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课后www是什么意思

物理课后www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6-18 01:24:57

Ⅰ 物理教材中的WWW表示什么意思

wwww万维网。english: what who where why
物理功率单位W(瓦)。或做有效功W=?

Ⅱ WWW的中文含义是什么

WWW代表万维网的意思 WWW 是 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 Internet 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服务。正是因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来 Internet 迅速发展,且用户数量飞速增长。 1、WWW简介 WWW 是 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 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 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由于用户在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再关心一些技术性的细节,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 Web 在Internet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走红全球,并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2、WWW的发展和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获得信息。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那种单方面传输和获取的方式,而希望有一种主观的选择性。现在,网络上提供各种类别的数据库系统,如文献期刊、产业信息、气象信息、论文检索等等。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及时、迅速和便捷。 到了1993年,WWW 的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解决了远程信息服务中的文字显示、数据连接以及图像传递的问题,使得 WWW 成为 Internet 上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 现在,Web 服务器成为 Internet 上最大的计算机群,Web 文档之多、链接的网络之广,令人难以想象。可以说,Web 为 Internet 的普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是近年来 Internet 上取得的最激动人心的成就。 WWW 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结构,其作用是整理和储存各种WWW资源,并响应客户端软件的请求,把客户所需的资源传送到 Windows 95(或Windows98)、Windows NT、UNIX 或 Linux 等平台上。

Ⅲ 物理的所有字母的是什么含义可以给我说一下吗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P:电功率
W:电能
Q:热能
ρ:密度
m:质量
V:体积
G:重力
F:压力
p:压强
a:加速度
B;磁场强度
C;带电量
d;距离等
E;电场强度 ,机械能
e;电荷量,单位电荷等
F;力
f;摩擦力
G:重力,万有引力常数
g:重力加速度
h:高度等
I:电流强度 J:能量单位,焦耳 K热力学温标,开尔文 k:劲度系数 L:长度等 m:质量 N:力学单位,牛顿 n:常数 o: P:功率 ,压强 q:电荷量
R/r:电阻,距离,半径 s:路程 T:周期,时间,温度 t:时间 U:电势差(电压)
v:速度,速率 W:功 w:功率单位,瓦 x:位移等 y: z:

Ⅳ 物理的意思是什么

物理(Physics)拼音:wù lǐ,全称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学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定律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性只能经过反复的实验来检验。 “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网络全书式着作《物理小识》。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数学、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特别是数学、化学、生物学。化学与某些物理学领域的关系深远,如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而数学是物理的基本工具。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我国的物理学知识,在早期文献中记载于《天工开物》等书中

Ⅳ www. 是什么意思

WWW (World Wide Web)的含义是“环球网”俗称“万维网”、3W、Web 。它是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研制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服务系统。WWW以超文本技术为基础,用面向文件的阅览方式替代通常的菜单的列表方式,提供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通过将位于Internet网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WWW提供一种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仅需提出查询要求,而到什么地方查询及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只要操纵电脑的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你所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包括活动影像)和声音等信息。

大学物理课后全解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 、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 ,载流子浓度 ,电导率 ,迁移率 。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 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 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 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 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 ,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 ,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 测出的霍尔系数 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 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 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 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 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 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分析讨论题】
1. 为什么接收器位于波节处,晶体管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是最大值?
答:两超声换能器间的合成波可近似看成是驻波。其驻波方程为

A(x)为合成后各点的振幅。当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的压强也随着时间和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也常用声压P描述驻波。声波为疏密波,有声波传播的媒质在压缩或膨胀时,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可近似看作是绝热过程。气体做绝热膨胀,则压强减小;做绝热压缩,则压强增大。媒质体元的位移最大处为波腹,此处可看作既未压缩也未膨胀,则声压为零,媒质体元位移为零处为波节,此处压缩形变最大,则声压最大。由此可知,声波在媒质中传播形成驻波时,声压和位移的相位差为 。令P(x)为驻波的声压振幅,驻波的声压表达式为

