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反应有哪些如何护理

数学反应有哪些如何护理

发布时间:2022-05-21 21:31:30

Ⅰ 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1)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常见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毫升后,病人即诉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浅区压迫感和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少尿、尿闭等肾功能衰竭症状。

发现异常情况后,要立即停止输血,并作血型重复配伍试验,同时查有无血红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难或昏迷时早期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规给予肾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静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维生素C,输右旋糖酐平衡盐水、血浆、5%白蛋白溶液以补充血容量。膀胱内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尿少时给20%甘露醇100毫升于5分钟内静脉注入;尿量仍不足时,2小时后可重复用药,但24小时内不应超过80~100克。利尿有效则同时补液扩容,碱化尿可口服小苏打或乳酸钠4~5克或静脉内注射。低血压时应用升压药、甲氧胺5~10毫克静脉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

(2)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多由细菌产物的致热源引起,或对输入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表现于输血1小时发生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或伴恶心呕血、皮肤潮红、头痛,血压多无变化,数小时后症状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发热反应时应将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高热时可用解热药物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给异丙嗪25毫克,病人恐惧不安时,可给吗啡或杜冷丁。在输血前用抗组织胺类药常有预防作用。

(3)过敏反应:也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常发生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种蛋白过敏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血管神经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产生过敏性休克,多在输血将完毕时发生。

过敏反应时可给异丙嗪等抗组织胺类药物,严重者可给麻黄素、肾上腺素、氨茶碱或地塞米松。如发生会厌水肿、严重影响呼吸者,应作气管切开。对有过敏史或有输血反应的病人,在输血前服用异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轻者发热,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反应程度取决于菌种、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突然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细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中毒休克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细菌污染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同时防治肾功能衰竭,并应用氢化可的松及大量广谱抗生素静脉滴入。对输入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Ⅱ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开始病人有发冷、寒战,继而体温升高,可达38~41℃以上,持续时间由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2)原因
1)主要与致热原有关,如血制品、保养液或输血器等被致热原污染,导致致热原进入血液,输血后即可发生发热反应。
2)输血过程中,操作者违反无菌原则,造成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
3)多次输血后,病人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反应。
(3)护理措施
1)预防:去除致热原,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及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污染。
2)出现发热反应时,症状轻的病人可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处理。
3)对症处理:病人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给热饮料,或加盖被;如出现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5)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的过敏反应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现,也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为过敏体质,所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2)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等。
3)因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已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抗原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①加强对供血者的选择、管理及教育。如不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少量清淡饮食;且不宜服用易致敏的药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质。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可在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2)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3)对症处理:如有呼吸困难,应给予氧气吸入;如有喉头水肿并伴严重呼吸困难,应配合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如出现循环衰竭,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4)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5)遵医嘱给药,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异丙嗪、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3.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由于所输入血的红细胞和病人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1)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通常输入10~15ml血后,病人即可出现症状。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从而阻塞肾小管;同时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致坏死脱落,进一步使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应迅速,症状发生快,后果也较严重。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变质,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液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加入对pH有影响的药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红细胞被大量破坏。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履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核对工作,以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变质。
2)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保留余血,并采集病人血标本,重新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3)维持静脉通道,以备急救时静脉给药。
4)保护肾脏:可行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在双侧肾区进行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以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管。
6)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尿少、尿闭。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7)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以缓解病人的焦虑及恐惧。
4.大量输血后反应 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的血液总量。常见的有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
(1)肺水肿(心脏负荷过重):其临床表现、原因及护理措施与静脉输液反应相同。
(2)出血倾向
1)临床表现: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如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块瘀斑、手术伤口或切口处渗血、牙龈出血等。
2)原因:由于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或短时间大量输入库存血所引起。因为库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坏,凝血因子不足,使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3)护理措施:①预防:如大量输库存血,应间隔输入新鲜血液、血小板浓缩悬液或凝血因子,以防发生出血;②密切观察病人出血倾向,注意皮肤、黏膜及伤口处有无出血,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改变。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等。
2)原因:库存血中含有枸橼酸钠,随病人静脉输血而进入体内,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因此血液输入缓慢不引起中毒;当大量输人库存血时,进入体内的枸橼酸钠也过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未完全氧化,即可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收缩不良、心肌收缩无力等。
3)护理措施:①预防:每输入库存血超过1000ml时,可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Oml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减少低血钙的发生;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输血后的反应。
(4)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因库存血随保留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升高,故大量输入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Ⅲ 输血反应及其护理

