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读了数学绘本后的收获怎么写
今天,河南省实验分园大河春天幼儿园来我们学校参观。家长们希望能进入小学课堂体验一年级的小学生活。这次每个班要进40多个孩子,上什么样的课能让这40多个孩子和我们班28个孩子一起来学习呢。我选择了一节数学绘本课,读汉声数学《数是怎样来的》。这本书会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甚至会让老师也有所思考。
这本书先介绍数是怎么来的,数来源于数东西。生产力的发展让人们渐渐需要数清楚一些东西。所以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数。原始部落的人认为数自己的牛不吉利,就用一些小石子代替牛来数数。用石子或别的东西代替自己想数的东西,这就是数学上的“配对”。书上用数牛这个故事介绍了数学上“一一对应”的思想。了解了“同样多”“多一些”和“少一些”。我同时为孩子们介绍了数学符号“= ”。
我们通过玩一个游戏“抢椅子”来体会在游戏中“配对”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说:“如果椅子和人一样多久不用抢了,游戏不好玩。如果椅子比人少就需要抢,我就会感到有点激动。这个游戏就好玩了。”
最后一部分介绍这些数是怎么命名的。比如:世界上有些地方的语言中“2”就和“耳”或者“眼睛”读音接近。(果然,“耳”和2发音接近,英语的眼睛读音和2和接近。)这可能就是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说2的时候,用自己的耳朵或者眼睛来指代。这里特别介绍了“5”,有一些民族的文字中5和”手“是同一个词。早期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画5个手指头和一棵树,意思就是说有5棵树。同时还渗透了“二进制”、“五进制”和“十进制”的计数方法。
下课时,我鼓励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好自己的手帮助数数。经常数一数手指头,用手指头代替东西来数自己想数的东西。这对小朋友学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汉声数学”是一套非常好的数学绘本,读绘本会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㈡ 通过阅读数学课外书,上网浏览,收集了什么,了解了什么询问了什么,学习了什么
用了uc就可以了
㈢ 小学数学节的感想50字
跟上面一样的………
㈣ 读数学方面的书籍,将自己的收获写在收获卡上
《 数学传记》阅读感悟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传记》,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
㈤ 经常看语文报数学报有什么好处
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