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学前班数学活动有哪些问题

学前班数学活动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20 22:38:28

‘壹’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时间飞逝,转眼本学期已过去一大半。因学校缺老师,这学期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代课中度过,幼儿园——同心校区——太平校区三处跑。教授的对象:小到刚入园的孩子,大至六年级的学生,兜兜转转这两周又来到了幼儿园小班,主要承担数学领域的教学任务,趁周末闲暇时间将这两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总结点滴记录于下。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指导,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指导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时,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老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手口一致点数),示范排序、比较、对应等方法。老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

另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不仅仅是出现在课堂中,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数学。如在“认识圆形”的活动中,在出外活动的时候,我会经常问他们,“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圆形啊?”“我们的滑滑梯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数数操场这边有几棵树?”引导他们发现,鼓励他们大胆的说。生活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

‘贰’ 选择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通过游戏进行儿童数学教育、运算式数学教育、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1、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教师最好让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数学。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儿童思维和数学概念的发展。

2、通过游戏进行儿童数学教育

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学到数学知识,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

3、运算式数学教育

幼儿只有在参与大量活动、使用大量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时,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4、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爱好不同,教师应设计多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求。

注意事项:

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帮助幼儿对周围的生活和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素质。对今后的小学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提供和创造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对初等和初等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幼儿数学教育环境创设:感受数学之美,使幼儿亲近数学,喜欢数学;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将抽象数学转化为图像数学。充分利用空间和材料,激发孩子自发、独立的探究和学习。

‘叁’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和发展规律。

保持和培养儿童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收集和使用材料,勇于推测和发表见解,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丰富的团体生活和教学活动,帮助儿童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部分和整体,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大量感性经验。使儿童逐步成为一个数的守恒者,发展20以内的数数、一一对应能力。

学前儿童教育注意事项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欢快地长大。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肆’ 学前班数学如何教学学习内容有哪些

幼儿数学学习,主要分六大模块:

1、集合:教孩子学会分类,帮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义,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这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为孩子数学能力做准备。

2、数:孩子总是先口头数数开始,到结合实物数数。从无意义的数字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认识数字,理解数字,运用数字,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3、量:通过对集合和数的学习,孩子从不精确的集合感知到确切的数量,这是数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过渡,为加减概念打下基础。

4、形:在儿童早期数学启蒙的阶段,除了加减法,还有几何图形的学习。几何在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对孩子空间立体思维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5、时:孩子对时钟的认识,可以帮助其形成时间概念,有助于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沟通

6、空:空间思维是指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通过想象与视觉化形成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空间思维对于孩子在学习几何等类型题时能起到有效帮助,对孩子大脑起到开发作用。具备空间思维的孩子能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多个角度"立体思考",对其未来社会性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伍’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忽略了活动目标的实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时,我们常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导致老师本末倒置。在活动中,教师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鲜感,而没有考虑孩子现有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忽视了活动目标的实现。在中班老师安排孩子们听音乐,感受不同的天气情况。由于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足,很难快速将听到的音乐与不同的天气条件相匹配。

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导孩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在大班复习几何图形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变魔术的操作活动,即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改变各种图形。手术前,老师,让我们要求孩子们成为魔术师,用这张纸改变图形,看看哪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请拿起剪刀开始换衣服。不一会儿,每个孩子都剪了很多数字。

‘陆’ 学前班数学如何教学,有哪些学习内容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教育、量与计量的教育、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的教育等。

①幼儿的数、计数与运算

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数的守恒;相邻数;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能够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关系,说出物体排第几;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等;学会10以内的计数;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包括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并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②量与计量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物体量的差异,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恒;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感知量的相对性;帮助儿童建立序的概念,并体验其中的传递关系;学习计量,会进行初步的自然测量。


③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和梯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够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④空间方位初步知识


能区分上、下、左、右和远、近等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时间、方位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并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用途以及正点与半点。