波节处声压最大,转换成电信号电压最大。所以接收器位于波节处,晶体管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是最大值。
2.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答: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对等间隔变化的被测物理量的数据,进行逐项或隔项相减,来获得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有很多优点,可以验证函数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所测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起到减小随机误差的作用。本实验用隔项逐差法处理数据,减小了测量的随机误差。
实验三 衍射光栅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整分光计到待测状态?
答:(1)调节望远镜适合接收平行光,且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2)平行光管能发出平行光,且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3)载物台的台面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2. 调节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时,为什么只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b、c,而当各级谱线左右两侧不等高时,又只能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a?
答:调节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时,光栅放在载物台调平螺钉b、c的垂直平分线上,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已调好,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a不能改变光栅面与入射光的夹角,只能调节螺钉b或c使光栅面反射回来的“+”字像与分划板上“ ”形叉丝的上十字重合,此时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
当各级谱线左右两侧不等高时,说明光栅刻线与载物台平面不垂直,调节b、c破坏入射光垂直光栅面,只调节a即可使各级谱线左右两侧等高。
【分析讨论题】
1. 利用本实验的装置如何测定光栅常数?
答:与实验步骤一样,调出光谱线,已知绿光波长 m,测量一级( )绿光衍射角 ,根据光栅方程 ,可计算出光栅常数d 。
2. 三棱镜的分辨本领 ,b是三棱镜底边边长,一般三棱镜 约为1000cm-1。问边长多长的三棱镜才能和本实验用的光栅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解:已知:实验测得 =27000, cm-1 求b。
由 得 b= (cm)
答:略。
实验四 多用电表的设计与制作
【分析讨论题】
1. 校准电表时,如果发现改装表的读数相对于标准表的读数都偏高或偏低,即 总向一个方向偏,试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欲使 有正有负(合理偏向)应采取什么措施?
分流电阻或分压电阻的阻值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读数都偏高或偏低。欲使 有正有负(合理偏向)应选择合适的分流电阻或分压电阻。
2. 证明欧姆表的中值电阻与欧姆表的内阻相等。
满偏时(因Rx=0)
半偏时
可得中值电阻 综合内阻
实验五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预习思考题】
1. 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什么方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答: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2.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等倾和等厚干涉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条纹形状如何?随M1、M2’的间距d如何变化?
答:(1)等倾干涉条纹的产生通常需要面光源,且M1、M2’应严格平行;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则需要M1、M2’不再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二者之间所加的空气膜较薄。
(2)等倾干涉为圆条纹,等厚干涉为直条纹。
(3)d越大,条纹越细越密;d 越小,条纹就越粗越疏。
3. 什么样条件下,白光也会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M1、M2’两镜子的位置成什么关系?
答:白光由于是复色光,相干长度较小,所以只有M1、M2’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有彩色的干涉条纹,且出现在两镜交线附近。
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说明M1、M2’已相交。
【分析讨论题】
1. 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观察到的等倾干涉条纹与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有何不同?
答:二者虽然都是圆条纹,但牛顿环属于等厚干涉的结果,并且等倾干涉条纹中心级次高,而牛顿环则是边缘的干涉级次高,所以当增大(或减小)空气层厚度时,等倾干涉条纹会向外涌出(或向中心缩进),而牛顿环则会向中心缩进(或向外涌出)。
2. 想想如何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利用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测定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答:首先将仪器调整到M1、M2’相交,即视场中央能看到白光的零级干涉条纹,然后根据刚才镜子的移动方向选择将透明物体放在哪条光路中(主要是为了避免空程差),继续向原方向移动M1镜,直到再次看到白光的零级条纹出现在刚才所在的位置时,记下M1移动的距离所对应的圆环变化数N,根据 ,即可求出n。
实验六 用牛顿环法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预习思考题】
1.白光是复色光,不同波长的光经牛顿环装置各自发生干涉时,同级次的干涉条纹的半径不同,在重叠区域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消,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长,所以牛顿环将变成彩色的。
2.说明平板玻璃或平凸透镜的表面在该处不均匀,使等厚干涉条纹发生了形变。
