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学中的Z,Q,R分别是什么…有哪些数
Z:在数学中代表的是整数集。
包括数字:
1、正整数,即大于0的整数如,1,2,3······直到n。
2、零,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它是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数。
3、负整数,即小于0的整数如,-1,-2,-3······直到-n。(n为正整数)
Q:在数学中代表的是有理数集。
包括数字:
1、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例如1,2,3······直到n,以及1/2,1/3······正分数。
2、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例如-1,-2,-3······直到-n,以及-1/2,-1/3······负分数。
3、零。
R:在数学中代表的是实数集。
包括数字:
1、有理数,由所有分数,整数组成,总能写成整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并且总能写成两整数之比。
2、无理数,实数范围内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常见的无理数有: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欧拉数e,黄金比例φ等等。
(1)数学里的个数是什么扩展阅读:
1、整数集Z的由来:
德国女数学家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2、有理数集可以用大写黑正体符号Q代表。但Q并不表示有理数,有理数集与有理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理数集是元素为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而有理数则为有理数集中的所有元素。
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有限或为无限循环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称为无理数,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数。
3、实数集通常用黑正体字母R表示。R表示n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数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4、有理数集与整数集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有理数集是稠密的,而整数集是密集的。将有理数依大小顺序排定后,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定还存在其他的有理数,这就是稠密性。整数集没有这一特性,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就没有其他的整数了。
B. 数学中有哪些数
1.质数与合数
质数,又名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如2,3, 5, 7, 11……
合数,是指除了1与自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如4,除了1与4之外,它还能被2整除。
2、公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又称公约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的所有共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 实数与虚数
负数开平方,在实数范围内无解。
数学家们就把这种运算的结果叫做虚数,因为这样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释,所以叫虚数。
实数和虚数组成的一对数在复数范围内看成一个数,起名为复数。
于是,实数成为特殊的复数(缺序数部分),虚数也成为特殊的复数(缺实数部分)。
虚数单位为i, i即根号负1。
3i为虚数,即根号(-3), 即3×根号(-1)
2+3i为复数,(实数部分为2,虚数部分为3i)
复数和虚数不一样,形如a+bi的数。式中a,b 为实数,i是 一个满足i2=-1的数,因为任何实数的平方不等于-1,所以i不是实数,而是实数以外的新的数。在复数a+bi中,a 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就是实数;当虚部不等于零时,这个复数称为虚数,虚数的实部如果等于零,则称为纯虚数。由上可知,复数集包含了实数集,因而是实数集的扩张.
4、、有理数与无理数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数.
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划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无理数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都指的那些?
N---0和自然数,如:0。1。2。3。。。
正整数集 记作 N + 都指的那些?
N+----正整数,如:1。2。3。。。。
整数集 记作 Z 都指的那些?
Z---正整数和负整数和0,如:。。。-2。-1。0。1。2。3。。。
实数集 记作 R 指的那些 ?
R---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 a/b,这里 b 不为零。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 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 λογος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 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5、 整数
整数(Integer):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表示有0个物体)整数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工具。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合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0和正整数的统称,称0为零,称-1、-2、-3、…、-n、… (n为整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一个给定的整数n可以是负数(n∈Z-),非负数(n∈Z*),零(n=0)或正数(n∈Z+).
我们以0为界限,将整数分为三大类 1.正整数,即大于0的整数如,1,2,3,…,n,… 2.0 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他是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数 3.负整数,即小于0的整数如,-1,-2,-3,…,-n,…
6、 奇数与偶数
奇数(英文:odd)数学术语 , 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 奇数包括正奇数、负奇数。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顺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即:A*B*C*…*偶数*X*Y=偶数,式中A、B、C、…X、Y皆为整数,公式可简化为:奇数*偶数=偶数。 (6) 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0是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定零为偶数。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7)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
7、 基数
在数学上,基数(cardinal number)也叫势(cardinality),指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所含元素数量多少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 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此外还有语言学和军事上的基数。
8、 浮点数
浮点数是属于有理数中某特定子集的数的数字表示,在计算机中用以近似表示任意某个实数。具体的说,这个实数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基数为10的科学记数法。
9、 布尔值
布尔值是 true 或 false 中的一个。动作脚本也会在适当时将值 true 和 false 转换为 1 和 0。布尔值经常与动作脚本语句中通过比较控制脚本流的逻辑运算符一起使用。
C. 数学中数是指什么
对一组数进行排序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
例:1,7,4,9,2,5,8的中数为5;1,7,4,9,2,5的中数是(4+5)÷2=4.5。
D. 小学数学中,什么是数位,什么是位数
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最左端的数字不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或者说,一个自然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2046含有四个数位,则2046就是四位数。
数位是指在整数中,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都是整数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在计数时,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2016中的“2“在右起第四位,即”2”所在的数位是千位。
(4)数学里的个数是什么扩展阅读:
按照我国的读数习惯,采用四位分级法,即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作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四位称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四位称为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称为亿级,等等。个级、万级、亿级...称为数级。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和读数和写数通常都是强调四位一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现无论是银行里的计数,还是信息技术的计数,通常都是三位一级。
因为许多国家是按三位一级命数的。为了和国际习惯一致,我国写数也规定数字的分位方法为“三位制”。但不使用分节号,但只在相邻两节中间空出半个数字的位置。
E. 在数学中,“一个数”指什么
一个数指一个未知数,这个数就是任意的
F. 数学中数指什么
对一组数进行排序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
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大,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小。这个数可能是数据中的某一个,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数。
中数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它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情况。
中数又名中位数
希望对你有帮助
G. 小学数学中 〔个数〕是什么含义!!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
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
初二嘛,就是有小数点的数
H. 数学中的个位表示什么(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好像是一个一) 有木有小学数学老师来帮忙解答啊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个”或者“一”,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比如,45表示四个十五个一。
I. 数据个数是什么(五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Data set(或dataset)是一个数据的集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现。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定变量。每一行都对应于某一成员的数据集的问题。它列出的价值观为每一个变量,如身高和体重的一个物体或价值的随机数。每个数值被称为数据资料。对应于行数,该数据集的数据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员。
说通俗点,就是1 ,7 ,8 ,9 ,2 ,1 ,3 这有7个数,这个7就是数据个数
众数(Mode)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修正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M表示。 理性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中位数(Median)统计学名词,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用Me表示。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注意: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J. 数学中N,Z,Q,R各指什么数各自的解释是什么
N全体非负整数(或自然数)组成的集合;R是实数集;Z是整数集;Q是有理数集;Z*是正整数集;N*是正整数集。
集合及运算的概念:
集合:一般的,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读作A包含于B。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视图法、区间法。
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一、集合的运算:
1、集合交换律:
A∩B=B∩A
A∪B=B∪A
2、集合结合律:
(A∩B)∩C=A∩(B∩C)
(A∪B)∪C=A∪(B∪C)
3、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