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中的算式和列式有什么区别
小学数学中算式和列式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个区别:作答要求不同。
一般列式主要出现在看图列算式中,或者出现在列出算式中。小学数学中只要求列出算式,不需要计算过程。但算式就是题目已经给出来了,需要你去计算的过程,最后要算出结果来。
第三个区别:在题目中出现的地方不同。
算式一般出现在计算题或者应用题中,一旦出现在应用题中就意味着你计算完之后还要写“答”,比较麻烦一些。而小学阶段列式只会出现在看图说话中,锻炼你的想象能力,故而不需要计算过程也不需要写“答”。
‘贰’ 什么叫做算式
现代数学:算式简称式,是算术的基本概念之一,指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或关系符号连结起来的式子。算式分横式与竖式。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算式定义,但是学生在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时都要学习算式的写法、读法及算式的意义。
二.概念解读
(1)运算符号
运算符号是常用的数学符号之一,指按照运算法则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时所使用的数学符号。算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六个,即加号、减号、乘号、除号、乘方号和开方号(或称根号)。
(2)关系符号
关系符号是常用的数学符号之一,指在算术中表示两个数、两个式子或数与式之间数量关系的符号。算术中常用的关系符号有两类:一类是表示相等与不等关系的符号,如等号、不等号、近似等号等。另一类是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如大于号、小于号、不大于号、不小于号等。
等号是指表示两个数、两个式子或数与式相等的符号,记为“=”,读作“等于”。
不等号是指表示两个数、两个式子或数与式子不相等的符号,记为“≠”,读作“不等于”。
近似等号亦称约等号,是指表示两个数量近似地相等的符号,记为“≈”,读作“近似于”或“约等于”。
‘叁’ “列式”是什么意思
“列式”的意思:列式数据库是以列相关存储架构进行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肆’ 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他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小学数学题}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就很明确的说明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首先,方程一定是等式.第二,方程中必须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1+2=3是等式,但它不是方程.
由于方程是等式,所以方程的解也就会有三种可能:
如果方程恰是恒等式,则方程的解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数.如2x+3-x=x+3,它的解是x,为任意有理数.
如果方程恰是矛盾等式,则方程无解.如2x2+1=0,我们说这个方程无解.
如果方程是条件等式,则方程的解是某个确定的值,如4+x=7,x=3是这个方程的解
‘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意思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陆’ 小学数学中什么叫等式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为矛盾等式和条件等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或者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形式是把相等的两个数(或字母表示的数)用“=”连接起来。
不等式
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总的来说,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柒’ 小学数学。算式什么意思谢谢
算式是指在进行数(或代数式)的计算时所列出的式子,包括数(或代替数的字母)和运算符号(四则运算、乘方、开方、阶乘、排列组合等)两部分。
‘捌’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什么样的形式叫式子
凡是用数,符号,字母等表示一定数学意义的都是式子。当然,一年级能认识的只有算术式。其实,式子的概念很广,例如 算术式:3+4,5-2=3等 代数式: A/(B+C) ,5, X等 超越式:例如LG5+tan34等 等式:例如 35/5=7,X+6=Y-8,X=8。5等 不等式:例如 5大于4,X小于6,X+Y不等于7等
满意请采纳
‘玖’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意思
数量关系式:描述某种数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9)小学数学中的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特殊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2、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3、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4、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5、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拾’ 数学列式 是什么意思
数学列式的意思就是指在进行数或代数式的计算时所列出的式子,小学阶段中,将四则运算的横式列为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着的式子,使计算更加方便。而且需要数字之和横线下面,横式也要把和相加。
四则运算是指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的计算法则。而列竖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清楚的计算。
(10)小学数学中的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数学列式的注意事项如下:
1、先在上面一行写第一个加数,如果两加数位数不一样,就先写位数多的数。
2、再在下面一行写第二个加数,如果两加数位数不一样,就写位数少的数。
3、把“+”号写在第二个数的前面位置。
4、式子中的“=”号用一条线横线表示,写在第二个数的下面。
5、两数计算的结果写在横线下面的位置,要和上面的数位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