3次以上,否则容易养成错误的惯性思维。 对策:及时纠错,及时更正。比如:老师要求数学错题本一定要有,而且要经常翻看。
四、基本概念或公式不熟练引起的“粗心大意”
3. 做数学题总是很粗心怎么办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粗心”,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小毛病,没有重视起来,然而,马虎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影响数学成绩,也会影响今后各科的学习。
1、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外物干扰是影响他学习的最大因素。
因此如果孩子不能集中精神于功课上,不妨先帮他们把桌面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整理整理: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课本和练习册之外,玩具、课外书、电子产品等都应该由家长收起来。
书桌前方除了粘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粘贴其他类似卡通画、装饰物等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像看电视、听广播、搓麻将、听音乐、和邻居聊天等行为,都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是降低分贝。
当然最好的做法是父母拿一本书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这样做能为他树立一个好榜样,非常利于他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看的书尽量不要是报纸或杂志,因为在孩子看来,看那些“书”,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反而会适得其反。
3、学会把学习变成游戏
孩子不喜欢学习,主要就是因为学习强制又无趣。所以不如把强制学习换个做法,让完成课业变成游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张任务表,让他根据作业任务的轻重缓急,填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时间等。
4、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所以如果想一个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设定学习时间时,最好能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为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心生挫折而放弃。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视孩子情况而定,将学习时间慢慢从5分钟延长到10分钟,再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称赞。当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现时,其成就感会随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5、同一件事家长不要反复提醒
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其实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只会讲授一遍,如果孩子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父母讲好几遍才记住,他就无法很好跟上老师的节奏。
所以,当父母有事情要交代给孩子时,最好是能先提醒孩子,你只说一遍,让孩子专心听好并完成。
如果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你交代的重点信息,那么你可以做出适当的小惩罚,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4. 孩子做数学计算题老是粗心怎么办
最近,有朋友问:自家的宝贝女儿,今年8岁,学习中经常将计算题算错。作为望子成龙的妈妈,很是担心。
我一听乐了(绝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莫拍砖,我的玻璃心怕碎),对这位朋友说:你对教育的理解,跟我不一样。
“教育”这个词,绝对是让家长对孩子成长引导的最大误解。
3、莫做“老虎”。
妈妈们成为孩子眼中的”大老虎“,甚至经常展示“狮吼功”,我如果处于孩子的角色,也被你吓死了!那该死的计算题,自己看了就想吐,解题方法没掌握,拉长脸的妈妈拿着棍子又开始恨铁不成钢的“唠叨教育“了,老天,18+29,这该死的题目,到底该怎么做呀?
本文主要观点:
1、接受孩子犯错,允许孩子犯错。
2、寻找粗心原因,制定有效措施。
3、做孩子的朋友,可以“惩罚教育”,但莫开启“棍棒教育”“唠叨教育”模式。
5. 三年级的学生做数学不认真怎么办
家长先不要有急躁心理,孩子的马马虎虎要慢慢克服。这里只以小学生为例,中学生可以参照着做。
1、逐渐减少依赖心理
孩子上学时,很多家长往往放心不下。于是上学时家长帮助孩子整理书包;放学时家长督促孩子做作业,快要包办代替了。家长见不得孩子作业上出现红叉叉,一定要亲自检查孩子的作业。这样下来,就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不必认真查点学习用具;做作业也不必太认真,反正妈妈还会检查的。孩子的责任心没有了。
孩子上学时,家长可以协助一下孩子,但这只能是一个帮助孩子自理的过程。家长不妨这样做:第一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家长事后检查一下;第二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家长第二天早晨检查一下,这样逐渐放手。做作业也是这样:第一步,让孩子自己做作业,自己检查,家长再检查;第二步,让孩子自己做作业,自己检查,家长让孩子确认无误,不检查就交上去。其实,作业留下一些错误又有何妨,尝试错误正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
家长逐渐放手,孩子才会逐渐独立,独立的孩子才会对解决自己的马虎问题有责任心,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2、做作业时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开始做作业时不能让孩子心猿意马。比如孩子想看完一段电视节目再做作业,可是家长偏不让看。这时如果孩子很有情绪,做作业就不容易做好。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时有其它更强烈的要求,不妨先满足一下。
做作业的环境要整洁一些,不要有过多的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如孩子喜欢看的卡通画册,满墙的明星酷照,这些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有时候做作业卡了壳,孩子的心思就容易溜号了。
做作业时可以先让孩子平抚一下情绪,同时做好必要的用具准备。如果孩子的作业比较多,可以先分成二至三部分,分时间段完成。
3、在改正马虎错误中降低失误率
孩子做完作业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错误,要让孩子分析一下,这些错误是怎么造成的。是审题不清错误理解了某个条件?是看错了、看丢了某个符号?是想当然地思维跳跃弄错了某个逻辑环节?总之,改正马虎错误时,有意识地分析原因,在更正中强化一下容易出错的环节。必要时把出错的题记下来,建立一个“错题档案”,这样坚持做下来,马虎出错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了。
4、考试应该注意的马虎问题
考试交卷后如果发现马虎错误是没有更正机会的,所以必须要求孩子在考试中如何减少或杜绝马虎出错。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要慌慌张张;其次,做题前要提示自己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动手解题。第三,做题中要仔细做题过程不出错。
做题中如何监督自己的思维过程不出错呢?这里给一个叫做“默读监督”的小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把思维过程在心里默读。比如说,数学题中常利用公式(a-b)2=a2-2ab+b2来解决具体问题,而初学时容易搞混。这时就要小心了,要看仔细问题中哪部分是a 、哪部分是b,哪里用负号,边做边默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有另一个“我”在监督这一个“我”做题,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克服马虎的方法。
5、做一些必要的敏捷动作训练
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显得笨手笨脚、动作不灵活,这可能是手眼不协调的孩子。手眼不协调的孩子容易顾此失彼而粗心大意。
孩子出生后,会用自己的感官和四肢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如果我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探索机会,就影响了他们动作协调性的行为发展。例如没有经过足够爬行的孩子,在手眼协调性上就非常差。现在的孩子多是“高楼儿童”、“电视儿童”、“读书儿童”,难免会出现一些手眼不协调、或动作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多做室外运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拍球、跳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户外活动。在家里,也可以让孩子动作敏捷地做事情。敏捷的孩子眼神自然好。
