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需要多少钱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需要多少钱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2-05-24 13:21:25

⑴ 小学数学,至少要花多少元

5支一包的笔单价较低,所以要使总钱数最少,应多买5支一包的,但是47=5×9+2,剩下的两支怎样买,按花钱最少的条件又有两种选择:

其一是买一包3支包装的,这样得多花一支笔的钱;其二是少买几包5支一包的,这样多花一些差价,所以对这种不定情况,应按两种方案进行计算加以比较才能决定花钱最少的买法。

由47=5×9+2可设计如下买法:

对红笔来说,如果买9包5支一包的、1包3支一包的,
要用的钱数是61×9+40=589(元);

对蓝笔来说,如果买9包5支一包的、1包3支一包的,
要用的钱数是70×9+47=677(元);

由47=5×7+3×4可设计如下买法:

对于红笔,如果买7包5支一包的、4包3支一包的,
则要用的钱数是61×7+40×4=587(元);

对于蓝笔,如果买7包5支一包的、4包3支一包的,
则要用的钱数是70×7+47×4=687(元);

综上所述,按后面的方案购买用钱最少,所用钱数是:587+677=1264(元)。

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存零用钱评课稿

在整个教学中,时间安排较适中,教学目标很明确。我在教学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会分析有关连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现实的问题。知识点比较全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学生也能学以智用。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自己讲解每个算式的意义,记忆非常深刻。从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进一步对比两种思路的异同点,学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流畅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亲近学生。能够看出,学生对所学的解决问题掌握的比较好,并能够通过用自己的话解释题中的内容。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实际应用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方式中,采用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能够及时的解开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算式,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东新一小学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师资力量雄厚,现代化教学设备正趋于完善,学生生源较好。所执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学生40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 、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书13元 。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⑷ 小学数学评课稿该怎样写呢

一、这节课我的收获,也是这节课的特色

1、朱老师的新课引入的很好。《认识公顷》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我们都知道每单元的第一节课不好讲,既要了解学生之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由旧入新过度到新授课内容。朱老师先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通过习题对旧知识进行巩固,接着展示绿博园图片,使学生意识到要测量绿博园的面积用已有 的面积单位不合适,引出矛盾,切入新课。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很自然。

2、构建合理,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首先是借助资料,初步感知公顷。用图片展示了天安门广场、世博园、布达拉宫、杭州西湖,让学生通过看。读,初步感知这些知名景点的面积都用到了公顷。接着让学生认识1公顷的含义。通过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得到1公顷=10000平方米。通过习题,巩固练习公顷与平方米的转换。三是感知1公顷的大小,从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1公顷的大小。

3、本节课朱老师设计理念新颖,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公顷不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用身边的物品来感知。朱老师利用我们平时上操的操场,有5个这样的操场约为1公顷,我们校园的面积约为3公顷。这样比较好的突破了这个难点。

4、朱老师很了解学情。在计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前,先回顾了相关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补充了多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除以多位数的知识。这一点很有必要,这是4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需要用到。

另外,朱老师的课堂语言简练,板书简单明了,讲课的逻辑性很强,在此我不再一一评价,总之,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我的建议

课堂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一节课或多或少会有遗憾。对于这节课我提两点建议。

1、课堂语言可以活泼一些。上课时的语速、语调可以多次变换,不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

2、时间安排上可以把最后一道习题去掉,直接进入课堂小结,这样课堂教学环节就完整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⑸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评课稿

一共有多少的评课稿

⑹ 四年级有新北师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1、同学们到过体育场看球吗? 2、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多少名观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 2、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有多重评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重》。
一、说教材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的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背一背”这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4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秤,了解盘秤的使用方法,为下面千克和克的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步:认识千克。首先通过称两袋盐的质量让学生认识1千克。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通过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的活动感知物体的质量与大小无关。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学生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
第三步:认识克。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学生对千克有了一定认识的前提下,马上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对学生进行强烈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刚建立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于是又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这一练习不仅是对新知的巩固,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我检查的一种深化。

⑻ 小学数学评课稿怎样写

我厌倦了城市的喧哗烦躁,于是我决定回到那美丽清静的家乡,去聆听一下那优美的自然的歌声。

星期六,我背着自己心爱的小背包,独自一人来到了家乡。

走在田园小路,风“呼、呼”地吹过,吹在身上真的很凉爽,抬头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的稻田在秋风吹来时也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也许就是自然的歌声吧,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农民伯伯收割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抬头望着蓝天,云在飘动,还飞过来几只快乐的小鸟,你看,他们不正在“吱吱喳喳”地唱着歌儿吗?看着这般景象,自己也禁不住唱起歌来,自己的歌声和自然的歌声混合在一起还真是很有趣的,这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草坪上唱歌的情景。

过了田园,就来到了家乡最干净的小溪,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流水叮咚,还有小溪流动时那“咝、咝”的歌声,在这里,我们全身都能放松下来,不过这种声音常常会被打破,因为还有鱼那“啪、啪”的声音,也少不了孩子们在这戏水时的欢快的歌声。

在我登上桥身时,突然乌云密布,刚刚天气还好好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我赶紧跑到桥附近的屋檐下避,雨正“哗、哗”地下着,雨滴打在屋檐上“滴滴嗒嗒”的声音,真想不到在这里也能听到大自然的歌声,雨声.脚步声混在一起还另有一番情趣。

雨停下来后,一切都变得那么清鲜,深呼吸一下,清鲜极了,树在秋风下“沙、沙”的把一些水滴撒下来,这时的鸟儿变得欢快起来,农民伯 伯也更精神了,这大自然的歌声让人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我登上家乡的山,在这里,决对不会缺乏鸟儿的歌声,我在这里游玩了一直到了黄昏,在这还能微微听到农家做饭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黄昏时分到了,我也该回家了,我下了山,来到车站,乘上车后,还有那“嘟、嘟”的声音一直响着,有人可能会问我:这次回乡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会回答:家乡的风景很美,但家乡那大自然的歌声才是我最留恋的。

阅读全文

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需要多少钱评课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