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氏数学领域有进位乘法教案
教学教学要求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 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中心。 教具学具 师生各准备小棒8 捆(每捆10 1.理解情景图。(1)提出问题。出 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有种植海带的、有放养螃蟹的、有 运送虾饲料的、有放养扇贝的。使让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海水养殖繁忙的 景象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回答) 海带:3 条绳子,每条绳子夹29 根海带苗;螃蟹:一笼养8 只共112 饲料:4袋,每袋41 千克;扇贝:5 个笼子,每笼装125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 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3 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 只螃蟹共112 笼。一共养螃蟹 多少只? 渔民叔叔养虾投放虾饲料一次投放4 袋,每袋41 千克,一次投放多少千克? 渔民叔叔用5 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 只扇贝5 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2.探讨口 算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9&ties;3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 29&ties;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学生估算29&ties;3 的积大约是多 少?为什么?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2 根,表示29。接着摆同样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9 根。要求3 个29 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3 少,再算出3个20 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3 根是27根,把其中的 20 根捆成两捆放在3 行小棒的下面,另外7 根,那么29&ties;3=87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29 &ties;3 27----------9&ties;3 6-----------20&ties;3(6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7 然后指出,为了 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29 &ties;23 87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4 &ties;2 48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 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 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 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 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 横线上。 练习。 完成课本第17 页的自主练习1 的前三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 3.教学绿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渔民叔叔 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 只扇贝 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1)列出算式。 125&ties;3 (2)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3)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 遮住,题目变成了25,请学生口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把 被乘数百 &ties;3 还要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百位上的1。所以个位进到十位的1 并不能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而应暂记在横线上。最后让学生翻开课本第17 将例题未做的部分做完,并把得数填写在横式等号后面。(5)练习。 完成课本第 17 页的自主练习1 后两道的题目和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三、巩固: 完成课 作业:基训p13(1)-p14(4)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渔民养 海带每条绳上夹 29 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 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29&ties;3=87 2929&ties;3&ties;23 27-----------9&ties;387 6-----------20&ties;3 87 渔民叔叔用3 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 只扇贝,一共能装多 少只扇贝? 125&ties;3=375(只)125&ties;3&asyp;360(只) 125 &ties;13 375- 课后反思:
‘贰’ 如何幼教
宝宝进入两岁以后,掌握的词汇量呈飞跃性增长,而另一方面,数的概念也在这个阶段开始渐渐萌芽了。就像许许多多的敏感期一样,抓住这个数字概念的第一敏感期进行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字概念的教育与算术、数学完全是两码事情。一个两岁的宝宝,也许你可以硬性地灌输给他加减法的算式,也许你会很得意地发现在自己的教育下,宝宝能非常熟练地回答出十以内、甚至二十以内加减法的答案,可事实上他并不真正理解,这些题目以及对应的答案对他而言和背诵一首唐诗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恰恰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什么是数的概念?
那么什么才是数的概念呢?对于一个两岁左右的宝宝而言,最简单而最直接的概念就是知道多与少、大与小的区分。当你问他“9和6哪个大?”,他可以很熟练地,不假思索地回答你“9”时,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字概念,而这,比他知道“9-6=3”更有意义。
数字概念的最初培养
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更不要只让宝宝接触抽象的数字,这对他们毫无意义。也许你觉得实物教学很弱智、很麻烦,但没有办法,任何一个人认识世界就是从个体的实物开始,数字,也是一样。
也许你还记得是如何教会宝宝学会辨识第一种颜色的吧?红衣服、红苹果、红太阳,曾经在宝宝心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慢慢地,因为你的重复、因为他的成长,忽然有一天宝宝就明白了这些不同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红色”,在理解了第一个颜色之后,他会一下子明白你教他的所有颜色所指代的意义。
而数字也是一样。在最初的阶段,实物才是宝宝能够理解的唯一事物,只有在一遍遍的重复与教育之后,他才可能真正了解“1”的涵义,原来“1”代表的并不一定是一只苹果,而可以是一块糖、一个电视机、一个小朋友等等所有的单个物体之后,他就能触类旁通,一下子明白数字真正的含义。
数数的练习
在宝宝理解数字的意义之后,需要加强的练习就是数数。数数在大人眼里是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可事实上,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很多五六岁的宝宝都未必能顺利地数到一百。
别觉得“会数数又怎么样呢?他照样还是不会做题目啊”,要知道,数数才是做加减法的关键所在。你知道在宝宝的眼里“5+2“是什么意思吗?告诉你,他所认识的“5+2”就是有了五粒糖之后妈妈又给了两个,那么就是从五再往后数两个啦,试想一下,如果他不能顺利地数数,又如何能得到答案呢?
