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数学中考120分的试卷多少分拿a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亲,专业解决疑惑,能在平台相遇我们就是缘分。(温馨提示:如果提问不够可以结束订单继续咨询。)我这就把您需要的资料发给您,大概3分钟左右!祝您生活愉快!未来的每一天有一个好心情!
Ⅱ 初中科目多少分数是A+或B+
达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B等。
以临沂市为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9门科目等级换算方式为:达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B等,80%以下至70%(含)之间为C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D等,不足60%为E等。
如果按分数划定,使得A等不足考生总量的15%或B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或C等不足考生总量的30%或D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时,则分别按考试总人数的15%、20%、30%、20%的比例划定;如超过上述比例则按实际人数划定,超出的部分从E等中扣减,但A等最多不超过20%。
(2)中孝数学要多少分才能得A扩展阅读: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规定: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科目成绩,除道德与法治以等级呈现外,其他科目以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分为A、B、C、D、E五个等级。
2、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考试,由市教育考试中心统一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和发布成绩。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制定下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明确各科目命题原则、内容范围、考题形式、样题范例等。
Ⅲ 中考多少分才是A+
A85分以上B75分以上C60分以上D60分以下
语、数、英、科学这4门学科一样,分为A+、A、B、C、D五等共十二级,每级对应一个位置值。其中,A+等分为A+1(位置值1)、A+2(位置值2)、A+3(位置值3)三级;A等分为A1(位置值4)、A2(位置值5)、A3(位置值6)三级;B等分为B1(位置值7)、B2(位置值8)、B3(位置值9)三级;C等分为C1(位置值10)、C2(位置值11)两级;D等为不合格,位置值12。
思品历史与社会(合卷)成绩分为A、B、C、D四等,不再分级,位置值分别为1.5、2.3、3.1、3.9。体育成绩分为A、B、C三等,不再分级,位置值分别为1.8、2.5、3.2。总位置值之和为各学科位置值之和,最小总位置值(不含优录)为7.3,最大总位置值为55.1。
分数如何转成等级
根据招生计划和全市考生成绩分布情况,招考部门确定各科每个等级对应的原始分数区间。在分数区间内,考生的等级是一样的,位置值也是相同的。例如,若将数学109分—120分定为A+1等级,则数学得109分和得120分的考生成绩等级均为A+1等级,位置值都是1。中考成绩公布不久,教育部门将公布各科原始分数与等级、位置值的换算区间。
中考优录,也通过位置值,记录到考生总位置值中。今年,考生享受升学成绩总位置值减1.6、减0.8、减0.4三种优录。如考生中考成绩总位置值是12,若享受减0.8的优录,则该考生在录取时的总位置值为12-0.8=11.2。
位置值相同录取如何排序
中招录取实行等级制后,模糊了分数差异,处在同一总位置值的考生可能会很多。而在这种差异模糊的状态下,如何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
据了解,在中招录取时,若总位置相同,看语、数、英三科位置值之和,小者优先;若还相同,则按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排序,择优录取;若还相同,学科高等级数量多者优先;若还相同,按语、数、英单科顺序的位置值排序录取。
Ⅳ 中考A+,A,B+,B,C,分别代表多少分不是分数段,是多少分。
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
以宜昌市为例,九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和生物。中考招生录取计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为680分。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成绩以原始分数呈现。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其中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四门学科的四个等级分别对应30分、25分、20分、10分,计入中考总分。
(4)中孝数学要多少分才能得A扩展阅读: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规定:
1、取消七、八、九年级2020年春季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其中九年级按照已实施的初一、初二和初三上学期评价结果,合成学生最终毕业评定结果,满分20分。
2、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下达。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3+2”、五年一贯制)由市教育局审核后报省教育厅审批下达,省级示范高中及其他学校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统一下达。
Ⅳ 中考A1等级的分数,是多少
中考A1等级的分数,是多少?
