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学好数学
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学好数学,要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育内容,作一番认真地学习与分析,并要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采用与学校老师大体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摆学具学:
如5的组成,先拿出5个圆片,然后有规律的分摆圆片 ,后2个是前2个交换位置得到的只要记住前2个就可以了,因此,10以内各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学习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有规律的分摆,有规律的记忆。
2、用游戏记:
在孩子通过摆学具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后,可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达到熟练的目的。如对手指、对口令、拍手等。这些方法,可在平时走路、睡觉前夕,经常化的练习,使孩子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1、1—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至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整点的认识。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及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 怎样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要求是10以内的加减法,尽量不要超范围。要寓教于玩。就是说要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开始要告诉他可以扳手指,逐步过渡到心算。第一学期10以内的加减法一定要练得滚瓜烂熟,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帮助极大。具体方法可以:
1、吃饭时的问题:
1.1:爸爸吃3碗、妈妈吃2碗、宝宝吃1碗,爸妈一共吃了几碗?爸妈宝宝一共吃了几碗?
2、上楼梯时的问题:
2.1一楼到一楼半有几档台阶,一楼半到二楼有几个台阶,一共有几个台阶?
3、超市购物时的问题:
3.1比如孩子要买4元钱的东西,爸爸给他10元钱,问应该找回来多少钱?
聪明的家长总能想出许多办法把生活中的平常事和数学联系起来让孩子练习,这样训练了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解题能力,事实证明,这要比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强。
3. 如何辅导一年级孩子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孩子的数学相对简单,先教孩子熟悉1到10的加减运算,口诀最好能熟到随口而出。在逐步让孩子学习两位数的加减即可。
4. 小学一年级之间数学题怎么让孩子理解
最好的理解办法就是拿实物去教他。比如加减乘除之类的,你拿苹果呀,家里的任何东西常见的,借助这些食物来教他。
5.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数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的体会是: 1. 尽量用直观的,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一年级开始学数字,可以讲一些数字的故事,举例讲为什么要有数字等。 2. 尽量讲多一些数学背后的意义。如为什么要有小数,为什么要有分数,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 3.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可以举比较夸张地例子。如讲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举狗追食物的例子。可以比较夸张地说让狗跑弯路等。 4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举例。 教数学也可以很生动。供参考!
6. 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读数学题目
1.一数一符号的读的习惯。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果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读。在教学中由我示范读或是把题目抄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数一符号地读题。如:教学开始刚接触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必须用手指着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地读,做到动手、动口、动眼。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2.一字一句的读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用手指读,字字出声,一字一句的读”。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想想这道题目的要求有哪些,让我们做几件事?是哪几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一件一件的完成。如:小明一共有16本书,我借走了9本,小明还剩多少本?在做这道题目之前,我先让每个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通过理解条件和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解答,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3.抓“关键词”读的习惯。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如:“把下面的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动手把关键的词“从大到小”圈起来,这样就能提醒学生注意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7. 怎样教一年级的学生算数学
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因此,重点是兴趣培养。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省力不少。
但是,虽然培养兴趣为主,但是,适当的掌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那么,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呢?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
“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
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
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
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
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一比
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
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
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
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
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
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
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七、说道理
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应用题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8.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5 ()=8,()—8=2怎么教孩子
1、5()=8,妈妈要买8个苹果,现在袋子里面有5个了,妈妈还需要多少个才够;
2、()-8=2 妈妈不知道袋子里面有几个苹果,但是妈妈已经吃掉了8个,现在只剩下2个,你知道原来有几个吗
9. 一年级数学位置题怎么教孩子
把实物放在前后左右让他多多观察和练习,慢慢就开窍了。平时生活中也多引导,让他看前面什么样后面什么样左边什么样右边什么样,持之以恒,多点耐心!
10. 一年级小朋友算数学问题总是漏掉其中一步,应该如何教
现在的小朋友在刚刚接触到算数的时候,做题粗心是难免的事情,很多小朋友在做事学习的时候总是会漏一步。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观察力都不够强,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所以做题的时候非常不细心。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
如果孩子在平时作息的时候非常细心的话,家长平时就要多对孩子进行细节训练,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比如在训练孩子写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写一些形近字,这些字看起来很像,但是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注意到孩子的这些细节。在数学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从一写到300个数看看孩子写的够不够准确,看看孩子有没有涂改的现象。这些小细节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对孩子来说能够很有效的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