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天才有哪些表现

数学天才有哪些表现

发布时间:2022-01-30 12:37:13

1. 真正的天才有什么表现

1、易突发奇想

聪明的人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有更多的创新性的想法,思想更自由,易突发奇想,不喜欢将自己束缚在固定的观念内。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研究发现,自认为非常保守的年轻人其智商比那些自认为想法自由的人要低。



2、轻信他人

我们会觉得轻信他人会比较傻,但是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聪明的人更容易轻信他人,这主要是因为聪明的人更善于钻研他人行事的动机,注意到其他人的肢体语言、方言甚至是脸部微妙的抽搐,判断他人的人格特质。可以说信任他人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3、懒

在我们的常识中,聪明的的往往都是忙忙碌碌的精英、科学家。但是,其实聪明的人没那么忙,甚至是懒,聪明的人更爱思考,用脑时间比较多,因此行为上就表现的比较懒,但是他们效率跟高。相比不愿意思考的人而言,他们更愿意做有意义的事情。

4、夜猫子

伦敦经济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睡眠缺少是智力精英们的一个自然趋势。这并不是什么特例,他们每晚睡觉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少得多。据推测,这可能是他们过度活跃的大脑发现,少量的睡眠更容易获得成功,或者也可能是深夜的安静环境更适合他们实现自我的追求。

5、易患心理疾病

高智商是一把双刃剑,代价就是患情绪、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比常人大。心理学家发现,智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智商的增加最初来源于基因的突变,而这些基因突变的代价就是心理疾病的增加。

6、孤独

寂寞是辉煌的沃土。研究表明,聪明的人更喜欢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智商的人与他人交往越多,其生活满意度越低。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往往让他们感觉更自在与快乐。

7、经常做性梦

刊登在英国《性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性梦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智商高的人性梦会更丰富。调查发现,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性梦比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多5倍,性梦也更加丰富多彩,因为聪明的人想象力更丰富,性梦也就更精彩。

8、琐碎的爱好

一项研究显示,历史上的天才们,大多数人都为了自身享乐而从事一些看上去琐碎且无意的事。这可能和大脑时不时地需要专注于一些非利益的追求,使其从紧张的工作中快速恢复过来有关。

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这些共同点在大多数历史上的“伟人”身上都有体现。爱因斯坦喜欢航行,霍金喜欢攀爬、划船,甚至是写儿童读物。

2. 数学天才

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在本月22日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当国际数学联盟主席鲍尔宣布本届菲尔茨奖得主名单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华人面孔,他就是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陶哲轩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此殊荣,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刚于上月满31岁的陶哲轩,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虽然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鉴于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在接受国际数学家大会新闻机构的专访时,陶哲轩说在得知获得菲尔茨奖后一直不敢相信,“这个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22日,陶哲轩和其他两位出席的获奖者——俄罗斯的奥昆科夫以及法国的维尔纳,在如雷的掌声中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过奖章。获奖者每人还将获得1500美元奖金。

陶哲轩在获奖后鼓励大家说:“我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他还说:“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他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高德里称,陶哲轩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两岁就会加减法、7岁就学微积分、8岁开始念中学、12岁就在大学里研究数学,16岁大学毕业。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

陶哲轩于1992年至199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21岁时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4岁时他就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

陶哲轩此前曾获得多个学术大奖,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年获颁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查尔斯·费弗曼回忆,“神童”陶哲轩12岁时被父亲领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考试。“我当时认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点优势,现在看来是多很多。”他说。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现在,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

不仅如此,陶哲轩还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者。费弗曼称,陶哲轩经常召集世界级的团队攻克难题,努力发挥每一个合作者的优势。“这是一种罕见的能力。”费弗曼说。

如今,数学家们争先让陶哲轩对他们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他正在变成对失败研究的“救火员”。“如果你在一个问题上被卡住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陶哲轩对它感兴趣。”费弗曼说。

谦虚的他

在颁奖仪式上,陶哲轩教授表现得很谦虚,而且还坦承自己感到有点 “害怕”。这一点似乎将其东方人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

固执的他

如果有课堂上没弄明白的东西,不搞清楚他是不会罢休的。他常花大量时间去反复思考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直到彻底理解为止。

