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练习题及答案
72页面的,答案
㈡ 小学二年级(上)的作业 各路大神解答一下吧,最后一个三角形应该填什么数字
既然是二年级的题,我感觉应该不要去往太难了想,就是加减法和找规律呗。那就先找规律,排除掉中间三角形没有什么规律,左侧3.5.7是规律的,那右侧就应该是16.15.14这样的规律,所以最后那个三角形中应该填6。这样的分析合情合理吧!反正是我就会这样答题,不知道老师会不会给我打对号呢。
㈢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1页,看镜子写数字,如何理解,答案是多少谢谢
答案是72465,你拿镜子照一下就能看到了。
㈣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大家看看是什么意思
(1)将48写成两个24,分别填在两个长方形中间,
(24)-9(15)-9=6
(24)-9(15)-9=6
(2)(16)-5(11)-5=6
(16)-5(11)-5=6
可怜二年级小朋友。
供参考。
㈤ 人教二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答案
怎么说呢,作业嘛,如果是为了应付,抄抄也无所谓啦,当然这是不好的习惯,最好还是自己做,如果有不会的请教一下人,既丰富了自己,也帮助了同学。如果为了成绩,还是自己做最好。
这种问法不会有答案的,应该拍照发上来,有书的人不会来回答的,能回答的都没书。最好还是不要问答案,自己做最好,不懂先问老师。
㈥ 二年级数学作业算式表示是什么意思
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比如,4个5相加为20,用算式表示为4×5=20.
同样,20也可以反过来分为4个5,也就是除法的运算.
所以乘法和除法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㈦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和数学金牌作业本答案
对不起答案我没有,我想作业上的题对你来说是很简单的,你只是不想做而已,自己要多总结多思考,这样作业对你才能起到提高的作用,作业是对你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了解,请你千万不要把它当成负担。
㈧ 寒假作业二年级上册数学答案有一道夺红旗题前面没有数字加有数字怎么算
专家分析,试题“夺红旗。一年级数学主要考查你对 百以内的加法(不进位),百以内的减法(不退位),百以内的加法(进位),百以内的减法(退位) 等考点的理解。
百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是在学习100以内加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让同学们更精确的掌握计算方法而设置的。
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数加起的算法,掌握竖式的写法。
2、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加法的法则。
解题方法:
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加号往前移,计算先从个位算起,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得数写在个位上,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得数写在十位上。
百以内的加法(进位)
学习目标:
掌握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并应用百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
⑴选用加法来计算,列式38+25=63利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⑵列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加号往前移。计算先从个位起,个位满十要进1,横式答案别忘记。
⑶应用题还要注意:结果不忘写单位,计算完整要作答。
如:星光实验学校聋生部有38名学生,培智部有25名学生,学校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
答:学校里一共有63名学生。
百以内的减法(退位)
学习目标:
掌握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并应用百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
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1是一十,十几减几我会算,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相减。
㈨ 小学二年级上册名校秘题数学第17页思维拓展题答案是什么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部分习题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使小学生对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清晰地理解。二是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如“增加”与“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三是高年级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分析的不够,他们都是看到这几个数字就直接按以前学过的去做,根本就没有分析这题是不是跟以前的一样还是不一样,尤其对单位“1”的量分析的很不好,分析题就是看一遍,就拿起数字做,于是很可能里面就有陷阱。但是他们缺乏分析问题的耐心和仔细,我觉得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还有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不可全盘照搬,要精心筛选习题,或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作适当的改编,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要事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状态,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而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 重视对数量关系分析
应用题教学把分析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说情节,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以致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淡化,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可适当增加纯文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是不能够掌握和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引起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分析总结各种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写很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让学生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能够结合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优的策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倡导策略最优化。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探讨各种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特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举一反三。通过讨论交流,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