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数学 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
这个可以参考课本里面的教法,一般都是用小棒来代替手指,比如11+3=
先放11根小棒,再放入3根,让他们数数,得出结果。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Ⅱ 幼儿园大四班数学题
小学入学测试题 一、体育素质 测试题: 1、走约 6米长的平衡木。 2、拍皮球。 3、跳绳。 4、掌握跑、跳(单腿跳、双脚交替跳)、蹦、攀登的动作。 5、听从老师的口令有节奏的踏步。 6、扔包,向上扔再接住;向上扔拍一下手再接住。 7、在地上跳方格(按数字顺序跳) 8、至少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比如跳绳,游泳,滑冰,跑步等。 9、介绍自己喜欢什么运动? 二、语言表达 测试题: 1、我们第一次见面,还不熟悉,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吗? (1)请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老师问你,你听清楚了回答老师: A、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是那个幼儿园的? B、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2、介绍一下自己在幼儿园的情况。 3、请你重新排列一下四幅图的顺序,然后变成一个小故事。 4、评价一下自己在幼儿园的情况 5、春夏秋冬的区别和特征?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 6、鸡和鸭有什么不同? 7、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样把小鸭 救上来? 8、你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能不能在这里表演一下。 9、请小朋友念出书中的一个儿歌。 10、老师复述一个故事,讲完故事后请小朋友把故事中提到的小动物圈出 来。 三、生活自理与习惯 测试题: 1、系鞋带。 2、穿衣服、系扣子。 3、认钟表上的整点。 4、问:自己的事情都会做哪些?会做哪些家务? 5、如果待会儿出去的时候,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怎么办? 6、请小朋友写出自己的名字。 7、这里有一件小朋友的衣服请你把它叠好。 四、注意力和记忆力 测试题: 1、数数——从25数到38 2、放10种物品,看30秒后遮挡,复述有什么物品。 3、听老师指令,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 (假设1是猫叫 2是蹲 3是站 4是举手 5是转圈) 4、儿歌:老师说一遍,小朋友复述一遍:(老师只念一遍) 春天到了,花儿笑了,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 冬天到了,雪花飘飘。 5、打节奏(嗒嗒嗒嗒)问:少一拍怎么打?少二拍怎么打?少三拍怎么打? 五、数学思维 1、一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有一位扮演老鹰,一位扮演母鸡,还有8个做小鸡。请问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2、卡片 1、2、 3、 4、 5、 6、 7、 8、。请把能够组成9的两张牌分别找出来。 3、数学填数:2 +( )= 3 13−( )=10 8 + 6=( )13 − 8 =() 4、比67大的数说出3个,比67小的数说出三个。 5、幼儿园的苹果吃了一半还剩20个,幼儿园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6、找规律填数: 其一:4( ) 8( )12 14 其二:1 3 5( )9( ) 7、用6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 8、用4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9、你和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你是第4个,从后面数你是第5个,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10、根据要求串珠子,“黑白黑黑白白”后面接着串。 1 1、小明参加围棋比赛,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小明一共握了10次手,问参加围棋比赛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 1 2、河边有7只小鸭子和一只鸭妈妈,其中4只鸭子过河了,问还剩几只鸭 子没过河? 1 3、公共汽车上,第一站上来5个人,第二站下去2个人,第三站上来3 个人,问:车上剩几个人? 1 4、妈妈今年31岁,爸爸今年比妈妈大一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1 5、两个盘子里各有5块糖,从第一个盒子里拿出2块糖放入第二个盒子,现在两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 1 6、小芳买拼音本用了6角钱,还剩4角钱,小芳原来有多少钱? 合多少元? 1 7、黑兔、黄兔和白兔在赛跑。黑兔说“我跑的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1 8、用拍手的形式报数 如:2—4—6—8; 8—2—4—5—7 1 9、一个正方形是四个角,问:在角上切了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 20、一张画用4个钉子,两张用多少个? 2 1、数数: (1)从1——100。 (2)2个2个的数。 (3)5个5个的数。 (4)3个3个的数。 (5)10个10个的数。 六、礼仪素养 1、活泼大方,有礼貌的打招呼(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 2、谈话时注意认真倾听,认真回答问题。 3、坐姿端正,精神集中。
Ⅲ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了8个苹果,在路上遇见小红,就给了小红一个,路上小明妈妈感到口渴,就吃了1个,请问小明妈妈回家时还有几个苹果?