天才的他

陶哲轩在加州大学的同事说:“他就像莫扎特,数学就像从他的脑子中流出来一样,不过他却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执着的他

陶哲轩执着地热爱着数学,他鼓励大家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

三兄弟都有超人智商 音乐象棋数学都拿手

据报道,陶哲轩的父母都是中国香港移民,父亲陶象国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香港大学理科的高材生,曾在香港的中学任教。

陶哲轩智商高达220

陶哲轩智商高达220,而他的两个弟弟陶哲渊和陶哲仁也都是澳大利亚当地出了名的神童。兄弟三人的外貌与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智商都超过150。

陶哲轩的弟弟陶哲渊承继了家族的“天才”传统,先后在音乐、国际象棋和数学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两岁时的陶哲渊曾被诊断患有孤僻症,但后来进入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同时修读数学及音乐双学位。陶哲渊曾表示,他只知道自己拥有这些才能,但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才能。

至于年纪最小,今年只有27岁的陶哲仁,智商也达到180,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修读理科及经济学双学位,并能熟练操作四种乐器。

作为这三个天才孩子的父亲,陶象国医生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家庭,并用“快乐”形容自己的三个儿子。他说:“不管他们聪不聪明,我们只是给予他们一切我们所能办到的,而我的妻子更是辞去了数学教师的工作,以满足孩子的特别需求。”

数学天才陶哲轩档案

出生日期:1975年7月17日

出生地点:澳大利亚阿得雷德

16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17岁完成数学硕士课程

21岁成为普林斯顿数学博士

24岁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教授

曾获主要奖项:

1986~1988年依次夺得数学奥林匹克铜、银、金牌

2000年获塞勒姆奖

2002年获博谢纪念奖

2003年获克雷研究奖

2005年获利瓦伊·L·科南特奖

3. 数学史上四大天才是哪些

他们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欧拉。

数学是不少农村初中生的“跛腿”科目,数理科学学院的小老师们便选择从数学进行突破。学生们觉得数学难、题目变化太多无法把握,主要还是因为对数学没啥兴趣,不如寓教于乐,先提升大家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课程中也会穿插九宫格数独游戏等好玩的游戏。

数学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数学的应用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一个真正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或许比其中的数学还困难。在这种条件下,要不要引到课堂上,就值得考虑。把某类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做实践观察,也要慎重,需要权衡得失。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数学

4. 研究了3个数学天才之后,我发现了数学天才之间的2个共同点,你知道吗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马克思

“数学”对于学渣来说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到考试就变紧,唯一能做到就是满地打滚求饶命。很多人都在想数学为什么那么难?难道只自己智商不够吗?这也是我心中的疑惑。

5. 天才儿童,五大表现特征是什么

天才儿童超前的自然能力远远高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这些与生俱来的天赋可能是在智力、创造力、社会交际或体能方面。如果,你的孩子有天赋,你可能会注意到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他在学习和如何发展自己的天赋。

所谓的天才和天赋不是从单一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衡定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也是多重性,表现出的天赋也可能隐藏在其中,其实人这辈子都在找自已能干什么。但天赋是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挖掘的,这就需要家长要付出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了。

6. 天才的特征

所谓天才,他们读到伟大的作品或接触伟大的艺术品时必定心有震撼,不是震撼,应是震颤。尼采读红与黑则如受电击。

外部特征来看,他们的眼神必定是犀利的,洞悉人间真相之目光。

他们的心如孩童般天真,不含杂质,是至纯至善的。普通的个体则充满矛盾,遇到他们必然无所适从。如鲁迅令很多人不舒服。

他们常是多疑的,犹豫不定,脾气也可能较为另类,那是由他们过剩的思考能力造成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万物皆备于其身,善与恶,罪与罚混为一体。

7. 历史上的数学天才!

