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前儿童自我认知评价表
摘要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Ⅱ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
调节、控制能力的增强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
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 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 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 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 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
2. 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Ⅲ 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评的标准是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为:
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和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而后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儿童开始能为自己的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依据于他人的评价而进行的,是一种依从性自我评价。当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时,主要是从单一角度或个别方面评价自己,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师的引导,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由于较好的评价会引起幼儿的愉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3)大多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什么扩展阅读: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认知水平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整体看来,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幼儿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其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不利的。
Ⅳ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如何正确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1、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
通常来讲,小学生要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也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因为童年时期的自我认识是成年后自我认识的雏形。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2、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年龄为3至4岁之间。4岁的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初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
3、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
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观念是孩子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强,认为自己有能力办好各种事情,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个人都有价值,也容易受到家长和他人的欢迎和好评。孩子的自我观念,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的总结和对将来的预见。
Ⅳ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记忆口诀:一个外情)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
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而后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儿童开始能为自己的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依据于他人的评价而进行的,是一种依从性自我评价。例如,她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当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时,主要是从单一角度或个别方面评价自己,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师的引导,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幼儿在回答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原因时,有的幼儿说:“我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的孩子说:“我听妈妈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评价发展到了多面的。当再问同一问题是幼儿就会回答说:“我听妈妈和老师的话,我帮助小朋友,我爱护植物,所以我是好孩子”。
据研究:4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从个别方面或局部来评价自己;5 岁左右的孩子则进一步;6 岁的孩子则能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例如,小朋友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时说:“我不迟到,我画画好看,我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从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看出来,他都是从外部的行为来进行评价的,极少涉及到内心品质,不过也可以看出一点向内心品质过渡的趋势。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由于较好的评价会引起幼儿的愉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认知水平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整体看来,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幼儿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其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不利的。
例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三四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Ⅵ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了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的认识:
(1)自我感觉的发展: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Ⅶ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
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而后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儿童开始能为自己的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依据于他人的评价而进行的,是一种依从性自我评价。例如,她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当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时,主要是从单一角度或个别方面评价自己,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师的引导,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幼儿在回答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原因时,有的幼儿说:“我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的孩子说:“我听妈妈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评价发展到了多面的。当再问同一问题是幼儿就会回答说:“我听妈妈和老师的话,我帮助小朋友,我爱护植物,所以我是好孩子”。
据研究:4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从个别方面或局部来评价自己;5 岁左右的孩子则进一步;6 岁的孩子则能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例如,小朋友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时说:“我不迟到,我画画好看,我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从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看出来,他都是从外部的行为来进行评价的,极少涉及到内心品质,不过也可以看出一点向内心品质过渡的趋势。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由于较好的评价会引起幼儿的愉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认知水平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整体看来,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幼儿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其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不利的。
例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三四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Ⅷ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发展主要呈现哪些趋势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 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参考: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
Ⅸ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其特点如下: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是靠成人对他的评价。例如,她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此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的局限表现在笼统性、局部性、外部行为、没有评价的论据等方面。
(9)大多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什么扩展阅读: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每个人从自身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评价。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