3.因显微镜筒固定在托架上可随托架一起移动,托架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的距离也即显微镜移动的距离可以从螺旋测微计装置上读出。因此读数显微镜测得的距离是被测定物体的实际长度。
4.(1)调节目镜观察到清晰的叉丝;(2)使用调焦手轮时,要使目镜从靠近被测物处自下向上移动,以免挤压被测物,损坏目镜。(3)为防止空程差,测量时应单方向旋转测微鼓轮。
5.因牛顿环装置的接触处的形变及尘埃等因素的影响,使牛顿环的中心不易确定,测量其半径必然增大测量的误差。所以在实验中通常测量其直径以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6.有附加光程差d0,空气膜上下表面的光程差 =2dk+d0+ ,产生k级暗环时, =(2k+1) /2,k=0,1,2…,暗环半径rk= ;则Dm2=(m —d0)R,Dn2= (n —d0)R,R= 。
【分析讨论题】
1. 把待测表面放在水平放置的标准的平板玻璃上,用平行光垂直照射时,若产生牛顿环现象,则待测表面为球面;轻压待测表面时,环向中心移动,则为凸面;若环向中心外移动,则为凹面。
2.牛顿环法测透镜曲率半径的特点是:实验条件简单,操作简便,直观且精度高。
3.参考答案
若实验中第35个暗环的半径为a ,其对应的实际级数为k,
a2=kR k=
=2d35+ +d0=(2k+1) (k=0,1,2…)
d=
实验七传感器专题实验
电涡流传感器
【预习思考题】
1.电涡流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这种传感器具有非接触测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及安装方便等优点。缺点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2.本试验采用的变换电路是什么电路。
本实验中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采用定频调幅式测量电路。
【分析讨论题】
1.若此传感器仅用来测量振动频率,工作点问题是否仍十分重要?
我们所说的工作点是指在振幅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即传感器线性区域的中间位置。若测量振幅时工作点选择不当,会使波形失真而造成测量的误差或错误。但仅测量频率时波形失真不会改变其频率值。所以,仅测量频率时工作点问题不是十分重要。
2.如何能提高电涡流传感器的线性范围?
一般情况下,被测体导电率越高,灵敏度越高,在相同的量程下,其线性范围越宽线性范围还与传感器线圈的形状和尺寸有关。线圈外径大时,传感器敏感范围大,线性范围相应也增大,但灵敏度低;线圈外径小时,线性范围小,但灵敏度增大。可根据不同要求,选取不同的线圈内径、外径及厚度参数。
霍尔传感器
【预习思考题】
1.写出调整霍尔式传感器的简明步骤。
(1)按图6.2-6接线;
(2)差动放大器调零;
(3)接入霍尔式传感器,安装测微头使之与振动台吸合;
(4)上下移动测微头±4mm,每隔0.5mm读取相应的输出电压值。
2.结合梯度磁场分布,解释为什么霍尔片的初始位置应处于环形磁场的中间。
在环形磁场的中间位置磁感应强度B为零。由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当霍尔元件通以稳定电流时,霍尔电压UH的值仅取决于霍尔元件在梯度磁场中的位移x,并在零点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振幅和称重时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量振幅时,直接测量位移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先根据测量数据作出U~x关系曲线,标出线性区,求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称重时测量电压与位移的关系,再换算成电压与重量的关系。振动台作为称重平台,逐步放上砝码,依次记下表头读数,并做出U~W曲线。在平台上另放置一未知重量之物品,根据表头读数从U~W曲线中求得其重量。
2.描述并解释实验内容2的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
交流激励作用下其输出~输入特性与直流激励特性有较大的不同,灵敏度和线性区域都发生了变化。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振幅不太大时为一正弦波。若振幅太大,超出了其线性范围,则波形会发生畸变。
试验八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绘
【预习思考题】
1. 测绘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前为何先要退磁?如何退磁?
答:由于铁磁材料磁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即具有剩磁的特点,在测定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时,首先必须对铁磁材料预先进行退磁,以保证外加磁场H=0时B=0。退磁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要消除剩余磁感应强度Br,只需要通以反向电流,使外加磁场正好等于铁磁材料的矫顽力即可,但实际上矫顽力的大小通常并不知道,则无法确定退磁电流的大小。常采用的退磁方法是首先给要退磁的材料加上一个大于(至少等于)原磁化场的交变磁场(本实验中顺时针方向转动“U选择”旋钮,令U从0依次增至3V),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一簇逐渐扩大的磁滞回线。然后逐渐减小外加磁场,(本实验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将U从最大值依次降为0),则会出现一簇逐渐减小而最终趋向原点的磁滞回线。当外加磁场H减小到零时,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亦同时降为零,即达到完全退磁。
2. 如何判断铁磁材料属于软、硬磁性材料?
答: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磁滞特性显着,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肥大。
【分析讨论题】
1. 本实验通过什么方法获得H和B两个磁学量?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本实验采用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参量转换测量法,将不易测量的磁学量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电学量进行测定。按测试仪上所给的电路图连接线路,将电压UH和UB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输入”和“y输入”,便可观察到样品的磁滞回线,同时利用示波器测绘出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上某些点的UH和UB值。根据安培环路定律,样品的磁化场强为
(L为样品的平均磁路)
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样品的磁感应强度瞬时值

