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看出一个人有数学天赋
觉得自己或者某个朋友亲人有数学天赋的人八九成指的是初高中数学,后来不进数学领域,没见识过真正的高山所以没有心存敬畏。以我接触过和了解过的真正学数学的人,基本上都觉得自己非常普通,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普通,然而在他们最擅长的数学面前就觉得自己真是普通人。大家都是普通人,就很排斥强调天赋,总得觉得自己努力更重要着。以研究数学的标准而言,真正的天才样本量太少,轮不到你总结什么共性特征。这个问题下什么算数好,习惯用笔画输入法的回答,实在是可笑。我人生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自认为很有数学天赋,回头看我觉得自己蠢到地板底下去了。不只是我,和我一起学习的数学系同学也少有认为自己天赋异禀的人,的确有几个,不过大家都把他们当笑话,因为他们连考试都考不过,有一个认为哥德巴赫猜想很简单的人现在早就不做数学,跑到一个某不知名大学读工科博士去了。相反,我一个在牛津读数学博士的师弟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还觉得我有天赋,弄得我不好意思。其实,我只是比他多学了一段时间而已。
然而,多年之后,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偶尔在路上遇见以前的老师,聊起近况,当我说起现在的职业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一脸懵逼+不敢相信。其实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数学天赋很简单。有的孩子,遇到不会的题,讲一遍就会,并且可以举一反三,这就不错了。有的孩子。遇到不会的题,讲了个开头他就会了,这就很厉害了。有的孩子,别人做不出的或者要用高端知识才能做出来的题目,他用有限的知识就能做出来,这就是很牛逼的了。补充一下,我至今没有上过任何数学、奥数之类的补习班,除了课本也没有看过任何关于数学的书籍。“觉得自己晚生了三百年”那句只不过是一句调侃而已,我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和高斯没有可比性。
⑵ 孩子几年级才能看出数学怎么样
一、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数学的内容重点是不一样的,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也有可能不大相同。
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低年级掌握数学内容比较容易,但因为到高年级了,某些内容不大适应,结果孩子的数学成绩掉下来了,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也可能孩子低年级的时候,数学学习的不大好,到高年级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开窍的感觉,把数学给学明白了。
最后,检查数学学习效果,也确实还是要看看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
结合学习心态、孩子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情况外,我们还是要回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上来验证孩子是否真实地能把数学学习好。这个就是非常直接地用孩子的数学成绩、数学试卷来分析,看看孩子的解决数学问题时候的习惯、思维和逻辑。
结束语
我们判断孩子数学学习得怎么样,要综合性地去分析,不要只看到孩子几年级了就简单断定孩子数学学得好与坏,这是非常片面,而且不准确地思维方式。看孩子的数学能力,一定要先看孩子的学习心态,再看孩子平常做事的能力,最后才看孩子本身的数学学习情况。
⑶ 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数学
数学需要背的东西少,现在的孩子又都很聪明,学起来不用费什么力及时间,就有更多的时间玩,所以当然喜欢数学啦。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的东西会变,我想这不只存在于孩子身上,大人也是啊,对新事物总是好奇,新鲜劲一过也就那样吧
⑷ 如何判断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和天赋
平时看孩子对什么专注,然后家长在那方面引导,慢慢就形成兴趣,其实孩子都大同小异,本来不存在什么天赋,可能是受周围影响的原因才激发出天赋了的。建议你还是学习些家庭教育知识,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慢慢引导,很容易让孩子成功的,也就是能显现出天赋的潜质。
⑸ 如何引导幼儿数学兴趣
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四岁了,他已经可以认2000个字了,可以自己看书。数学可以从1数到100,也可以从100数回1,但是他就是分不清楚3和5谁多谁少,必须给他实物才行……”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也有这个感觉,这实际上反映了0-6岁的孩子的特点——他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然后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所以教孩子学数学,首先要弄清楚,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另外也要了解当前孩子学习数学的误区。
观念上的误区——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重要,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幼儿数学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为什么幼儿园阶段要学习数学?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内容上的误区——数学等于算术。
着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方法上的误区——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三大误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2. 巧选操作材料,指导孩子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蒙氏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始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⑹ 孩子小时候的哪几个迹象,能看出他很有数学天赋
虽然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天才宝宝,但孩子究竟能成为天才还是蠢才,除了三分天注定之外,还要坚信七分靠教育。
天才一出生就应该比别人的智商高,或等于一个18岁正常人的智商,但如果不再发掘,不再探索,那他的智商就会停留在一岁里(等于正常人的18岁)从小的时候,他可能会很聪明,但却没有得到提升,停留在原本里,如果到了18岁的时候,他就如一个正常人了。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去发现孩子的某些特长,怎样知道它是天才儿童还是普通孩子呢?其它的小编不知,但你的孩子是否具有数学天赋,将来能否成为一个数学天才,9个秘诀便能轻松判断。
6岁前—— 数学要怎样“学”?
6岁前应该让孩子接触一些数学的概念,但这种接触应该是启蒙式的、生活化的。现在一些幼儿园和父母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特别是将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提前下放到幼儿园阶段的做法,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甚至厌恶数学。
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形成一种感觉:数也好,形也好,并非只在教室里,其实它们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在他的周围。看看自己的鞋子是多少码的,看看今天礼拜几,电话号码是多少,出门乘坐的是几路公共汽车……这样,当他再在教室里接触抽象的数字的时候,能够马上想到生活当中的例子。这种美好的感觉对他今后的学习也很有用。
⑺ 如何发现孩子的数学天分
如何发现孩子的数学天赋?
生活中也许很多家长觉得在学会加减乘除之前,是绝对看不出孩子的数学天赋的,不过也未必尽然,宝宝在归纳搭配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和数学天赋有关系的。比如孩子知道一双筷子搭配一个碗,一张桌子四周要摆四把椅子,这些都是他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比如孩子能够理清家庭关系,知道谁和谁是夫妻,知道远房亲戚怎么称呼。又或者孩子能够记住一些电话号码,对一些重量、长度、金钱的数字比较敏感,这些都是孩子逻辑清晰的证明,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家长们可以在数字方面多做些准备。
培养对策: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先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让他多接触一些需要逻辑思考的活动,比如让他把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让他辨认某个东西原来在哪里,训练孩子整理家务,通过一个一钩挂一件衣服、一个人一张票、两个人坐一排座位等等活动让他对排列组合、分类归纳有直觉体验。或是有意识地摆脱宝宝帮忙记住电话号码、地址之类的事情强化他的记忆力。
⑻ 你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的
思维活跃,对数字敏感。对于有天赋的孩子,或者孩子自己有兴趣有毅力去学,家长当然要给孩子创造足够好的条件。奥数这个东西,就好比是一种比较高深的武功。只有足够的努力和天赋才能学的好,大多数孩子没有这个条件。学了也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