数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爬楼梯、上台阶、分水果、数纽扣,用游戏的方式在生活中任何时间段里穿插,比单纯地坐下来练习数数要愉快得多。爸妈如果有空,还可以两个人一起陪宝宝数,比如爸爸数1,妈妈就数2,宝宝接一个3,这样循环地数,难度比让宝宝一个人“阿宝背书”要大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数数的难点在“进十”,很多宝宝能顺利地从11数到19,但他不知道19后面应该是20。所以成人在陪宝宝数数的时候,应该不落痕迹地把这些难点故意留给宝宝,让他们强化练习。
数数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数字游戏,宝宝往往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渐渐领悟那些生活中极难用实物来表达的数字,比如几十、几百的意思。而两个人的对数,还可以慢慢习得单双数的概念。所以,父母们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小小的数数练习哦。
生活中的教具
随着蒙氏教育的深入人心,许多家长都在考虑要不要掏重金去购买那传说中神乎其神的蒙氏数学模型。
其实,你没有必要去买昂贵的蒙氏教具,那些动辄几百元的加减法板、长短数棒,只要知晓了原理,生活中比比皆是替代品。
吃水果的时候,你可以拿一些出来让宝宝比较,是苹果多还是葡萄多呢?在他还没有学会数数时,你得不厌其烦地数给他听。
搭积木的时候,特别是像乐高这种等量等大的小块积木,不同的块数拼接在一起,长短就不一样了,而且还是同比例的增减,这完完全全就是数棒的模型。
等宝宝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你可以拿几个娃娃当成小朋友,拿一堆积木做糖果让他来分,这其实与蒙氏教具中的乘除法板是一个基本理念。
总之,教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爸妈要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用直观的教法来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才是以万变授不变的道理所在。
‘叁’ 蒙氏数学11_20的数物拼板怎么做
操作方法如下:
1、把数字和物品配对,象拼图一样拼成完整的一张数物板。2、初步感知11-20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3、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数字11-20。
‘肆’ 蒙氏数学加减法板,红蓝定规尺怎么用
使用方法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练习
1、取出加法板和定规尺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其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蓝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摆在加法板的上方左侧。
3、红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对准加法板上的中间红线摆好。
4、取一个蓝色定规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个方格中,然后用右手指数后面的空格,数到10,得出结论“9”,“1”和“9”和起来是“10”。取红色定规尺9接放到“1”的后面,再从1-10数一下(验证),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蓝色定规尺“2”及红色定规尺“8”做10的合成。以此类推。
6、家长还可以口头或写出作业单给幼儿出题目练习,也可以用此方法练习10以内各数的合成。 提示二:构成11-18的加算练习
1、先把红蓝定规尺的“1”取走。
2、取蓝色定规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红色定规尺“9”,“2加9等于。。。。。。11”得出“11”的结果。
a)从第一个格开始数1、2、。。。。。。11。
b)看定规尺终点上方标出的数字“11”。以此类推,分别放在3+8,4+7,。。。。。。9+2等于11。
c)用此方法练习11-18各数的加法。
家长可以出一些小作业单,每张作业单上要得数相同,待幼儿能力提高后再出混合得数的作业单。幼儿操作正确,家长要给予奖励。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减法板
一、教具构成:
画有横18格,纵12格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数字。1-9是蓝色,10-18是红色,在9 的地方用1条蓝色直线隔开。
定规尺:A、红、蓝色1-9板条各9枚,红色定规尺上有刻度。
定规尺;B、自然色的木制定规尺17枚,上面没有数字与刻度。
二、教具目的:
练习1-18以内的减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0以内数)
1、取出减法板和红、蓝色定规尺。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在减法板的上方左侧按从9到1的顺序自下而上摆好红色定规尺,再沿中间蓝色直线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摆好蓝色定规尺。
3、取一个圆环放在减法板上沿“10”的数字上面。
4、取红色定规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蓝条“9”接在“1”后面。先指“10”,后指“1”和“9”并说:“10可以分成1和9”,边说边指,做完后把定规尺向下移一行。
5、取红色定规尺“2”放在“1”的上边,取蓝色定规尺“8”接在“2”的后面,叙述方法同前。
6、以此类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励幼儿做其它数的练习(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8以内)。
1、告诉幼儿试试看“18减9”用右手指减法板上的数字“18”,拿蓝色定规尺9,定规尺一头“9”字要刚好放在数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侧空格,报出“9”之后,开始数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红色定规尺和蓝色定规尺并排。让小朋友注意到红色定规尺和减法板上段的数字同样是蓝色字