由以上两个公式可将测定的UH和UB值转换成H和B值,并作出H~B曲线。
【实验仪器】
2.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可逆过程还是不可逆过程?用磁滞回线来解释。
答: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过程。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中被磁化时,外加磁场强度H与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非线性关系。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以曲线上升,当H增加到Hm时,B几乎不再增加,达到饱和值Bm,从O到达饱和状态这段B-H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当外加磁场强度H从Hm减小时,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也随之减小,但不沿原曲线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线下降。当H下降为零时,B不为零,仍保留一定的剩磁Br,使磁场反向增加到-Hc时,磁感应强度B下降为零。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到-Hm,后逐渐减小反向磁场直至为零,再加上正向磁场直至Hm,则得到一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从铁磁材料的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可以看到,外加磁场强度H从Hm减小到零时的退磁曲线与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到Hm时的起始磁化曲线不重合,说明退磁过程不能重复起始磁化过程的每一状态,所以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实验九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的杨氏模量
【预习思考题】
1.试样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何不同,有何关系?
固有频率只由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和共振频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Q为试样的机械品质因数。一般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时,Q值的最小值约为50,所以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相比只偏低0.005%,故实验中都是用f共代替f固,
2.如何尽快找到试样基频共振频率?
测试前根据试样的材质、尺寸、质量,通过(5.7-3)式估算出共振频率的数值,在上述频率附近寻找。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时为何要将悬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理论推导时要求试样做自由振动,应把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上,但这样做就不能激发试样振动。因此,实际吊扎位置都要偏离节点。偏离节点越大,引入的误差就越大。故要将悬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2.如何判断铜棒发生了共振?
可根据以下几条进行判断:
(1)换能器或悬丝发生共振时可通过对上述部件施加负荷(例如用力夹紧),可使此共振信号变小或消失。
(2)发生共振时,迅速切断信号源,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变化情况,若波形由椭圆变成一条竖直亮线后逐渐衰减成为一个亮点,即为试样共振频率。
(3)试样发生共振需要一个孕育的过程,切断信号源后信号亦会逐渐衰减,它的共振峰宽度较窄,信号亦较强。试样共振时,可用尖嘴镊子纵向轻碰试样,这时会按图5.7-1的规律发现波腹、波节。
(4)在共振频率附近进行频率扫描时,共振频率两侧信号相位会有突变导致李萨如图形在Y轴左右明显摆动。