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引起孩子“马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意力分散 这是产生学习马虎的直接原因。有的儿童一边写作业,一边心里想着动画片,一心二用造成了学习马虎。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这种现象属于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差,教师、家长应该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着手。
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的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有的儿童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也有的儿童一边与宠物玩一边写作业,这些是导致儿童出错、马虎的原因。
冲动型的性格特点 冲动型儿童表现为考虑问题时急躁、回答问题欠思考。有的儿童不认真读完题,就急于动笔做答,也有的儿童不等老师问完就抢先回答,这些儿童容易形成马虎的毛病。
对策与建议
孩子学习马虎应该怎么办呢?建议如下:
第一,掌握克服学习马虎的有效方法。(1)错题集法 许多高考状元在介绍其成功经验时,都指出要归功于错题集子。具体做法就是将平时做错的题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定期总结,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如何纠正,实践证明这是避免以后马虎颇为有效的一个方法。(2)换位检查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经常出现马虎问题的那部分作业,两个人分别将作业写在不同的作业纸上,请孩子检查父母写的作业,也可以让孩子考父母。父母可以故意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就会避免马虎。(3)自检法 有些父母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爸爸妈妈能够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建议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时要有策略,要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和能力,这样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第二,通过行为训练克服马虎。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帮助孩子战胜马虎。如做出手指游戏。孩子、妈妈和爸爸将各自的双手手指相互交叉,妈妈先发口令说右手某个手指,爸爸和孩子马上伸出右手的那个手指,其他手指不动。这个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好习惯是要慢慢养成的,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鼓励来强化孩子认真的行为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不认真一般表现为应该做对的却做错了.原因有二.一是孩子毕竟粗心\马虎;二是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所致。 建议多从这两方面注意培养孩子做事专着、认真的好习惯。、 孩子做事粗心马虎,一般跟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孩子拿了东西不知道放回原处,自己的房间自己不会收拾,自己的书包需要父母代为整理等等。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在生活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孩子不会做,只要告诉他方法和技巧,然后和他一起做就好,而不要代劳。此外,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需要细心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摘菜等家务劳动。也可以锻炼、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而对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就要着手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了。比如,让孩子做一些“找不同”的游戏。 此外,家长让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仅仅关注时间的长短,而要重视质量和效率的高低。3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对此,您可以让孩子做20分钟左右的作业就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接着做。这也就是分段做作业的方法。
6. 孩子做数学题目总是粗心怎么办
如果小孩做作业比较粗心,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1、一定要培养孩子细心的良好习惯,做事情不能慌张,不能着急,尤其是在做作业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检查,尤其是培养仔细、认真的性格,做完作业之后检查一遍,才能缓解做作业粗心的问题。2、也应该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一些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做作业特别粗枝大叶、特别马虎的情况,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认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作业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对自己带来的危害,比如让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危害,积极、主动的养成细心、认真的性格,才是比较重要的。
7. 发现孩子做数学时总是马虎,该如何改掉这个坏习惯
可以帮助孩子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降低依赖程度,加强注意力的集中。
100多米的身高,小数点不受控制的随意乱跑,横式竖式仿佛不是一个亲妈生的连结果都写的不一样,跑一圈一百步的分针表示自己只想升个职而已,你是想累死我吗。犯这样错误的孩子居然还振振有词的说数学实在是太难了,让家长们忍不住一手捂着心脏,一手扶额,心里默念是亲生的。然而孩子看似马虎的背后实则是对知识点都不理解,依赖程度较高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
三、加强注意力的集中猫追蝴蝶蕴含着孩子贪玩图新鲜的天性,并且他们对于事物的新鲜度原本就不是很高,特别是数学这种对于多数人来说都非常枯燥的有些类似玄学的东西,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孩子单凭几个熟悉的字眼就开始暗自揣测题目的内容并且蒙答案,或者题目读到一半就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妈妈们可以尝试着通过做游戏,学习钢琴或者画画的方式来加强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对克服马虎也有很大的帮助。
8. 怎样帮孩子改掉数学计算马虎的习惯
认真对待粗心的错误。如果你想一劳永逸地摆脱粗心的错误,就必须下定决心,认真地看待每一个粗心的错误!下一次,当你的孩子在考试中犯了任何粗心的错误并为此感到难过时,不要简单地用“下次不要再犯这个愚蠢的错误”来搪塞。记住,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孩子如何看待努力避免粗心错误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的孩子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对此感到不好,让他们的内疚感持续一段时间。这一小部分的不适感有助于提醒你的孩子在将来犯下粗心的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并帮助他们尽量减少粗心的错误。
9.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吗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下面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父母合理的为孩子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会“专时专用”,玩就玩得舒心痛快,写作业就要全神贯注,决不走神。
2.培养认真仔细的做作业习惯
告诉孩子要认真看问题,用心想问题,做作业首先求做对、做好,之后才是求快。平时要经常催促孩子“读题三遍,再下笔”,培养用心读题,做完检查的良好习惯。
6.奖励机制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减少错误的短期目标,并约定奖励措施。每做到一个目标就给予孩子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类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也能帮助孩子逐渐解决因粗心大意引起的错误,进而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10. 孩子做数学题太粗心怎么办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