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教儿童用手指算数
1、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代表1、2、3、4。
㈡ 幼儿数学计算方法
1、手指数数。把宝宝的双手摊开,握住1根手指,说“1”;握住两根手指说“2”;握住三根说“3”,随时重复。一开始就把范围限定在1-3几个数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个数字即可。手指是宝宝自己的,因此当下一次家长把他的手指拿起来再数数的时候,就容易唤醒上一次数数的记忆,反复多次后宝宝就能从心里背诵1,2,3了。
2、水果、饼干数数。充分利用宝宝爱吃的水果、饼干进行数数练习。同样限制在3之内。如拿出1个桔子,重复说“1”,拿出两个重复说“2”,拿出3个重复说“3”。还可以把3分成2和1,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份,促进他对数量的思考和认知。
3、儿歌、童谣学数数。儿歌和童谣中有很多带有数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门前大桥下走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等。儿歌童谣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家长还可以引导宝宝一边唱歌一边打着拍子,加深记忆。通过儿歌学习数数,在加深了对数字的印象之外,还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并能增强节奏感,真可谓一举三得。
4、运动数数。上楼梯时,我们可以上一级数1个数,一直到10,再重新从1开始;拍塑料球或者气球时,从1-10反复数数。孩子如果能够跟上就一起数(其实是背诵),如果不能跟上家长也要坚持数下去,争取做到宝宝们对这几个数字耳熟能详。
㈢ 手指算加减法,右手十位、左手个位。怎么算的。
幼儿手指速算法的加减法技巧:
1、指法规定。拇指代表数字5,拇指以外的手指叫“群指”,每个都代表数字1,那么一只手加起来就是数字9。
㈣ 幼儿园手指算数方法
右手代表个位数,左手代表十位数,具体数法如下:
1、把右手的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如图所示。
㈤ 幼儿园数学中手指算法好不好
幼儿手指速算法是在手指速算法基础上,结合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加减运算的教学内容,利用手指为计数工具,通过特殊的计数规则进行加减运算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以手指为计算工具的方法与普通意义上的用手指点数、计数不同,在计数时采取了特殊的规则,可以让幼儿以手指为计数工具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幼儿手指速算法与传统的利用手指计数进行运算的主要区别在于计数的方式,在手指速算法中,利用其特殊规则计数,手指代表的不仅仅是元素的数量,而是通过其规则,让不同的手指代表了不同的数量,不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右手拇指代表5,而其余手指各代表1,分别加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则代表6、7、8、9,左手拇指代表50,分别加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则代表60、70、80、90,然后结合双手手指代表的不同数量进行运算。
幼儿手指速算法目前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被普遍应用,还有部分幼儿园开设了幼儿手指速算班或者将其定位为教学特色。可以肯定地说手指速算法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对这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可以较好地调动幼儿进行加减运算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这种运算方法需要幼儿通过大脑计算,同时结合手指计数,需要一定的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若不能与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有效结合,在一个合适的认知水平上应用这种方法,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该方法的应用和幼儿数学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避免走入误区。
㈥ 幼儿园20以内的加减法有手指怎么计算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㈦ 幼儿数学6+8怎么用手指算
1、从较小的数字入手,让孩子认识组成号,体会组成的含义。
通过让孩子填写或者自己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分合式,让孩子总结出分合规律。
√一个数可以分成2个部分,2个部分数合起来等于整数,这是分合中的等量关系。
√1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一边部分数是顺序排列,一边部分数是倒叙排列,同时,1个部分数多1(+1),另一个部分数少1(-1),而总数不变,这是分合中的互补关系。
√在数的分合式中,将2个部分数位置互换,分合式依然成立。这是分合式中的互换关系。
通过学习数的分合,让孩子理解一个整数分成两个部分以后,包含以上三种关系。
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从实物分合再慢慢过渡到数字分合,从数的分合过程体会数的组成。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数字的组成和联系。
数的组成式加减法运算的基础,通过实物练习数的组成,给孩子具体直观的感受,也有助于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概念,为加减法的引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㈧ 幼儿数学7减3怎么用手指算
你教小孩可以自己出五个指头,小孩出2个,然后从小孩的指头逐步减少
㈨ 幼儿园里的手指算怎么算题
幼儿园二十以内的手指算加减法怎么教: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㈩ 幼儿园数学数手指计算的方式提倡吗
01手指计数是数学的视觉辅助工具
相比用心算来加减数字的思维模式,手指计数是“视觉学习”(visual learning)的一种方式,是孩子学习数学的视觉辅助工具之一。当小孩子用他或她的手指(或其他合适的物体)来表示数量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数学能力,比另一个能做心算的孩子差。
视觉学习的辅助工具除了数手指之外,数苹果、数牙签、或者画图形都算。当孩子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计数,其实也是在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方面,创造了一座桥梁,让孩子可以更好地从初级思维(得益于亲身的感觉运动体验)过渡到更抽象的思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可能都会有所体会。如果我们只是问孩子1+1=?,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概念,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你现在有1个苹果,妈妈再给你一个苹果,你现在手上有多少苹果呢?”那么孩子回答“2个苹果”的概率就会高很多,这个思维讨论的方式,其实也是实物来作为数学思维桥梁的体现。
学龄前孩子的视觉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多国家的教学体系上得到了支持。比如新加坡的特色教学方式叫“CPA教学法”,主要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的理论。研究指出孩子的学习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具象化(Concrete)指的是我们数学启蒙过程中,用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作为例子,比如下面这个列表,孩子知道“6等于6个豆子”。
之后便是形象化(Pictorial)的阶段,用图像、方块、柱状体等图示实物或图形形象来代替东西本身,比如下面这个列表,这其实是在帮助孩子搭建一个过渡的桥梁,手指计数便是属于这一阶段孩子会出现的计数方式。
最后才是数字的抽象化学习(Abstract),就是了解原来一个数字“6”,不仅仅代表一个图形形象,也可以代表一个实物,同时还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
CPA教学法”所强调的是循序渐进,孩子学习的过程整体来说进度是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最开始的教学方式,得首选直观的、能帮助孩子理解的方式,好处是可以降低孩子学习数学的难度,不至于让孩子因为死记硬背最后厌恶数学、不愿意走进数学。
所以如果刻意阻止孩子用手指来计数,后果同样是很明显的。美国着名私立研究型大学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16年的研究数据也同样指出:
无论是从行为证据还是神经科学的研究层面,都表明当人们接受了关于手指的感知觉训练的时候,会更有利于提高数学成就,反之当我们遏制这功能的使用,我们实际上是阻碍了大脑神经学的锻炼,也降低了孩子可能会更聪明的可能性。
02手指计数不是万能的
我们对手指计数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运算速度,诚然手指计数不是万能的计算方式,研究中也认可的一点,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三四年级,若主要还是用手指来计数,的确是其数学能力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那么是不是孩子除了手指计数之外,就得去学习心算和公式运算呢?答案也同样是否定的。基于这布鲁纳的研究,新加坡提出了一个“绘图模型法”(model drawing)的教学概念,针对低幼孩子的数学基础教育思维的培养方式,通过把抽象的数学换成具体的图像,来帮助孩子思考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