Ⅶ 初中物理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英文字母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如代表物理量的有:s表示路程,S表示面积,V标示体积,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f表示阻力F表示动力p表示压强,P表示功率,E表示能量,W表示功,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等;而用来表物理量单位的如:Kg表示千克,m表示米,s表示秒等

Ⅷ www是什么意思啊

万维网(亦作“网络”、“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个资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URL)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使用者,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万维网是一个透过网络存取的互连超文件(interlinked hypertext document)系统。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万维网常被当成因特网的同义词,不过其实万维网是靠着因特网运行的一项服务。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当你想进入万维网上一个网页, 或者其他网络资源的时候,通常你要首先在你的浏览器上键入你想访问网页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缩写URL,或者通过超链接方式链接到那个网页或网络资源。这之后的工作首先是URL的服务器名部分,被名为域名系统的分布于全球的因特网数据库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决定进入哪一个IP地址(IP address)。 接下来的步骤是为所要访问的网页,向在那个IP地址工作的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在通常情况下,HTML文本、图片和构成该网页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会被逐一请求并发送回用户。 网络浏览器接下来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加上图像、链接和其他必须的资源,显示给用户。这些就构成了你所看到的“网页”。 [编辑本段]起源 200px-First_Web_Server.jpg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网络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 ENQUIRE 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要一个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6]: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代的几个从前的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项目(Project Xana)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论文《和我们想得一样》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记忆延伸”(memex)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书《编织网络》中,他解释说他曾一再向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者们建议它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响应他的建议,他最后只好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万维网和其他超文本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 * 万维网上需要单项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资源拥有者不作任何行动情况下链接该资源。和早期的网络系统相比,这一点对于减少实现网络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的困难至关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产生了坏链的慢性问题。 * 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这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独立地发展和扩展,而不受许可限制。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数据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而且应该能轻松地链接其它地方的信息,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它引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正在使用的最流行的系统叫"环球信息网WWW"(World Wide Web)。它的正式定义是"WWW is a wide-area hyper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itiative to give universal access to large universe of documents."简而言之,WWW是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它允许用户在一台计算机通过Internet存取另一台计算机上的信息。从技术角度上说,环球信息网是Internet上那些支持WWW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合,透过它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的超媒体文件,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资料库、以及各式各样的软件。 理论上说来,环球信息网包括整个两亿人以上的Internet世界,它包含所有的Web站点、Gopher信息站、FTP档案库、Telnet公共存取帐号、News新闻讨论区以及Wais资料库。所以环球信息网可以说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资料世界,已经可以把World Wide Web当成是Internet 的同义词了。事实上,一般我们日常所说的"上Internet",其实指的就是连上World Wide Web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 [编辑本段]网络故事 迟到的奖赏 1989年的时候,如果蒂姆�6�1伯纳斯�6�1李为自己发明的万维网申请了知识产权,那么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1989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 1989不过,有人却借机发了大财。比如Amazon.com的创办人杰夫�6�1比佐斯,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Netscape的创始人马克�6�1安德森。 1989蒂姆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呱呱坠地,宣告诞生。“万维网之父”却依然坚持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1989“千年技术奖”众望所归的首位得主 1989年6月15日,在芬兰埃斯波市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指定现年49岁的蒂姆�6�1伯纳斯�6�1李为“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的首位获得者,并颁发给他100万欧元的奖金。