中考A1等级的分数是不定,根据排名,全市6000名以上,A1是 3000以上,如果具体一点说的话,一般是580到620左右吧,每门是95到100之间。
总结:中考A1等级的分数是不定的,根据排名,在全市6000名以上,A1是 3000以上,如果具体一点说的话,一般是580到620左右吧,每门是95到100之间。
Ⅵ 中考数学多少分及格
一般情况下及格就是满分的60%!比如说满分100,及格60;满分120,及格72;满分150(高考语数英),及格就是90!
Ⅶ 满分150初三数学考A是多少分
优秀
总分是150分,那么a是优秀,分数在135至150分
Ⅷ 初二的中考,多少分是A,多少分是B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的初中学业考试卷面满分各为110分。学科等级按学业考试原始分确定,呈现为十个等级和两个星。体育考试成绩满分为30分,体育学科等级按原始分呈现为3个等级。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十个等级划分方式为:A(95——100分)、B(90——94分)、C(85——89分)、D(80——84分)、E(75——79分)、F(70——74分)、G(60——69分)、H(50——59分)、I(40——49分)、J(39分以下)。
体育学科3个等级的划分方式为:A(21——30分)、B(18——20分)、C(17分以下)。
总成绩等级分由不同科目的等级分相加得到。确定各科目等级分的具体方法为:语文、数学、英语:A为13分、B为12分、C为10分、D为9分、E为8分、F为7分、G为5分、H为4分、I为3分、J为2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A为10分、B为9分、C为8分、D为7分、E为6分、F为5分、G为4分、H为3分、I为2分、J为1分。体育:A为3分、B为2分、C为1分。
合成分数共有8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和体育),总成绩等级分和总星数的值为82分14个星。
Ⅸ 现在中考多少分才是a+
将等级考对比中考,前25%是B+,可以看出想要中考拿到5个B+,语文要128分,数学要140分,英语要140分,物理要85分,化学要55分,总分548分(满分600),加上体育30分,相当于是578分。这个分数线已经高于很多区普通市重点(非四校、八大)的分数线了。——这说明,中考科目想要考到5个B+,就至少是中上市重点水平。
而等级考的考生,最多的地理也只有三万五左右,相比中考是整整少了一半下位的人数(排除不参加高考和不选这门作为等级考的学生),所以这个数据实际上要更可怕,实际情况来说,八校或八校级别学校中位数也往往就是B+(全校要达到50%的A和A+率是非常难的)
而如果要达到全民A+,稳定A+,我认为已经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了。虽然没有查到准确数据,但是大致估算,语文可能要136+,数学要148+,英语要145+,物理要88+,化学要58+,总分576(600分),加上体育30分,几乎是放在任何区都能闭着眼睛裸考四校了——而如果去掉中考后一半的学生,这个数据可能会更恐怖。
所以理性的计算和估分,以及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A+并没有那么容易,现在从普高到四校,几乎每个学生都喊着要冲A+,如果是作为激励和目标,这是极好的。但是如果是觉得考不到A+(甚至考不到A)就觉得人生无望,这是一种不智。——当然也说明可能运气是太差了/实力是还远远不够。
如何面对等级考的成绩?我觉得重点是理性和有明确的自我认知。我所在的初中厉害的同学,以中考数学50分钟没做完为耻,而也有很多学校学生能够一个半小时完卷并拿到满分,虽然可能最后大家分数都是150,但是高下立判,实力和稳定性也可见一斑。而这样的差距在一小时、(关键的)题目又灵活的等级考中,必然会被放大。
Ⅹ 初中考试分数A,A+,A-等各级别分别是多少分
考试a+在90分以上,a-在80分以上。
而选测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数来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没有A+这一类。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用等级表达成绩更公平:
与分数制的呈现方式相比,等级制呈现方式,能克服片面追求分数,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等级表达成绩,可使录取更加公平。
在教育测验中,无论分数、还是等级,都是有序的符号,等级是粗略的分数,分数是细分的等级。研究表明,采用等级成绩,更有利于减少,考试本身的误差,更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
至少可以认为,分数误差未必小于等级误差。因为我们很难相信,99分就一定比98分优秀;一分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素质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