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学题 一斤水果3块 588斤水果多少钱
588 x 3 = 1764 (元)
‘贰’ 小学数学题 用32元卖水果,苹果4元一斤,香蕉5元一斤,能买多少香蕉和苹果
这道题少了一个条件,就是香蕉和苹果只能是整数斤,不然的话应该有无数的答案。如果加上这个条件,答案应该是能买3斤苹果和4斤香蕉,详解如下:
买1斤苹果和1斤香蕉需要4+5=9(元),
买3斤苹果和3斤香蕉需要3×(4+5)=27(元),
剩下32-27=5(元),正好买1斤香蕉。
所以买苹果3斤,买香蕉3+1=4(斤)。
‘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各有多少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2、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文具的过程。 3、能够积极参与购买文具的活动,清楚表达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文具店”的场景图,见教学挂图。 2、剪下幼儿用书第9页的1~7的数卡和加、减、等号,剪下幼儿用书第3页的7根雪糕娃娃棒图卡及第7页《时钟接龙卡。幼儿用书第29页《分分合合(三)》的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玩游戏“一共需要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加法。 1、教师出示“文具店”场景图,请幼儿观察货架。 师: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每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文具店买两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游戏。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购买文具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 4、引导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二)集体玩“还剩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7元钱到文具店买一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这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还剩下多少钱? 2、幼儿边看图边进行“还剩下多少钱”的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用7元钱购买一种文具的事情。如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 4、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每个小朋友到文具店里买两样文具,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用算式记录。 2、还剩多少钱? 师:每个幼儿用6元钱到文具店买一样文具,算算还剩多少钱?用算式记录。 3、雪糕娃娃排队。 师:按顺序为7个雪糕娃娃排队,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4、时钟接龙。 师:将时钟接龙卡片按顺序首尾相连,接成一条长龙。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还剩下多少钱”的活动结果,集体评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利用分点心、分水果的机会,引导幼儿说说“有几块饼干,吃掉几块,还剩几块?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中经常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出题让幼儿计算,如看图书、写字时,可以问问幼儿“我写了4行字,还有2行没有写,请你算算一共要写多少行字?”
‘肆’ 超市里水果单价是多少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小明在超市里买了5斤苹果,总共花了15元,求苹果的单价?
15÷5=3元
答:苹果的单价为3元。
‘伍’ 小班数学买水果比多少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买水果
教师:屈老师
设计理念:
数数是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活中学习,运用于生活,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我设计了以“买水果”为生活情境的数学活动:6的数数。在游戏中,让幼儿交流和分享数数的不同方法,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6的数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维等综合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解决游戏中的数问题时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数数经验。在本次集体活动中通过讲讲水果,既让幼儿感受到水果的丰富多样,又懂得多吃水果对身体有益的道理。活动隐含了关爱家人的情感,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关爱家人是件幸福的事,这也正是我们幼儿园所倡导的“爱的教育”的思想内涵。
活动目标:
1、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2、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活动准备:
1、贴有水果图卡和点卡的篮子、家人头像贴纸每人一份。
2、各种水果实物、图片,贴有水果的记录纸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交流
1、讨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许多水果都成熟了。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数一数有几种水果?
2、为什么要多吃水果?
二、游戏:买水果
1、了解操作方法:
①今天老师就要去买水果啦!
②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看看我想买什么水果?要买几个?请你数一数,告诉大家。
*装水果篮:老师的提示卡上要大家买6个橘子,所以我就到水果店里买6个橘子装在水果篮里。
③提出操作要求: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篮子,看看你的篮子上要买什么水果,数一数提示卡上有几个点就是要买几个水果,看清楚提示卡,然后用我们刚才介绍的好办法来买水果,装在篮子里。
2、幼儿操作。
3、交流验证:
①和同伴互相检查。
②集体检验、交流。
三、为水果店进货
1、水果店的老板看到小朋友们很能干,也想请你们来帮个忙。秋天的水果品种多,他想去进些新货。可是他不知道哪些水果比较受欢迎,想请你们来帮他调查一下。
2、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水果?
3、(出示统计表)请你们每人拿一份家人贴纸,家里人喜欢吃什么就把他的头像贴在他喜欢的水果下面,大家都贴好之后数一数每样水果有几个人喜欢吃。
4、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呢?哪种水果喜欢吃的人比较少呢?我们来数一数。
5、你们可帮了水果店老板的大忙,这样他一看就知道哪些水果要多进些了!等下次水果店新货来了,我们再来买水果吗?
谈话了解、感受水果的多样,学习手口一致地数数。
交流分享不同的数数方式,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通过游戏情节学习按数取物。
体验和学习多种数数方法,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
游戏中渗透“爱的教育”,引发幼儿关爱家人的同时进一步积累数数经验。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能力。(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陆’ 二年级数学题水果店苹果500克3元钱,那3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
1千克=1000克;
3千克=3000克;
3000÷500=6个; .(3000克里共有6个500克)
3×6=18元
‘柒’ 二年级数学题目1500克水果,每500克水果4元钱,买这些水果要几元钱
1500÷500×4=12(元)
‘捌’ 请问数学: 500g一斤10两的水果,单价是5.6元,那么一两多少钱是不是 10÷5.6=0.56元 那
吃过的价钱一五百克一斤,十两的水果单价15.6元,那么一年的话相当于5.6÷500。
‘玖’ 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有多少》的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数学活动《水果有多少》,整个活动我围绕目标展开,让每个孩子在情景中掌握知识。
首先,来说说我的目标定位,结合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位在9以内的数量:(1)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9以内物体数量。(2)在复习巩固7、8、9三个数,初步建立数的守恒观念。在活动中我班的孩子基本达到要求。孩子年龄小,他的思维有着直观性和形象性,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想单一的图片往往不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活动中我设计了PPT,让孩子在有趣的感官中学得知识。
其次,PPT的制作我“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为孩子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比较遗憾的是展示时由于条件的限制让本来可以动的画面没有很好展现,也因此在水果和动物匹配时效果一般。而事实也证明多媒体的制作让孩子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连平时不怎么说的小朋友都积极的举起了小手,生怕自己“漏”掉了。
最后,孩子们的操作活动我以小猴考大家为由,出示三种操作卡:1、连连看。2、看数字贴水果。3、看水果画小圆点。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很多孩子在操作中能很快而且正确的完成。
我想,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因此把数学生活化,更能让孩子们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然在活动设计中需要根据原有经验,引导孩子走向最近发展。
‘拾’ 请问数学: 每斤水果0.48元,购买1斤4两8钱,需要付多少钱 它说是这样0.48元
1斤4两8钱,转换一下,变成数字就是1.48,1.48是1.5-0.02,即048*(1.5-0.02),转换一下就是0.48*1.5-0.48*0.02=0.72-0.0096,0.0096约等于0.01,所以结果就是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