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学里除加减乘除、通分、小数乘除、开平方、立方,还有什么计算谢谢!急急急!
最基本的就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乘方(求幂)可以理解为连乘,例如平方、立方、四次方、五次方……n
次方
开方可以理解为分数次幂,例如开平方√x
就是
x^(1/2),开立方就是
x^(1/3),开
n
次方就是
x^(1/n)......
乘法可以理解为连加,除法可以理解为连减,减法可以理解为加上相反数,因此所有运算无论多么复杂,均可归结为加法。
㈡ 求小学数学一般运算规则都有哪些
一般运算规则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㈢ 数学中的运算概念是什么
数学上,运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运算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映射。
例如,算术中的加法
5
+
3
=
8,这里
5
和
3
是输入,8
是结果,而加号“+”表明这是一个加法运算。这是一个常见的二元运算,本质上是AXB--->C形式的映射。
其他常见的运算包括加法,乘法,开方等等,这些都是一元运算,本质上是A--->B形式的映射。
代数运算是二元运算,数学上的定义:假设S和T分别是集合,S上的一个T值运算*
就是指笛卡尔直积
S×S
到T的一个映射,也就是映射:
*:S×S→T
按照传统的写法,
对于S中的两个元素a,b,
我们用a*b来表示这个运算。
当S=T时,我们就说这个运算是封闭的。
比如S=T是实数集合,此时我们就可以分别定义加减乘除运算。
又比如S是n维实向量集合,
T是实数集合,我们就可以定义内积运算。
除了上述常见的代数运算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运算,
比如开根运算,求导运算,积分运算,
卷积运算,
取整运算等等。
这些运算可以看成是“算子”的作用。所谓算子,可以看成是作用在运算元素上的函数符号。
比如开根运算的算子就是根号,
积分运算的算子就是积分号。
㈣ 数学所有计算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3.
同底数幂相乘:
am×an=am+n(m、n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
a0=1(a≠0)
a-p=
(a≠0,p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n
=
=na1+
n(n-1)d;
(2)an=a1+(n-1)d;
(3)n
=
+1;
(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i,则:am+an=ak+ai
;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n=a1q-1;
(2)sn
=
(q
1)
(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
(4)若m+n=k+i,则:am?an=ak?ai
;
(5)am-an=(m-n)d
(6)
=q(m-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x1=
;x2=
(b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x2=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
(5)直角三角形中,c2=a2+b2(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同时也是斜边上的中线;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为90°;
(2)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长的一半;
(3)若c2=a2+b2,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面积公式:
正方形=边长×边长;
长方形=
长×宽;
三角形=
×
底×高;
梯形
=
;
圆形
=
R2
平行四边形=底×高
扇形
=
R2
正方体=6×边长×边长
长方体=2×(长×宽+宽×高+长×高);
圆柱体=2πr2+2πrh;
球的表面积=4
R2
3.
体积公式
正方体=边长×边长×边长;
长方体=长×宽×高;
圆柱体=底面积×高=Sh=πr2h
圆锥
=
πr2h
球
=
4.
与圆有关的公式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1)d﹤r:点在圆内(即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d=r:点在圆上(即圆上部分是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d﹥r:点在圆外(即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
的距离为d,那么:
(1)直线
与⊙O相交:d﹤r;
(2)直线
与⊙O相切:d=r;
(3)直线
与⊙O相离:d﹥r;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1)两圆外离:
;
(2)两圆外切:
;
(3)两圆相交:
(
);
(4)两圆内切:
(
);
(5)两圆内含:
(
).
圆周长公式:C=2πR=πd
(其中R为圆半径,d为圆直径,π≈3.1415926≈
);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的计算公式:
=
;
扇形的面积:(1)S扇=
πR2;(2)S扇=
R;
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它的侧面积:S侧=πr
;
圆锥的体积:V=
Sh=
πr2h。
㈤ 数学中运算符号有哪些
有以下几种:
+(加号) 加法运算 (3+3)。
–(减号) 减法运算 (3–1) 负 (–1)。
*(星号) 乘法运算 (3*3)。
/(正斜线) 除法运算 (3/3)。
%(百分号) 求余运算10%3=1 (10/3=3·······1)。
^(乘方)乘幂运算 (3^2)。
! (阶乘) 连续乘法 (3!=3*2*1=6)。
|X| x为任何数 (绝对值) 求正 (|1|)。
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5)数学里面运算有哪些扩展阅读:
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代数学通用“+”号。“+”号是由拉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一开始简写为m,再因快速书写而简化为“-”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代数学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像拉丁字母“X”,可能引起混淆而加以反对,并赞成用“·”号(事实上点乘在某些情况下亦易与小数点相混淆)。后来他还提出用“∩“表示相乘。这个符号在现代已应用到集合论中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的旋转变形,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着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㈥ 数学所有的运算法则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乘法引申运算:幂运算、对数运算
除法引申运算: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
圆的定义:弧度制运算
所有一元一次方程、多元多次方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不会离开以上基本运算法则及其引申运算。
㈦ 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有哪些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1、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在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可以交换减数、加数的位置。但必须在交换位置时,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搬家”,运算的结果不会改变。即:a-(b-c)=a-b+c;a-(b+c)=a-b-c7。
㈧ 小学阶段数学数的运算的内容有哪些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
整数、小数、分数间的混合运算。
一步计算、两步计算的方程。
分数、百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
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化聚。
面积、体积计算。
小数的近似计算。
用万、亿作单位的改写。
大体是这么多。
㈨ 数学中运算符号有哪些
数学中运算符号常见的有: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平方根号、立方根号、三角函数符号、微积分运算符号、逻辑运算符号等。
㈩ 数学有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 a×( b+c) =a×b+a×c
(a-b)×c= a×c-b×c a×( b-c) =a×b-a×c
(10)数学里面运算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性质: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 a÷( b×c)a÷( b×c) = a÷b÷c
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