华罗庚、陈景润、哥德巴赫、高斯、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着名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着经济效益。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陈景润(1933-1996.3.19)中国数学家。

福建省闽侯人。父亲是一位邮政工人 ,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陈景润排行第三。1945年陈景润随全家从闽西北迁居福州市并进入英华中学读书。他从小内向而好学,因只知啃书本而被同学们起了一个绰号“booker(书呆子)”。此时,我国着名科学家沈元教授(后来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由于抗战而南下,曾在该校兼课,他在一堂数学课中,讲了17世纪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猜想。哥德巴赫在1742年曾经猜想任意的大偶数恒可表述为两个素数这和。别看这道题目外表简单,内涵却十分复杂。200多年来,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完全证明。在19世纪,德、法、俄、英等国的数学家对这一猜想做过无数次努力,但均未获得有价值的进展。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这群富于幻想。思想活跃的高中学生中,大家一听而过,唯有陈景润陷入沉思。他暗下决心,要沿着长满荆棘的道路上攀登和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0年,陈景润在高中尚未毕业时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名牌中学任教。由于缺乏教书的口才被认为不宜于教书。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爱惜人才,让陈景润回校任图书资料员。这一环境使他如鱼得一般地可以遨游数学王国。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关于塔利问题》寄到中科院数学所时,他的数学才能得到着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赏识,邀请陈景润参加1956年全国数学论文宣读大会,并于1956年末将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开始在华罗庚的指导下研究数论。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对“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1+2)的世界最先进的结果。出现转机是在本世纪前半叶,在我国,首先是数学研究所的王元于1956-1957年相继证明了(3+4)与(2+3);接着山东大学的潘承洞于1962年取得了(1+5)的关键性进展。在此后数年间,他们两人又进一步证明了(1+4)和(1+3)。1966年,陈景润取得了(1+2)的详细证明,并创立了“陈氏定理”,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赞扬,得到国际公认。为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夺得了一块金牌。陈景润本想在他有生之年内,完成(1+1),使数学的基础理论出现奇光异彩。可惜,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多年中,帕金森氏综合症困扰他,令他长期卧病在床而不能实现夙愿。但最终解决哥氏猜想的(1+1)还有一段艰巨的路程。据着名数学家杨乐的估计,要到下一世纪才有解决这个难题的可能。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生于不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1792年,15岁的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大学。1796年,19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于睡梦中去世。
生平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哥廷根大学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
高斯的老师Bruettner与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认识到了高斯在数学上异乎寻常的天赋,同时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对这个天才儿童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们从高斯14岁起,便资助其学习与生活。这也使高斯能够在公元1792-1795年在Carolinum学院(今天Braunschweig学院的前身)学习。18岁时,高斯转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在他19岁时,第一个成功的用尺规构造出了规则的17角形。
高斯于公元1805年10月5日与来自Braunschweig的Johanna Elisabeth Rosina Osthoff小姐(1780-1809)结婚。在公元1806年8月21日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约瑟。此后,他又有两个孩子。Wilhelmine(1809-1840)和Louis(1809-1810)。1807年高斯成为哥廷根大学的教授和当地天文台的台长。
虽然高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闻名于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热爱教书。尽管如此,他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有影响的数学家,如后来闻名于世的Richard Dedekind和黎曼。
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
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77=53+17+7;
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
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不难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题是欧拉命题的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2N+1=3+2(N-1),其中2(N-1)≥4.
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1)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
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二百多年来,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为解决这个猜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既没有得到正面证明也没有被推翻的命题。
十九世纪数学家康托(Cantor G.F.L.P.,1845.3.3~1918.1.6)耐心地试验了1000以内所有的偶数,奥培利又试验了1000~2000的全部偶数,他们都肯定了在所试验的范围内猜想是正确的。1911年梅利指出,从4到9000000之间绝大多数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仅有14个数情况不明。后来甚至有人一直验算到三亿三千万这个数,都肯定了猜想是正确的。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 D.,1862.1.23~1943.2.14)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二十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供二十世纪的数学家来研究。其中第八问题为素数问题;在提到哥德巴赫猜想时,希尔伯特说这是以往遗留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921年,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 G.H.,1877.2.7~1947.12.1)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数学会议上说过,哥德巴赫猜想的困难程度可以和任何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相比。
近一百年来,哥德巴赫猜想吸引着世界上许多着名的数学家,并在证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8. 数学天才有什么外貌特征

如陈景润一般,生活能力很差

9. 华罗庚从错误中发现数学天才陈景润表现他们什么美德

1对于华罗庚来说,表现了他挫而不折,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大度容人,勇于乐于改正错误的良好品德。
2对于陈景润来说,表现了他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的美好品质。
3附: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阅读全文

与数学天才有哪些表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