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数学选修部分占高考多少分
主要集中在最后一道选做题(10分),当然前面考题穿插的也有选考部分也不排除!大概一套题的分值在20分左右
⑵ 高中学分怎么算
高中没学分,高二的时候有个考试,只要都过了就可以拿毕业证,到时会发资料书,大部分题都是书上的,很简单,这个过了又不打算考大学,之后就可以放养自己了,如果要考大学,高中毕业证就无关紧要了,只要努力学习就行
⑶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分制
“高中数学新课标实行学分制吗?”“新课标中的选修课考不考?”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分制”的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学分制管理”。
根据新课标,今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将分为必修和选修,各由不同模块、系列、专题组成,并给予不同的学分。针对有媒体就以此认为是实行“学分制”,专家作了澄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博士指出,新课改标准只是对每一模块或专题给出了学分,并不是说修到多少学分就能毕业,因此只能说是进行“学分制管理”。至于选修课考不考?专家表示,现在谁也说不准,今年高考有11个省市实行了自主命题,明年考试的自主权还将进一步提高,因此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2007年初北京市教委宣布当年9月北京市高中将进入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简称高中新课标),这意味着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按照一套全新的课程内容标准完成高中学习。一时间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但除了“学分制”这些表面变化,外界对于标准的实质内容了解甚少。具体到高中数学,作为全程参与课标研制、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编写的数学教师我觉得有必要把新的变化和内容介绍给公众,给所有即将接触新课标的学生和教师一点帮助。
目前为止高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大纲》虽几经修订但主要的教学内容与上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的内容没有太大差别,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了《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先后推出了初中和高中的新课标并编写推行了新的教材。以下结合我参与的部分工作和个人感受做几点介绍:
新课标产生经过详细论证和仔细研究。国家在研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时候组织了大批数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分组拟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又经过几年的大范围研究讨论、教材范本试用最终定稿。新课标从理念上产生了较大变化,从内容上在保留必须内容的基础上大规模引入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内容新知识。记得02、03年我加入课标实验研究的时候着实被这些变化吓了一跳,像算法这样的新内容在课标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新教材发生很大变化。以往全国一致的人教版统编教材将被各家不同的教材所代替,目前通过国家审核出版的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B版、北师大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版。以我所参与编写的人教A版为例,组织了强大的编写阵容:由高校数学教育专家、出版社专业编辑、一线教师组成,其中包括像我这样来自北京各高中的5名数学教师。本套教材包括必修、选修共26本,目前还在陆续出版修订之中。
大批新知识进入课标。高中生将可以选择学习一大批新颖的数学内容,例如算法、数学史、信息安全与密码、对称与群、数列与差分、矩阵与变换、风险与决策等。这些知识有的是原来高校的数学内容,有些甚至是我们在高校都没学过的。可想而知这样的变化将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重大的挑战。
.诸多变化必将导致高考改革。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表示为适应课程标准将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目前2004年首批进入新课标试验的三个省市已经面临高考,此次北京在3年内较早进入课标改革,肯定会对2010年高考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改变至今没有任何资料,全社会都在关注我们也将不断跟进。
http://www.maikr.com/kan.aspx?id=3b31a645-7089-4300-9ac9-03c6efb05a07
⑷ 关于高中数学的问题
必修一、二、三。。。。之类的是对数学课程的阶段性分类,不用太在乎。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模块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课程结构如图所示。注:上图中
代表模块; 代表专题。
2.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⑸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 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其中系列 1、
系列 2 由若干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 4 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快 2 学分(36 学时),每
个专题 1 学分(18 学时),每 2 个专题可组成 1 个模块。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 5 个模块。
数学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 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 4:基本初等函数 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二、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 1,
系列 2,系列 3,系列 4 等组成。
1、系列 1:由 2 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初步应用。
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框图。
2、系列 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 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3、系列 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
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 3-4:对称与群;
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4、系列 4:由 10 个专题组成。
⑹ 高中数学分哪六个模块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10个模块和16个专题,分别包含在必修的5个模块和选修的4个系列中.其中必修的5个模块是基础知识,选修系列1是为文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2是为理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3和选修系列4是为那些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提高的学生开设的。
新课标在高中阶段首次采取学分制新课标规定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修完一个模块,获得2学分;修完一个专题,获得1学分。
(一)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 修完必修的基础知识的5个模块,获得10学分。
(二)可以报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16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1的2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0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4个专题。
(三)可以报考理工科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20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2的3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系列4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4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另4个专题。
模块考试时间:每个模块学完了就考试。
⑺ 高中数学必修1.2.3.4.5.和选修系列1.2.3.4分别是高几学的理科是哪些
不同学校不一样,通常来说
理科
必修 全学
选修 选修2-1 2-2 2-3 和 选修4-1 4-4
高一 必修1,必修4, 必修5,必修3 或者(1.4.5.2)
高二 必修2,选修所有
高三 复习全部
⑻ 高中数学有几本是不是从必修一到必修五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1.必修课程(共5本)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2. 选修课程(共21本)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 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其中,
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4.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1). 学生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2). 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3).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20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⑼ 关于高中的学分制
很多地方这个学分是走走过程的,不是每个学校情况都一样。有些学校对于没有拿到学分的学科要组织补考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
⑽ 高中文科数学.必修课本.选修各占多少分详细点
必修百分之七十,其中以必修一,四,五这三本书考查尤为重要,选修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圆锥曲线,导数为主,另外以逻辑和复数每年必考至少一题,所以务必要把上数内容完全掌握,你们文科内容少,没有坐标系,所以你们考得会深点,但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