Ⅳ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凑钱购物
活动目标:
1、练习8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物品的过程。
2、巩固对人民币及其兑换关系的认识。
3、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跟父母去购物的经验。请五位能力强的幼儿当超市老板物质准备:
教具:利用班级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个货架),猴子头饰8个、超市货柜的图片(标有价格)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橡皮、钱币若干(放在每桌的箩筐里),记录单活动过程:
1、小猴子的新铺子开张了(1)教师:小猴子开了一个新铺子,邀请我们去购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铺子里有些什么?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观察图片上的商品)(2)请幼儿每人取8元钱,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取钱?
(3)指导幼儿回自己一桌的箩筐里取钱,教师指导。
2、游戏:买东西(1)幼儿想好要买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该物品的价格,在记录纸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向朋友介绍自己想买的物品、价格以及还剩多少钱,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3)请个别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4)幼儿各自去店铺买东西,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猴子老板。
3、幼儿操作(1)怎样取钱观察小动物想要取钱的数字,想一想怎样取钱,请你圈出来。
(2)可以买什么仔细观察小朋友手上的钱币,算一算这些钱能买哪两样东西,并且不用找钱,请把这些物品圈出来。
4、活动评价。
Ⅳ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各有多少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2、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文具的过程。
3、能够积极参与购买文具的活动,清楚表达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文具店”的场景图,见教学挂图。
2、剪下幼儿用书第9页的1~7的数卡和加、减、等号,剪下幼儿用书第3页的7根雪糕娃娃棒图卡及第7页《时钟接龙卡。幼儿用书第29页《分分合合(三)》的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玩游戏“一共需要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加法。
1、教师出示“文具店”场景图,请幼儿观察货架。
师: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每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文具店买两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游戏。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购买文具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
4、引导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二)集体玩“还剩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7元钱到文具店买一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这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还剩下多少钱?
2、幼儿边看图边进行“还剩下多少钱”的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用7元钱购买一种文具的事情。如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
4、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每个小朋友到文具店里买两样文具,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用算式记录。
2、还剩多少钱?
师:每个幼儿用6元钱到文具店买一样文具,算算还剩多少钱?用算式记录。
3、雪糕娃娃排队。
师:按顺序为7个雪糕娃娃排队,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4、时钟接龙。
师:将时钟接龙卡片按顺序首尾相连,接成一条长龙。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还剩下多少钱”的活动结果,集体评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利用分点心、分水果的机会,引导幼儿说说“有几块饼干,吃掉几块,还剩几块?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中经常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出题让幼儿计算,如看图书、写字时,可以问问幼儿“我写了4行字,还有2行没有写,请你算算一共要写多少行字?”
Ⅵ 一年级数学题:小明有些钱,买书用一半,买作业本用去了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6元,小明原来有多少钱
先买一半,又买了一半的一半也就是1/4,所以用了3/4的钱,还剩6元,所以原来是24元
Ⅶ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大班数学说课稿《小银行》
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 1、 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 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 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Ⅷ 幼儿大班数学家庭作业怎么布置
数学作业,我觉得还是要布置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比较好。
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有几个门?几个窗?
妈妈拿着10元钱买东西,共花了9元,还剩几元?……
Ⅸ 请问数学: 100元钱,亏损5%,还剩余多少钱呢怎么计算呢敬请高手赐教好吗谢谢
通过计算100*(1-5%)=95元得出还剩95元
亏损,英文可译为loss,指损害或缺损、容貌或身体受损伤、收入不够支出或者亏折。
投资亏损:比如投资理财产品,股票,黄金,纸白银,因为行情过大没设置止损,导致本金亏损。
按其亏损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亏产品,即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贡献边际亦为负数;这种产品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必须停止生产;但如果是国计民生的产品,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即使亏损仍应生产。另一类是虚亏产品,即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能提供贡献边际,这种产品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总之,对亏损产品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决策。
1、相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亏损产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就不应当停产:
单位变动成小于单价;
单位贡献边际大于零;
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总额大于零;
贡献边际率大于零;
变动成本率小于1。
2、相对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
只要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与相对剩余生产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就不应当停产;反之则应停产。
总之,从财务决策的角度看,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亏损产品仍有销路,即使销售价格低于单位产品成本,但高于变动成本,即能提供一定的边际贡献,亏损产品则仍可继续生产。因为,亏损产品也负担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亏损产品停产,那么原来由亏损产品负担的这部分固定费用就要由盈利产品来负担,这就必然增加了盈利产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