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 三 单元、课题 还剩下多少 总课时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B.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册下册全套优质课公开课视频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g3RDYpPYqzE0kzMO194RiA
C.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说课稿
直接在网络上搜 度娘知道
D.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学情分析
《还剩下多少》学情分析
1.学生刚刚入学一个月,虽然在学前班学习了部分知识,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及说完整话的能力还有待训练。因此,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2.学生在学前教育对减法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减法算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准确率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加减法的生活经验。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加减法的意义仍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以及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学生容易体会的事物,把学习加减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E.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
我教学的《还剩下多少》是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一节概念课—认识减法。减法和加法一样,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如剩余、减少、比较等。本节课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运算,但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些原型,并已经初步感觉到“从一个整体中拿走或去掉一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在减少”这一现象,只是仍处在实物感知阶段。本节课开始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减法计算,并初步探索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次教学,我紧密围绕体会减法意义来展开,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感受---出示两幅情境图,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先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把这个故事和同桌说一说,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如: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了2个苹果,树上还剩3个苹果 ;地上原来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2块,地上还剩3快奶酪。这样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叙述的过程中感知减法意义。
2、实物操作---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小棒摆出来吗?第一次摆小棒是教师叙述,学生操作,全班同学摆完后,又请一个学生台前展示。有了第一次的基础,第二次摆小棒就放手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摆。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动手,又一次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了减法意义。
3、符号表达---在探究“还剩下几块奶酪”的计算方法时我提问:除了用数数的方法,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还剩下3块奶酪吗?学生迫不及待地在练习本上画起来。学生选取的图形 多种多样,在这里展示几种。
在学生对减法意义有了多次体会后,我又鼓励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两个故事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的写出了减法算式5-2=3,此时我再介绍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情境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课件flash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 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 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G.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个圆片,5枝铅笔。
学具准备:
5个圆片,5枝铅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老师放音乐,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
师:同学们今天都能精神饱满的来上课,真棒!老师希望大家能以这种精神状态保持到下课,好不好?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动画,请你仔细观察,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能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天空中先飞来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
师: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2.(出示第2张幻灯片)
师:草地上来了一些小动物,谁能把这幅图也像刚才那样,用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草地上原来有1只羊,又来了2只羊,一共有3只羊。
3.(出示第3张幻灯片)
师:谁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来到了停车场,请你把这幅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停车场原来有3辆汽车,又开来了2辆,现在一共有5辆。
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是很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共有多少。(板书:一共有多少)。
二、讲授新课,认识加法。
1.师:老师现在换一种形式,你们仔细观察。(师右手先拿出3枝铅笔,左手再拿出2枝铅笔)
师:老师先……,又……,一共……(边说边做动作)。谁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说得非常完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意了,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请仔细听要求,你能把最后那句话变成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师:老师找一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重复一下。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5枝铅笔,也像老师这个样子,一起说一说。说完后把笔放回桌角。
2.师: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我们现在用圆片代替铅笔来摆一摆,老师用一个圆片代表一枝铅笔,老师先摆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老师接着再摆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现在看着黑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片?也就是说,一共有5枝铅笔。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一个算式?
生:3+2=5。(板书)
师:这个算式里面的“3”表示什么? 生:“3”表示3枝铅笔。
师:“2”又表示什么? 生:“2”表示2枝铅笔。
师:那么“5”呢? 生:“5”表示5枝铅笔。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这个算式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等号,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加号。(板书:加号)
师:“+”的这一横和“=”都要用直尺来画。
师:你们会不会读这个算式?老师找一位同学试着来读一下。
师:对了,这个算式就读作3加2等于5。(板书:读作:3加2等于5)。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男生读 女生读 一起读
师:看来要算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就是把原来的3枝铅笔和现在的2枝铅笔合起来。(动作)
3.出示幻灯片(熊猫)。
师:图上的动物是什么呀?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像刚才那样说一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图中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师:那么到底有几只熊猫呢?我们用圆片代替熊猫来摆一摆,老师找一个人上黑板来摆。
提要求:边摆边说,我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黑板上的人先说,再找2个人说。
师:你能不能直接列出一个算式呢?
师:把这个算式写在你们的生字本上。
师小结:刚才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当两部分在一起算一共有多少的时候,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大家现在一起来看这幅图,你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现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算式?
收圆片。
2.师:大家看这幅图,我们现在不摆圆片,能不能看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3.师:那这幅图呢,老师看谁的反应快,一眼就能看出来算式。
打开课本24页,完成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师:我们现在坐着公共汽车回到生活中去看一看。
(师放音乐,生站起来边拍手边唱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生活中的几个问题能用加法计算吗?(出示第1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2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谁能直接说出算式?
师:(出示第3张)怎么列式?
师:(出示第4张)谁能根据这幅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5张)请你看图直接说出一个算式。
2.师: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两幅图都是用1+4=5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在第1幅图,1+4表示什么?在第2幅图中,1+4又表示什么呢?
师:1既可以表示1朵黄花,也可以表示1个小朋友,4既可以表示4朵红花,也可以表示4个小朋友。
师:生活中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的事物有很多,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4=5”来表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在教室里找一找。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手指课题)
生:一共有多少。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加法。
师:我们知道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六、布置作业。
师:思考题:你能写出所有得数是5的算式吗?
七、板书设计。
H. 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多少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话,如果还剩多少教案,这个要根据你具体的学习的进度来进行分析,那么如果你比如说你学到了第二单元,那么剩下的教案就是整本书所有单元教案减去两个单元教案,就是剩下的交换单元,所以说关键还是看你到底学了哪些教案,那么剩下的就是能够用总的教案减去已经学习的教案用减法算出来的,所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
I.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还剩下多少》是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上,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在树上贴了3个绿色的苹果和2个红色的苹果。教师再把2个红色的苹果拿走,然后让学生说出老师演示的过程,并提问:拿走了2个是从几个里面拿的?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这时候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多数的孩子纷纷举手,我班的黄曼霏竟说,“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拿走了2个,还剩下3个。”还没来的及表扬,阙文尖说,“老师,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冷健茏说,“可以写成5-2=3。”孩子们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于是引出“减法”, 认识了减号。我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和完整的提一个问题了,并且知道用减法来解决。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在说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练一练”第1题中,通过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比划,再写出算式的过程,在第2题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写算式的过程,既让每个孩子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让学生充分感受、认识减法的含义和算法。
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
1.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个个跃跃欲试,但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尚未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急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导致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交流的习惯。
2.在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提供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都不能完整的表述,对刚入学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J.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 《还剩下多少》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 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 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3. 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 读作5减2等于3.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3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