‘柒’ 学前班数学的方法技巧

学前班数学的方法技巧

链接: https://pan..com/s/1lFGITcTjQf0TcRBiL3JDJQ

提取码: eei9

《巧虎快乐数学》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来教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当然还是由我们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捌’ 学前班数学怎么教

学前班数学教学方法如下所示。

一、教材分析。

经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本事,经过供给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达解决问题的本事。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教幼儿学习8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8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幼儿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

5、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在教师的帮忙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方面思考问题,能经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幼儿进取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必须的空间想象本事。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一样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样,这就构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

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本事,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进取的活动,能根据自我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

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经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供给必须的条件帮忙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本事。

‘玖’ 学前班数学活动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

一、学情分析:
《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要求3-4岁的小班幼儿,能够通过两两比较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量的特征。幼儿在生活当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相关大和小的物体,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大小物体的认知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比较喜欢直观地教具,能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所接触的活动内容。
二、设计意图:
小班的数学活动《比较大小》,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大小的物体,将这些内容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设计促使幼儿对于“大小”这两个量的概念进行正确地比较和判断。为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软件的教学资源与幼儿活动的有机融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大”和“小”在量上的区别和不同。看动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FLASH动画设置成情境教学并将地教学目标中的任务融入到整个动画之中,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随着任务的层层递进和逐渐加难,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究、自主学习去比较和发现“大”和“小”的不同。
三、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大对大、小对小的相对应。
3、能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观察和探究大和小。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感知物体的大小
2、难点:在比较的基础上辨别物体的大小,并能大小相对应。
在教法的选择上,使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层层递进和逐渐深入,来引导幼儿对于大小物体的感知和比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整合,以此完成目标中的难点,为使整合点自然、生动、让幼儿有兴趣,教学资源与软件经过精心地设计,创设出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动画情境,让幼儿如身临其境,动画与幼儿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合二为一,共同支撑整合点的教学。
在学法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培养给幼儿自主观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幼儿在活动中把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和判断来获取最终的答案,突出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主体性,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的大小衣服、大小筐、大小帽子,FLASH动画拖动按钮课件,各种大小不一的水果操作卡片、大小筐
2、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家长和小朋友们在家一起玩 “大手抓小手”、“大脚小脚一起跑”等亲子游戏,一起感受大和小。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引趣
为了使幼儿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活动当中,整节课,以熊爸爸和熊宝宝为主线创设的游戏环节贯穿始终,通过引趣提问,运用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衣服、筐、帽子引趣,让幼儿来帮助小熊,去感知这些物体的大小,并能用合适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不同,让孩子在自我探究和自我分析中感知大和小的事物。
(二)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三个环节中,采用了由层层递进,以摘果子为主线的游戏内容,将对物体大和小的观察、比较融入其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中的重难点,使用的方法是运用了FLASH动画中的拖动按钮来帮助幼儿掌握难点。拖动的按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电脑鼠标,点击动画中的水果,产生的特效是可将果树上的大小水果拖动到任何地点,不受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在拖动过程中,可进行提问或是暂停,还可根据摆放地位置正确与否,进行随机的调换,在这种灵活的操作下,在幼儿眼中就会产生真实的摘取水果的效果,幼儿对于大水果放进大筐里,小水果放进小筐里的对应关系,小熊的衣服和帽子也可以根据大小用拖动按钮放进相应的衣柜里,这样的游戏情境展示,非常的直观和形象,有助于幼儿对于难点“大对大、小对小”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将这种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调动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小朋友们在FLASH动画中的人机互动中、在实际操作的师生互动中,他们在帮助小熊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比较和辨别大和小加深了强化,整个活动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也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
(三)集体游戏:吹泡泡
小朋友在集体游戏中感受大泡泡和小泡泡的变化。这个游戏活动是让幼儿对于大小的感知的再次巩固和加深。
(四)活动延伸: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和小的物体。

阅读全文

与学前班数学活动有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