3、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举一反三,练习18以内的其它数。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
1、家长可以从17-?开始练习。
2、如“试一试17-9”。操作时先从自然色定规尺中拿起最短的盖在减法板18的数字上面(因为18与这次计算无关)(把尺盖在方格里)。
3、其次取蓝色定规尺9,一端对齐17下面排好(右侧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规尺)。
4、进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红色定规尺8排在蓝色定规尺旁边。
5、做后把每枚定规尺还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规尺中6个格长度的一枚(从右顶端)盖在减法板上,前面从1-12个空格。取蓝色定规尺8,再取红定规尺4
提示:给幼儿出的题目,答案一定要是个位数。
减法板的蓝色分隔线(在9和10之间)表示减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红色规尺一定出现在蓝色线的左侧。
参考资料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着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基本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参考来源蒙氏教育(教育领域术语)_网络
‘伍’ 蒙氏速算的介绍
蒙氏速算是在蒙氏数学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蒙氏数学相对低幼一点,而“蒙氏速算”是针对学前班孩子的,最大优势就是幼小衔接好,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适合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蒙氏速算是蒙氏数学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完美衔接。(蒙氏数学弊端是,到了多位数运算时,离开实物无法计算。蒙氏速算就是解决蒙氏数学这一弊端的最有效的方法。)
‘陆’ 如何用蒙氏数学手指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1. 6,7,8,9四个数用特殊手势表示,如:6的表示方法是竖起小拇指和大拇指且其他手指握拳。
2.满十个的数用左手一个手指表示十。
3.加法依次竖起手指,减法依次将手指握拳,得数在十以上且涉及6,7,8,9时就依次变换手势 而不是 竖手指或将手指握拳。
‘柒’ 蒙氏数学的其他相关
幼儿蒙氏数学宝盒盛装上市!
蒙氏教育法:让孩子轻松学会千位以内加减乘除
适合:3-8岁售价:396元
组合:实物教具+12本操作册+纸面教具+家长指导手册+两张演示VCD光盘
家长指导手册一本:含初中高级全套教学活动。【16开120页】
A、12本操作册:1—4册为初级、5—8册为中级、9—12册为高级,可适合三至八岁幼儿数学启蒙需要。【16开彩色印刷】
12本操作册,16开32页,彩色印刷,第一二册含感官练习,包括插座圆柱体、长棒、色板、几何图形橱、立体几何、构成三角形。第三四册包括数棒、彩色串珠1—9的认识,数字与筹码,量的守恒、5以内的加减等。第五六册包括10—100的认识,即塞根板,按数取量和按量取数的训练、10以内的加减,第七八册包括100以内的量的加减,金色串珠十进位组(初步的数位的概念)九十册为金色串珠的量的千位加减乘除运算含进位借位。第十一二册为邮标游戏的加减乘除运算,采用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的计算练习,时间的认识,体积守恒等概念的学习运用。
B、十进位组
十进位组教具即千位的立方珠,一百板,十串珠。1个粒珠表示1,1串10的串珠表示10,10个10的串珠组成的一个面是1百,10个100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运用十进制组,孩子就可以轻松学会个十百千的概念。如500表示5个1百板。2000表示2个立方珠。320表示3个1百板2个10的串珠。就是如此简单。
C、连接方块
台湾教具,数棒连接方块,由55个组成1—10的红蓝棒,可以进行1—10的数与量的认识,以及10以内的加减等运算。也可以作为长棒进行操作。
D、热带鱼
台湾教具,配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共计60个。是孩子进行形式排列以及非连续的量的教具。
E、纸面教具
全套蒙氏纸面教具,22组共56多张,8开300克白板纸彩色印刷,配有数字卡、几何图形卡、立体几何组、塞根板、加减乘除板、分数板等蒙氏教具。
F、计数棒 台湾教具。数棒,100根。各种颜色的数棒,和数字卡片配合使用,是孩子认识包括0在内的各种数字的重要工具。
G、彩色串珠 配有0—9彩色串珠各1个,是孩子学习十以内的加减乘除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孩子点数的学具。
H、三色圆圆片 配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圆圆片共计60个,和纸面教具结合使用,可用于加减运算,形式排列,同事也可作为孩子点数的工具。
全套教材为方便家庭使作,还配备了指导手册和示范的VCD两张,家长可以按照指导手册和示范VCD的安排,每天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进行相应的游戏。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快就能学会千位以内的加减乘除。为以后小学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捌’ 蒙氏数学除法板的教育目的
蒙氏数学除法板的教育目的:
1、理解除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除法运算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力,精确和独立工作的状态。
3、帮助孩子记忆100以内的乘法及导入除法的概念练习。
教具构成:
除法板是一块自然色的木板,木板上纵、横各印有1-9的黑色数字。横排的数字下有一列较大的圆穴作填放绿色小人之用,又配合纵横各个数字的位置有81个小圆穴。还具有:9个木质西洋棋式小人,81颗圆形绿色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