输血反应,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以下:
发热反应
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备查明原因之用。2.对症处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保暖、饮热饮料等。3.按医嘱给药 如退烧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4预防 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过敏反应
护理
1.密切观察反应并及时处理 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2.对症处理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按医嘱给药 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4.预防 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不宜食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如虾、鸡蛋、鱼等,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输血前对曾有过敏史和需多次输血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
护理
1停止输血送检 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备按医嘱给药),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组织缺氧状况。3保护肾 双侧腰封闭,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解除肾血管痉挛。3.碱化尿液 按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防止肾小管阻塞。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观察皮肤、尿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6.配合抢救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休克抢救。7.预防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可使用变质的血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控制输血速度,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等
由于输血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及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Ⅳ 输血不良反应怎么办

.轻度反应是由于输入的血浆中含有某种蛋白所引起的轻度超敏反应,组胺在局部皮肤过多释放。
【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皮疹和荨麻疹,常常伴有皮肤瘙痒。
【处理方法】 ①减慢输血速度。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经以上处理,30分钟内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注,如30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
【预防】 一般在输血前30分钟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静注,或异丙嗪50mg,口服[3]。
2.中重度反应 是由于库存的血液成分释放出细胞因子和(或)所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导致致热原释放引起的。又被称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需要定期输血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2%。
【临床表现】患者一般在输注血制品30~60分钟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
【处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通知患者的主治医师和血库;③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分析。④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热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⑤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⑥一般经以上处理15分钟后症状改善,可换一袋血液重新缓慢输注,密切观察;如15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趋势,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
预防】对于反复定期输血患者、或者曾有两次以上输血相关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应减慢输血速度(每单位红细胞3~4小时,浓缩血小板每袋2小时),并且可在输血前60分钟预防性给予退热药物,但如果有血小板减少,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去除白细胞或过滤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包括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液体超负荷、过敏性休克和输血相关肺损伤。
(1)急性血管内溶血:是由于输注血型不合红细胞导致。患者血浆中抗体与输注的异型血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主要见于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发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异型血(5~10ml)输注也可以引起严重的溶血[4]。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症状可以在输血开始后几分钟内出现,而对于意识不清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压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现。
【处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③循环支持:输注生理盐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缩压;如果需要可用强心剂及升压药支持血循环,如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预防肾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压稳定前提下用利尿剂,如速尿1~2mg/kg。⑤监测凝血状态,预防及纠正DIC。⑥核查血液标签及送检样本: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气分析、尿潜血、血红蛋白尿及胆红素水平。⑦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
【预防】①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②交叉配血;③标签管理系统,正确标示血样和血制品;④输血开始前严格进行“三查七对”;⑤对于曾经有不明原因输血后血管内溶血的患者,应筛查少见血型抗原的抗体,如Kidd、Kell及Duffy系统抗原。

Ⅳ 输液输血反应处理流程

法律分析:1、立即停止输液或输血。

2、即报告医生及配合处理。

3、如出现输液反应:

(1)即认真查对药液。

(2)用无菌巾包裹余液、输液管、头皮针即送细菌室(连验单)。如细菌室下班,则交门诊检验室。

(3)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事件经过,做好交接班。

(4)即报护长。24小时内报科护长,月底交报表到护理部。

(5)填写输液反应登记表三份,一份交科部,一份交院感,一份留病区。表内应填写:药液名称,注射器、针头、药液的生产日期、失效期、批号、培养结果。

4、如出现输血反应:

(1)即重新查对血型,电话报血库。

(2)用无菌巾包裹余血、输血器、针头等送血库。

(3)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事件经过,做好交接班。

(4)报告制度与输液反应相同。

输血输液在临床上容易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引发了医疗纠纷,患者要注意保存输血输液剩余液或其包装袋,以便日后送交有关部门检验。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七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Ⅵ 出现输血反应如何护理

1)根据过敏反应表现,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医学教育网
原创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的饮食。

Ⅶ 长期输血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期间发生急性肺损伤,伴低氧血症,胸片示双肺浸润影,不存在左心房压力增高。疾病传播,病毒和细菌可经血液途径传播。传播的病毒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病毒,HIV,人类T细胞白血病等。细菌包括:布氏杆菌。其他包括梅毒、疟疾等均可通过血液传播。真做好血型签定、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前的核对工作,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即行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Ⅷ 输血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输血反应的症状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寒战、发热等等,反复出现输血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禁用血浆以及血浆制品。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者是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建议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选择无过敏史的供应者。

(8)数学反应有哪些如何护理扩展阅读

直系亲属之间并非不能输血,而是不能直接输血。由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造血细胞的HLA(白细胞抗原)相似,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把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当作“友军”。

所以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将会在受血者体内大量繁殖,并逐渐反客为主,对其进行攻击,从而严重破坏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引发致死率极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对于非直系亲属献血来说,这种病在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的发病率高达十到二十倍,且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严重,医生很难在第一时间诊断出病情。所以,即便是直系亲属相互输血,也需要在输血前将血液通过射线照射杀死有活性的淋巴细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输血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直系亲属间能直接输血?那都是“戏说”

阅读全文

与数学反应有哪些如何护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