别人都是实至名归,蒂姆15年后才名至实归。 1989“这的确是个惊喜,”蒂姆说,“但金钱还不至于令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1989年,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蒂姆出于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了万维网。4年后,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了万维网产品,顿时风靡全世界。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1989当芬兰技术奖励基金会今年4月决定将新创立的“千年技术奖”的100万欧元的奖金发给蒂姆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1989“千年技术奖”评选委员会的主席佩卡�6�1塔亚内将蒂姆的获奖称之为“众望所归”。评委会8名成员在全部78位候选人当中,一致推举蒂姆为“千年技术奖”的首位获奖人。 1989互联网世界的仓颉 1989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之父”,比如E-mail的发明者雷�6�1汤姆林森,发明了将不同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互动系统的维顿�6�1瑟夫和罗伯特�6�1卡恩。但只有蒂姆发明了World Wide web。 1989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没有“WWW”,网络世界一片空白。如果当初为谋取个人利益,将自己的WWW设想乃至后来的万维网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不可想象。蒂姆假想说:“那样的话,世界上至少会有16种不同的Web,有CERN网,有微软网,有苹果网……。” 1989很多人说蒂姆太傻,放弃了成为超级富翁的机会,但蒂姆不这么想,他认为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已经危及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精神。“问题是,如果有人正在写某个程序,这时后边来了一个人,瞥了两眼就说‘喂,不好意思,你写的程序里从35句到42句我已经申请了专利’。这无疑伤害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你认为计算机能做到某件事,就要把这种想法写成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它。这就是许多伟大的技术发展的灵魂所在……” 1989协作中商业价值很大 1989回忆起当年自己发明创造,蒂姆谦虚地说:“它的发现不是源于‘尤里卡’式的瞬间灵感,也不像落到牛顿头上证明了重力概念的苹果。相反,人们逐渐认识到,不拘一格地把各种主意结成一张网(即web),能产生力量。网的诞生是对一种公开挑战的回应。” 1989“在超文本和计算机诞生后,我正好时间充裕,又不乏兴趣和爱好。落在我头上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1989有人曾经问蒂姆:“你认为网上的商业活动和你最初的‘通过共享知识和互相协调实现联系’的动机有没有可能找到平衡点?” 1989蒂姆说:“没有必要为这种平衡下定义。在平衡状态下,当商用业务量增长时,协作性业务量就会下降,但它们并非在互相竞争。实际上,协作的商业价值更大。学会使用网络来更好地协同工作的公司也许就是最终胜出的公司。” 1989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生活就要顺其自然。 社会影响由于WWW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查找和共享信息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界上各种组织机构、科研机关、大学、公司厂商热衷于研究开发的信息集合。它基于Internet的查询。信息分布和管理系统,是人们进行交互的多媒体通信动态格式。它的正式提法是:"一种广域超媒体信息检索原始规约,目的是访问巨量的文档"。WWW已经实现的部分是,给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一种兼容的手段,以简单的方式去访问各种媒体。它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媒体网络,改变了人们观察和创建信息的方法。因而,整个世界迅速掀起了研究开发使用WWW的巨大热潮。 WWW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代名词。通过它,加入其中的每个人能够在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将一根电话线插入你的PC(它可能是你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加上一部移动电话),此时全球的信息就在你的指尖! WWW并不是实际存在于世界的哪一个地方,事实上,WWW的使用者每天都赋予它新的含义。Internet社会的公民们(包括机构和个人),把他们需要公之于众的各类信息以主页(Homepage)的形式嵌入WWW,主页中除了文本外还包括图形、声音和其他媒体形式;而内容则从各类招聘广告到电子版圣经,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主页是在Web上出版的主要形是一些HTML文本(HTML即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识语言)。 随着手机上网的飞速发展,最近有的专家把WAP和WWW并称。WAP目前已成为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事实标准。它的发展与应用是无可限量的。 [编辑本段]WWW的组成 客户机 客户机是一个需要某些东西的程序,而服务器则是提供某些东西的程序。一个客户机可以向许多不同的服务器请求。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向多个不同的客户机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一个客户机启动与某个服务器的对话。服务器通常是等待客户机请求的一个自动程序。客户机通常是作为某个用户请求或类似于用户的每个程序提出的请求而运行的。协议是客户机请求服务器和服务器如何应答请求的各种方法的定义。WWW客户机又可称为浏览器。 通常的环球信息网上的客户机主要包括: IE, Firefox, safia, opera等。 在Web中,客户机的任务是: 1.帮助你制作一个请求(通常在单击某个链接点时启动)。 2.将你的请求发送给某个服务器。 3.通过对直接图象适当解码,呈交HTML文档和传递各种文件给相应的"观察器"(Viewer),把请求所得的结果报告给你。 一个观察器是一个可被WWW客户机调用而呈现特定类型文件的程序。当一个声音文件被你的WWW客户机查阅并下载时,它只能用某些程序(例如Windows下的"媒体播放器")来"观察"。 通常WWW客户机不仅限于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还可以向其他服务器(例如Gopher、FTP、news、mail)发出请求。 服务器 1.接受请求 2.请求的合法性检查,包括安全性屏蔽。 3.针对请求获取并制作数据,包括Java脚本和程序、CGI脚本和程序、为文件设置适当的MIME类型来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 4.把信息发送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 [编辑本段]WWW的工作流程 WWW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具体如下: (1)用户使用浏览器或其他程序建立客户机与服务器连接,并发送浏览请求。 (2)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信息到客户机。 (3)通信完成,关闭连接。 [编辑本段]万维网的英文名称 英文短语“网上冲浪” ( “网上冲浪” ) ,即浏览网络,首先由一个叫简阿莫尔泡利(让装甲波莉)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网上冲浪”使这个概念被大众接受。这本书由威尔逊出版社在1992年6月正式出版。她可能是独立提出这个概念的,但在更早的1991年到1992年间在新闻组就有人使用了。有人记得在这两年之前就有一些黑客使用这个词了。泡利在互联网领域有时被称作“网络妈妈” ( NetMom )。 [1] 尽管英文单词全世界通常被写为一个词(没有空格或者连字符) ,全称万维网和其简称万维网现在在一些正规的英文中也被广泛使用。最早的文献谈到万维网称其为WorldWideWeb (这正是一个编程序的人喜欢连词字,即把几个词连在一起成一个新词,的绝佳例子)或者万维网(加了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语用法) 。 有趣的是, “万维网”成为了英文中少数的简称的音节比本来名字的音节更长的简称。在英语里,万维网共三个音节,而单单一个W字母就有三个音节。 WWW =World Weather Watch 世界气象监视网 世界气象组织筹划和组建的全球性气象业务体系。英文简称WWW。世界天气监视网通过各成员的合作 , 全面组织 、规划、协调有关全球气象站网布局、气象观测、气象通信 、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处理等项业务工作,使世界气象组织所有成员都可获得在气象业务、服务和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气象信息。 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的区别 准确的说,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是有区别的。 谈“因特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在《谈电脑和网络术语中一物多名现象》一文中,我提到了“因特网”的定名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互联网”一词仍在使用。是不是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完全没有区别,抑或是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答案肯定后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顾一下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普通电脑用户只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便可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例如在欧洲,跨国的互联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系统)等。 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和小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当我们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虽然后一个名称并不规范。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可供参考。 最后说明一下,因特网作为专有名词,在使用时除了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之外,通常在它的前面还要加冠词la,(即la Interreto),而且还可以简称为“la Reto”。 WWW,万维网,TTT —— 近乎完美的对译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这三个字母,就是英语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缩写形式。“WWW”在我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国柱先生在《胡说集》Gz18“妙译WWW”一文中,对它的汉语对译词“万维网”(Wan Wei Wang)大加赞赏,这是毫不过分的。“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对译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译! 无独有偶,“WWW”的世界语的对译词“TTT”,也是由三个相同字母组成的,译得也令人叫绝。“TTT”是世界语的“Tut-Tera Teksa?o”首字母缩写。据俄罗斯世界语者Sergio Pokrovskij编写的《Komputada leksikono》(计算机专业词汇)上的资料,“WWW”最初的对译形式是“Tutmonda Tekso”,就在这一译名出现的当天,即1994年8月5日,便立即有人在网上建议改为“Tut-Tera Tekso”,8天后,也就是8月13日,才经另一人根据一位匿名者的提议,定译为“Tut-Tera Teksa?o”(字面义为“全球网”)。这个译名的缩写TTT,形式整齐,语义完全吻合,好读、好记、好写。这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它也雄辩地证明了世界语的表现力是很强大、很灵活、很有适应力的,比起汉语和英语来并不逊色(请比较一下WWW的法语对译词“Forum elektronique mondial”和西班牙语对译词“Telarana Mundial”,它们的缩写形式分别是“FEM”和“TM”)。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我国近代翻译大师严复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好的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译者,长时间搜肠刮肚、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等。 WWW(World Wide Web)简称W3,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Hyper Markup Language)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目前,用户利用WWW不仅能访问到Web Server的信息,而且可以访问到FTP、Telnet等网络服务。因此,它已经成为Internet 上应用最广和最有前途的访问工具,并在商业范围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WWW客户程序在Internet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WWW主页的软件。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主要有Netscape communicator 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WW浏览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需提出查询要求,至于到什么地方查询,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用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用户只要操纵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需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WWW使得非常复杂的Internet使用起来异常简单。 WWW浏览器不仅为用户打开了寻找Internet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页信息资源的便捷途径,而且提供了Usenet新闻组、电子邮件与FTP协议等功能强大的通信手段。

阅读全文

与物理课后www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